摘 要: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審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美。
关键词:审美能力;阅读教学;重要性;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为人师表,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也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思想教育方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审美构建由心理、认识和知识结构三个方面组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忙于向学生灌输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教师心力交瘁,学生也学得非常辛苦,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尴尬境地。事实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一篇文章,自主自觉地挖掘和感受文章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小学阶段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都体现着美,汉字的抑扬顿挫、诗歌的优美意境等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正面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采用情景教学法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外在基础,学生在受到外在事物的刺激后,才能产生出美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构建一个刺激学生审美的环境,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音乐、影视和图片等手段,构建一个审美意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意境中发现和感知美。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上,而是应该加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创造性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获取对美的认知。
比如,在《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学生通过图片欣赏,形成了对火烧云的初步认知,认知了火烧云外在的美丽。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火烧云的内在特点,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教师再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在火烧云的美好情景中学习。最后,给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景中,自觉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激发学生认知和感受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进而产生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认知,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但是最终还是来源于学生自身的感悟。教师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比如,在《桂林山水》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播放桂林山水视频的基础上,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出美的意识。比如“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等。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请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在综合了学生各方面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和正确的认知。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应该服务于高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一切想象力是创造美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丰富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素材,在一些阅读课文中,作者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也为了确保文章的结构合理,常会采用悬念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预留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一旦学生和阅读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联系,就等于给学生开启了审美想象的渠道,实现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转换和补充。学生跟随着文章中的语言描绘,在脑海中形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画面式展示,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完善文章的细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容的弦外之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使用优美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多来自于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内容丰富。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和段落进行重点阅读,并帮助学生分析语句中美的成分。让学生在赏析语言美的过程中,产生美的感觉,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自身课堂语言的使用,确保言辞准确,同时兼具情感美、形象美和声音美。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教育性,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蕴含了大量描写自然景色的语言,语句优美,描写准确,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中,对风景的描述是全文的精华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这部分文章语言的分析。比如在文章中有一段描写漓江的水的语言,重点描述的是漓江的水清澈、碧绿、无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要突出漓江水的这几个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5.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文教材,而是要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选读和必读书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更多美的事物,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不断延展学生的阅读内容。比如,在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更多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开展《三国演义》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增长了见闻,也为其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在不断拓宽学生阅读面的同时,学生的精神空间也得到较好的拓展,语言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也得到锻炼,进而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拓宽学生知识面、采用情景教学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成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1).
[2]殷毓玲.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之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
作者简介:孟利芬,女,汉族,(1977—),小店区教师进修学校 讲师。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