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旅游的创意产业开发模式改进研究

2014-04-29 00:04谢惠洁胡巍
时代金融 2014年33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创意产业

谢惠洁 胡巍

【摘要】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有着其他城市都无可比拟的丰富工业遗产资源。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被改造成了创意园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城市融合在一起,而创意产业也成为了上海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然而我国的创意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结合方面仍缺乏相关经验及有效的开发模式。因而,如何有效地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园区结合,并且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仍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遗产 M50 创意产业

一、研究背景

中国于19 世纪下半叶开始了工业化历程,由于国情复杂,中国的工业遗产也各具特色,主要包括西方殖民工业、洋务派和民族资本企业,以及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工业等。工业遗产通常指18世纪以来,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但与其他古迹遗址如宗教庙宇、民间古迹等不同的是,一直到上个世纪,人们对于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和民族性仍然缺乏相关的认识和了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不少城市的工业遗产面临着或存在或消失的重要难题;因而保护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并对之加以合理利用,对于维护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特色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作为中国现代工业发源地的上海,工业遗产尤为丰富。因此,如何在再利用的过程中实现对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资金短缺、城市建设压力大的国情下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日益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坚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变的发展方向,为上海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上海已然形成了政府、企业以及中介行业的紧密联动,联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氛围,着力于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创新中心。

因此,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各个社会阶层正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组织,作为不断发展壮大的创意阶层也在改造着城市空间,与此同时也被城市空间所束缚。而工业遗产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内部高大宽敞,结构坚固,充满着浓厚的工业气息,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能为创意产业提供其适宜成长的城市空间。

二、M50开发现状

(一)历史背景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工业区位于苏州河南岸,原本是近代徽商周氏家族的产业。解放初期为信和棉纺厂,1962年为上海第12毛纺厂,1994年为上海春明粗纺厂,但1999年后,企业开始停产歇业,只能靠出租厂房维持生计。2002年上海市经委将其命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试图通过转向电子加工等高科技产业来谋求新的发展,但最终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因此,苏州河边的老厂房面临着拆迁的命运。与此同时,一些艺术家们却看中了这片老厂房,不断进驻厂房作为工作室而用。所以,在苏州河沿岸的老倉库与工厂厂房陆续被拆除之时,在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加之上海市政府对文化保护的日益重视,M50被幸运的保留了下来,并且在2005年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授牌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二)开发模式

M50的开发并不是提前规划好的,所以其发展历程有一定的自身独特性。由于纺织工厂停产,大部分厂房都出租给了印刷厂、服装厂等小型加工企业,各种工业污染充斥着厂区的各个角落。尽管政府也在不断地呼吁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但发展初期莫干山路工业区并没有大多变化。此时,在艺术家薛松的介绍下,第一批艺术家们入驻了M50,虽然这里污染严重,还充满着各种工人区,但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和浓厚的工业气息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慢慢地,这里变成了艺术家们聚会的场所,各种各样的艺术家们开始向这里聚集,粗纺厂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厂区全部出租给创意产业相关人员,由此,M50开始独具特色,日益发展起来。

由于M50是由艺术家们自下而上的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开发模式以保护性利用为主,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整个厂区没有做很大改变。同时由于租户们的装修工作必须由厂方审查,因此建筑物的原貌也得以保留。而且厂方对入驻的艺术家们也进行了妥善的管理,通过举办艺术活动等等方式提升园区的艺术信息,对部分艺术家甚至减免租金。低廉的价格、宽敞的内部空间、厂方有效的管理、浓厚的艺术及历史气息等等因素不断吸引着各方艺术家们,也让M50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目光。时至今日,M50已经发展为较为完善的创意产业基地,且正在成为多元化综合性的创意中心。M50的实践也说明了工业遗产发展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可行性,二者的结合拥有广阔的前景。

三、改进措施

尽管M50目前已经入驻了130余位艺术家及画廊,已然发展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创作中心,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园区内人流量不大,一条街上仅有几个人在游览,画廊里面也鲜有人员停留,生意颇有点冷清。故M50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增加人流量。

交通方面。M50较为偏僻,周边为居民区,仅有一个大门出入,可进入性较差。在距离M50最近的一站地铁或公交下车后仍需要步行很久,且路上没有相应的指示标志,对于没有来过的人而言比较难找。并且M50大门前及内部道路狭窄,车位少,停车不便,故开车来也比较麻烦,出了门也很难打到车。因此应首先协同政府相关部门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增加指示标志,园区内部也需整改,划分出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等,尽量避免人车混行,在最大限度上增加可进入性,方便客流的到来。

完善内部配套设施。由于M50前身为纺织厂,故内部空间宽敞高大,但结构而外部道路及公共空间不足,导致了外部绿化及休息设施的不足,使得客人大多数时间只能在一幢幢楼的内部停留,也使得艺术家们相互交流不便,包容性较差。同时实地调研还发现由于园区空间组织结构松散,且内部标识系统不够完善,指示牌缺乏,导致大多数客人很容易迷路,找不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故应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增加地图等指示性标志。

开展相应的艺术活动,增加艺术氛围。尽管M50可能是目前上海最具艺术氛围的地方,但人流量偏少说明知名度仍不是很高。故可以通过举办大型艺术展览、文艺表演等活动宣传M50.吸引人流到来。同时增加参观者和画廊之间的互动,使参观者融入这种艺术氛围之中,给大众一个亲和的态度而不是画廊或艺术家自己孤芳自赏。

由点到面,集聚式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50是成功的,但个别的成功案例依然不足以带动整体的发展。上海市苏州河沿岸有着大量的工业遗产留存,政府应考虑整体规划开发,带动产业升级,形成集聚式效应,如此无论是在吸引游客方面还是在产业开发上都会获得巨大的成功,真正的保留上海的城市记忆,将文化传承下去。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城市快速变迁的今天,城市旧区改造会面临财政、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很难一下子各方面都配套完善。但通过对已有的开发案例的研究,由政府主导协调相关利益者共同进行开发,可以使工业遗产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保留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一)至(十)[J].现代城市研究,2003.

[2]吴相利.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木特征与经验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4):73-79.

[3]汪希芸,沙润.传统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7-2058.

[4]王宝恒.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08-114.

[5]苏萍,蔡庆华.厂业旅游:现状与走势[J].商业研究,2006(2):181-183.

[6]颜亚玉.英国工业旅游的开发与经营管理[J].经济管理,2005(l):76-79

作者简介:谢惠洁(1989-),女,汉族,山东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创意产业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
连云港716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营销研究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英国创意产业政策对英国电影的影响及启示
玉门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