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2014-04-29 16:44农文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农村

农文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心理两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家庭教育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影响给广大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19

为了改变生活状况,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这就给农村学校留下了大批的留守孩子,在笔者所任教的这所学校里,留守孩子占全校的60%。这一大批的留守孩子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进行管教,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当中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成了学校的“问题生”,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厌学、任性、冷漠、等不良特征。如何教育留守孩子,如何转化留守孩子存在的不良习惯,这是现在面临的难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旷课是家常便饭,即使来到教室,也只是混日子而已,身在教室心在外,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学习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这些学生认为:“读书不读书一个样”,“讀书当坐牢,经商多逍遥”,他们完全把读书看成了一种无用的苦差事。

2. 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比起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面情绪体验而存在。(2)孤僻内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3)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失,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4)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觉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成因

1. 学业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这种不正常的思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活中还存在脑体倒挂的情况,一些地方读书不多的人的收入明显高于知识分子收入,特别是一些读书极少的人通过经商致富,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这书实在是没有读的必要。(2)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打工族的出现,使一些内地学生产生了幼稚的想法,认为自己以后可去沿海打工,即使是打工,工资也比内地工作人员的高。(3)高校招生实行收费制度和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制度的推行,也使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去读大学,因读完大学不仅要花费掉家中的一大笔钱(有的家庭甚至无力承担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而且大学毕业之后国家又不包分配,那去读大学又有何用呢?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孩”逻辑颇为盛行。

2. 心理方面

(1)父母教育缺位。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安全感的自尊心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2)监护人教育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祖辈大多溺爱孩子,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易使孩子养成刁钻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一般为亲戚或朋友来代养的方式,对孩子的监督也大不如父母强。毕竟亲戚要维持自身生计,难以全精力投入帮教育孩子。

(3)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的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视频,甚至有一些暴力游戏、不健康的视频和小说,使很多学生无法自拔,引导不当就有走向犯罪的严重后果。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以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3. 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学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留守孩子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这两个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学校应加强引导留守孩子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认真上好品德课的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逐步引导留守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 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5.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其次,家长会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 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

[2] 田景正.關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第一中学 532700)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