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4-04-29 15:55傅孝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1期

傅孝明

摘要:美国教育学家卡尔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预期目标实现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课堂教学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交流取决于源源不断的信息,教师的提问在信息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学习新的语言内容,并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保证就是教师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本文就为什么问(提问的功效)、问什么(提问的内容)、怎么问(提问的技巧)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为什么问;问什么;怎么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45

當前,许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根本不讲究艺术。有些问题肤浅、缺少信息沟通、问法单调。在很多堂课上,看似有问有答,实际上却缺乏实用价值,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开发学生的智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他们主动配合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与日俱减。到了九年级,由于教材的信息量增加,再加上升学指挥棒的作用,许多数学教师就忙于加快速度赶进度,更无暇顾及课堂提问的艺术,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教学双边活动严重倾斜,这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背道而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在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进行提问这一方面加以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思维来自惊讶和疑问的开始”。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就能够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激起学生内部的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来自觉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有问才有思考、有问才有进步,提问是促使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设计时要讲究实效,并且利于学生接受。

2. 以旧带新,自然过渡

课前的检查复习提问是综合课型的首要环节。复习性质的提问是一种知识的再现活动。因为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课,认识教材从而获得知识,储存在大脑里,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进行巩固。检查复习时学生回答提问,便是知识的输出和再现。这样就使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还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的程度。同时,通过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巧妙设问,有机地把已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3. 反馈信息,调节教学

在每节课新授课之后都要进行巩固性提问,这就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直线式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接受的能力不同。所以,必要的对新课之后的检查提问是用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或者“补火”。

4.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的课堂提问及学生的回答,实际上是一个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过教师发出信息进行提问——学生获得信息——学生分析信息进行思维——学生反馈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实践中,这是对他们能力的最好培养。

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古人倡导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是“会”、“知道”,“知其所以然”便是“理解”、“掌握”,也就是明白“为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提问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二、课堂提问的内容

1. 问疑点,创设问的情境。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的疑是问“为什么”,目的是达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

2. 问重点、启发思考。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定点内容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课堂教学中,应在重点处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以问题促思考。

3. 问难点,理解算理。学生学习新知时都不同程度地会感到难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的障碍。因此难点的突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难点之处设问,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问反馈,突出依据。大纲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做题要有依据,要有序地进行思考,绝不能凭感觉,想当然,并逐步养成做题后叙述思考过程的习惯。若要做到这一点,“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5. 问结尾,画龙点晴。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教师把课堂小结当做“难肋”,通常是例行公事般草草了事。其实有时以问“为什么”、“学了什么”的形式进行小结,能使学生回忆获取新知的过程,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掌握了课堂提问的一般规律,在具体的操作上也应做好严密安排,让课堂提问井然有序,快速而高效。

三、进行课堂提问的方法

1. 因“时”而问

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提问分为以下几种:

(1)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此时的提问是为接下来的新课做铺垫,打一个伏笔。通常我们是以一个有关本节课的提问开始的。

(2)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入思考。通过师生的问答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有效地开展好教学活动。

(3)复习式提问——在讲完课堂内容后或者是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提问上节课学习内容或者是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目的是检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或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因“势”而问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为达到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特定的情感目标,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或者是将需要问的问题分解成为几个小问题,从简单到综合,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3)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纠错的目的。

(4)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5)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呢?类似的问题还有哪些?你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它有哪些应用?”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3. 因“人”而问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多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或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来设计简单的问题来回答,而不要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刁难学生,这样不仅使前者对自己的能力置疑,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要问以后,我们就会在备课时精心准备问题,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要问的问题。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讲究提问的艺术性,这样就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落实素质教育,从而實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