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本真 天人合

2014-04-29 14:34:39李园媛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李园媛

摘  要:川江号子作为一种劳动歌谣的重要形式,作为巴蜀文化的结晶。它既是艺术又是技术,成为了巴蜀地区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它是人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果。由于人文地理和巴蜀人朴素审美情怀等因素造成了川江号子的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亦庄亦谐、精粹自然的共同特点。本文就从川江号子的艺术形式、内容和审美特征这几点来具体探讨川江号子所具有本真美的巴蜀文化审美特征。

关键词:巴蜀文化审美特征;天放本真;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川江号子起源于三峡地区纤夫或船工在劳动生产中,为整齐动作、缓解疲劳和交流情感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关于川江号子最早的记载就是顾炎武的《天下举国立民书》中引用宋代郑刚中《司耕亭记》,上面记载道:“率破大竹为百丈,有力者十百为群,背负而引滩,陆水急号呼相应,号呼相应却力不得前。”[1]

一、川江号子的内容

(一)地名号子

这种号子往往把这些内容编成打油诗或顺口溜的形式来喊唱,内容大多与当地的土特产有关,其演唱形式多用船工的视角,以详尽或写意的方式将巴渝两岸的生活融入到其中。一方面可以使船工熟悉航运路线,一方面使人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川渝地区的风土人情。

《嘉陵号子》:嘉陵风光如锦绣,各家码头有好吃头。“南充”河街的沙胡豆,“青居镇”出腊猪头。“龙女寺”的豆干香满口,川北凉粉拌麻油。“沿口”蹄花份量够,划算还是帽儿头。“三汇”橙糖看得透,“北碚”豆花第一流。“土沱”卖的高粱酒,醇香无不在心头。小麻花出在“磁器口”,惹得路人口水流。[2]

(二)劳动号子

这类号子在大量采用赋这种写作手法,内容包含着船工们的血与泪。船工不仅要在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长江三峡天险中,齐心合力、不畏困难地劳作,而且还要受到老板的剥削压迫。虽然他们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死了喂鱼虾》:日食河中水,夜宿沙坝中。妻守有夫寡,夫伏无罪法。吃的鬼魂食,穿的疤重疤。病了由天命,死了喂鱼虾。[2]

《船拉二死了没有埋》:川江水,滚滚来,船工拉滩又跑岩。拖儿匠埋了没有死,船拉二死了没有埋。[2]

(三)情歌号子

这类号子采用了触景生情、因物起兴的形式创作方式,用来表达船工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夫妻之间恩爱生活;一种是对江边年轻女性热烈大胆的追求。不管是哪种类型都体现了船工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抒发像是长江水路状态,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并且在船工的呐喊声中演绎得淋漓潇洒。

如:《心中只有拉船郎》:喜洋洋,闹洋洋,大城有个孙二娘,膝下单有女,端端是个乖姑娘。少爷公子她不爱,心中只有拉船郎。[3]

二、川江号子的艺术形式

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随江水情况,领唱与合唱之间以各占两个节拍进行交替。另外,川江号子多声部的复调唱法,在领唱后,领唱与和者同时并且各唱各的声部。

由于船工的生理因素以及演唱方式的不同,造成號子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而音调吸收了四川民间音调,包括川剧昆、高、胡、弹等。在长期的号子演唱中,形成了不同的强调风格,比如四平腔、起复桡、快二流、懒大桡等。号子调子变化幅度大,但节奏在有变化中有一定规范。总体上看,领唱较长,合唱稍短。船工在航运过程中行进艰难,劳动强度较大的时候,需要用因而节奏紧急而短促的音乐来领导人使出力气。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领唱还没有唱完之时,众人就已经将合句接入其中,两个声部形成一种重叠的状态。这样的呐喊方式以其雄浑、辽阔、有力使行船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在劳动强度相对较小的航运过程中,一般带有幽默的即兴成分,虽然节奏缓慢而均匀,但号工有时候会对对川戏中小腔花音进行模仿,以此来调整情绪。

三、川江号子的审美特征

川江号子是反映巴蜀劳动人民生活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巴蜀人民一种最原始、最真实的记载方式,它保存了川江一带水路运输史上的巴蜀民族文化历程。《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川江号子虽然唱词朴实无华,但船工喊出的调子、节奏却是千变万化,它以其质朴的内容和独特的演唱形式,将听众带入了巴蜀人民豪放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让你感受到巴蜀船工血汗的辛酸、生命力的旺盛、自然美的和谐。所以川江号子的文化审美特征是天放本真。“天放”本出自《庄子·马蹄》篇 “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一说人的思想要顺应自然;另一说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浑然一体。两种解释都可以认为是精诚之至。即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旋律化的号令,是船工们在为自己的歌唱,又融合了川江流域的巴蜀文化精神。

注释:

[1]屈小强:《中国三峡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P211-13

[2]聂云岚:《中国歌谣集成(重庆市卷)》,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P11- P24 ,P56

[3]金祥明:《巴渝民间文学荟萃》,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P412-414, P411-412

[4]连波:《国乐飘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P98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委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四川卷[M],1997

[2]屈小强.中国三峡文化.成都[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3]聂云岚、郭汝魁等.中国歌谣集成重庆市卷.[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9

[4]邓晓.川江航运文化初探[M].中华文化论坛,2002

[5]金祥明.巴渝民间文学荟萃[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1992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22:09:17
旅游境界浅说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6:19:28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5:49:16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共性初探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6:33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之意境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56:30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51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