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伟钊
摘要: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重视并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的策略及课堂提问的原则进行了论述,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24
“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问题。它是教师与学生以问题为中介进行正常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科学地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与化解难点,开启思维能力。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理解不清晰,致使课堂提问在新课程实施至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认为,科学有效的提问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 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提问表达不明。提问时叙述过长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4. 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有的教师在提问时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5.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6. 所提问题过难。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技巧
1. 营造民主氛围,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封闭心理逐渐加强。教师应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提问时应做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要积极与学生共同讨论,创设和谐民主氛围。由于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应依此在课堂中给予答题学生鼓励性评价,使提问的气氛和谐愉快。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仅保护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也为教师提问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是在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向前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巧设问题情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例如:在讲“增长率问题”时,可设问题情境:某服装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打出一律五折的招牌,其实五折的价格比原价还多15%,问此时的服装标价是把原价提高了百分之几?在教“增长率问题”之前,学生是不知如何解答此题的,而此引入这一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地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 注重承上启下,力求问题拓展延伸
新授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以往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是最高教学技能所在。”因此,新授课课堂问题设计,要善于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以旧引新,设问激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
例如,浙教版八下《5.1矩形》,学生学习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因此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着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特殊”,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其次从“特殊”入手,对比平行四边形性质,承上启下,促进知识的生长。
例如,将△AOD绕AC的中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BOC,连接AB、CD。
问题1:如图1,请说出四边形ABCD的形状。有哪些量相等?为什么?
问题2:如图2,若过点O作直线交AD,BC于点E、F,又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你能用一句话解释它吗?
问题3:如图3,连接BE、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吗?
问题4:如图4,把平行四边形变化到矩形,是否还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特有的性质有哪些?造成特殊性质的原因?
新授课这种“生长性”的课堂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注意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较好地获得学习数学能力。
3. 把握提问时机,启发学生的思维
成功教学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第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第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如何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客观存在的桥梁呢?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补充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排一起、女生排一起”;“好比是超市卖东西,生活用品归一类,零食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了思维,学生会牢固地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4. 注重提问质量,力求提问精而准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 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笔者听过一位教师上的“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这节课,引入的时候是这样的情景:
师: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你知道吗?
生:愕然。
师: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后,一位男生举手:“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师:对。可是,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生: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首先他得有地方站住脚,其次,还得有足够长的杠杆……
是物理课还是数学课?是要讨论“愿望”的可能性还是要研究反比例函数在“杠杆问题”中的应用呢?一个很好的想法却因为提问没有针对性,最终变成了整堂课的败笔。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有效,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
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 实效性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揣摩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 梯度性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有位专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课堂提问是引导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向导”,更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信息与反馈的源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恰当而精练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氛围更加和谐,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1] 夏小刚.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评价再探[J].数学教育学报,2008(2).
[2] 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研究[M].北京:信息教育技术出版社,2003.
[3] 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4] 周良順,韩 杰.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J].山东教育,2000(28).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第四中学 3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