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丽
摘 要:《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描写主人公爱德娜努力追求自我与理想的过程,被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旨在从小说中女主人翁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活动入手,分析爱德娜不同行为活动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爱德娜“觉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爱德娜;行为活动;象征
作者简介:李杰,性别:女,民族:蒙,籍贯:辽宁阜新,工作单位: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02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出版于一八九九,因为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问题,该书一经发表便在美国文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觉醒》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堪称经典。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肖班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象征手法。小说的标题、故事发生的场景、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主人翁的行为活动等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人物的行为活动是故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觉醒》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系列极具象征意义的行为活动,其中以学会游泳、睡觉、钢琴演奏、绘画和自杀最为突出。
1.学会游泳
学会游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行为象征,它与大海紧密联系起来,带有极深的象征意义。爱德娜整个夏天都在拼命学习游泳,她不断向大人和小孩请教, 罗伯特甚至为她设计了详细的游泳课程,天天教她练习,都没有成功。而有天晚上,她却突然有了灵感,“她像个初学步的孩子,磕磕碰碰,拉拉扯扯,但突然一下子觉得有了力量,能勇敢地自信地独自行走了。”(凯特.肖班 p.35)这象征着主人公的重生,她因此而获得了追求自由的力量,当她与大海融为一体时,她的身体与灵魂也得到了统一。在游泳的过程中,她获得了其他女性无法感知的勇气与独立的感觉,大海发掘出了她的潜在力量,唤醒了她沉睡的欲望。学会游泳无疑也给予了爱德娜反抗他丈夫权威的力量。学会游泳前的她习惯于把丈夫的要求乃至命令看成是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然而学会游泳后的她却开始对丈夫表现出不顺从,当丈夫要求她早点进屋睡觉时,无论是他的温柔劝慰或是强行命令,都让她无动于衷。“要是在以前,她会答应他的请求进去的。一般她总会照他的要求去做,这并不意味着屈从或顺从于任何强制性的要求,而是不假思索的行动。正如我们用行走、移动、坐下、站立等举止度过我们的日常单调生活一样。” (凯特.肖班 p.40)她开始去反思她以前对丈夫的服从是否应该,她也开始去质疑自己过去所过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学会游泳同时也标志着爱德娜掌握了通向“觉醒”彼岸的手段,这为她“游到女人没有游过的那么远”提供了条件。
2.睡觉
睡觉象征着爱德娜觉醒前的生活状态,也是她逃避现实的重要方式,它为爱德娜的觉醒积蓄了力量,潜伏了巨大的威力。故事多次提到爱德娜在睡觉,她的睡眠常常带着“烦躁和激动不安”。几次睡眠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谢尼·卡米内达岛上的沉睡。谢尼·卡米内达岛在格兰德岛附近,爱德娜和罗伯特及其它度假者一起到岛上做礼拜。在教堂里,爱德娜显得烦闷和昏昏欲睡,罗伯特把她带到了岛上安托万太太的家。她醒了之后,觉得自己睡了很久,也睡得很熟,这与前一晚“迷迷糊糊、似醒非醒”的睡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睡醒后的她,显得十分不同。“她的眼睛发亮,不仅没有丝毫睡意,而且容光焕发”。(凯特.肖班 p.49)她问罗伯特,“我这一觉睡了多少年啦? ……整个岛似乎都变了样。一定是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只留下你我这两个老古董啦。”(凯特.肖班 p.49)这正好反映了爱德娜潜意识里的希望:与罗伯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
3.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在小说中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当时社會女性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钢琴演奏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其中以阿蒂诺尔夫人和雷西小姐的演奏最让人印象深刻。她们两人都很擅长弹奏钢琴,但是她们的演奏行为却各有目的,也为听众带来了不同的感受。阿蒂诺尔夫人是众人眼中的贤妻良母,丈夫和孩子是她存在的目的,就连弹奏钢琴都是为了她的孩子们,为了家庭的和谐。因此她不是像一位艺术家那样演绎一首乐曲,而是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雷西小姐是个独身的女性,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具有独立的性格,为了艺术她愿意抛弃一切。她演奏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艺术上的享受,她的演奏过程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她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由于阿蒂诺尔夫人与雷西小姐的演奏目的不同,她们的作品自然会带有不同的内涵,也会给听众不同的遐想。阿蒂诺尔夫人为别人而活,缺乏自我,因而她的音乐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内容。她的演奏只能给爱德娜带来一些想象,却不能引起爱德娜的共鸣。而雷西小姐这位特立独行的女钢琴家,她没有朋友,无处倾诉内心的苦闷,因而她的音乐会带有她思想的印记。她的音乐充满激情,饱含深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雷西小姐弹的最初几个和弦就使得蓬迪里埃太太的背脊从上到下感到一阵阵颤抖。”(凯特.肖班 p.33)她的音乐碰触到了爱德娜的灵魂深处,帮助爱德娜抛弃虚饰的外壳释放真正的自我:“她没有看见任何孤独、希望、期待或是绝望的图片。可正是这些情感在她心灵深处汹涌起来,支配和鞭策着她的心灵,正如海潮每天袭击她纤细的躯体一样。她颤抖了,啜泣了,眼睛满含泪水。”(凯特.肖班 p.33)
4.绘画
绘画也是贯穿小说的一个重要象征意象,正是绘画帮助爱德娜的觉醒有了质的飞跃。在小说开始绘画只不过是爱德娜打发时间的方式,是舒缓内心孤独的途径。那时她的笔法不够娴熟,她的作品也没有多少人懂得欣赏,只有罗伯特给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画得真不差。她懂得怎样画;她有绘画才干,一点不假。”(凯特.肖班 p.14)因而当她的爱人罗伯特远走他乡后,绘画便成了她表达对爱人思念的手段,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她表达自我、肯定自我的方式。然而她的丈夫却并不能理解她的行为,在蓬迪里埃先生看来绘画就是在浪费时间,他觉得绘画使得他的妻子放弃了她应履行的职责,“天啊,去画画吧!可是不要让一家人都跟着倒霉吧。”(凯特.肖班 p.76)丈夫对她行为的不支持使得她与丈夫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心离丈夫也越来越远。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她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的绘画技术变得愈加娴熟,通过卖画使她有了经济收入,为她摆脱家庭束缚提供了必要条件。她把绘画作为了自己的谋生手段,她成功地在经济上取得了独立,这使得她羽翼丰满,毫不犹豫地搬离了丈夫的家,住进了“鸽子窝”。有了自己独立空间的爱德娜抛弃了丈夫对她的施舍,摆脱了夫权统治下物质对她的奴役,她不再是丈夫生活中的附庸,使得她的觉醒更上了一层楼。
5.自杀
爱德娜的自杀是故事发展到最后的一个场景,它同样也被作者赋予了极深的象征意义。她的自杀是她同世俗所作的最后一次抗争,同时她也因此而获得了新生。
作者在描写自杀这一场景时用了大量精致的词语,恰到好处的描写出了爱德娜当时的心理状态。罗伯特的离去让爱德娜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她清楚地意识到她现在与阿罗宾所过的生活并不是她所要的生活,她不愿意在毫无爱情的状况下流连在男人中间,成为满足他们性欲的工具。她也明白无论是丈夫或是孩子都没有办法让她放弃自我,甚至连她现在唯一钟爱的罗伯特以及对他的思念在某一天“也都会从脑海中烟消云散,只剩下她一人。” (凯特.肖班 p.151)她慢慢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完整的自我才是她所渴望的,死亡无疑是保全她自我的唯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看,她的做法或许是正确的。因为在被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束缚的世界里,她陷入了一个不能让她满足的婚姻里,她的丈夫是在她冲动时做出的选择,她的孩子也只能偶尔唤起她的母性。她所生存的社会已经限定了她的地位,她无法在危及自己小孩的声誉的情况下去为自己重新定位,因而她选择了死亡。
在小说最后,爱德娜又重新回到了格兰德岛上,小说的场景又因此回到了起点。这个小岛是她的觉醒的开始地,也是觉醒的结束地。在这个岛上是大海最早唤醒了沉睡的她,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大海赋予了她与世俗抗争的力量。当她再一次回到这儿时,大海又向她发出了召唤。面对大海的诱惑,她第一次意识到她的心理、情感和生理的潜力都是由大海为她唤醒,在她失落时“只有唤醒了她灵魂和肉体并给予她力量的大海,对她敞开了宽阔的胸怀。”(金莉 p.392)也只有大海才能帮助她摆脱社会和家庭对她身体和思想的禁锢,帮助她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爱德娜“为逃脱‘灵魂的奴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大海,以生命换得了最大的自由和解放。”(金莉 p.393)
爱德娜的自杀并非预示着她的生命以悲剧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当全身赤裸的爱德娜暴露在阳光下时,她“感到自己像是刚出生的一个生命,在她从不了解而又熟悉的世界中睁开了双目。”(凯特.肖班 p.152)摆脱了一切束缚的她在大海中放弃了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为自己保全了自我,也换来了新生。她以她的行動告诉世人,她的生命是属于她自己的,她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只有她才有权利去处置。无疑她的死是她同世俗所作的最后一次抗争,她也用她的生命昭示了她追求自我的决心。
凯特.肖班把象征手法有效地同小说创作结合了起来,女主人翁富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活动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串联起来,不仅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也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主题,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
参考文献:
[1]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2]Martin, Wendy. New Essays on The Awakening.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3]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象征主义.意象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凯特.肖班[美].文忠强,贾淑勤译.觉醒[M].广西:漓江出版社,1991
[7]<世界文化象征辞典>编写组.世界文化象征辞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