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4-04-29 09:27闫梅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成因高职院校

闫梅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山东师大张承芬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广义地说,就是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从而采取友谊与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已达到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面临压力,选择,承受痛苦与快乐等,所以人的一生时刻出现心理健康或不健康的问题。而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是敏感人群的一种,他们的年龄均处在20岁左右,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但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客观性、真实性,自我判断能力较差,情绪易波动,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面对生活、学习、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从容面对,易出现迷茫、自卑、抑郁、焦虑不安、怨恨等情绪,有的甚至出现了极为偏激的行为。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大学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大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不适应,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有些同学面对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从而导致考试不能顺利过关或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会表现出不自信,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大学生个性差异也较大,而他们进入大学生活后,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也会使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际关系交往知识和技巧,容易引发人际关系冲突,从而陷入孤独、逃避、自我防备的状态。加之此年龄阶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地,时而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时而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容易大悲大喜,从而导致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交际障碍,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时有发生,产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二、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尚存的主要问题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情况很不平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首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一律视为思想品德问题,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或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致使一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地位认识有偏差,甚至个别院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可快可慢,在应付完上级部门检查后,更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搁置一边。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缺少足够多的受过良好训练的教师。我国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缺乏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已刻不容缓,如果忽略这个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有让学生区别清楚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精神疾病教育,从而使学生敢于面对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大胆寻求帮助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是“谈心理即色变”,对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敬而远之”。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单一、缺乏课程体系。以上四点是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和不能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加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首先,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使学生对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正确的自我调适。其次,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咨询的曲解,从而正确的面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

2.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心理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学生口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以兼职为主,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咨询人员匮乏。应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3.心理培训课程应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是保证其科学性、有效性实施的最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教学手段上应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素质培养的功能。

4.利用网络资源,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手段,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中,便于学生把自己的烦恼、苦闷、压抑等情绪倾诉出来,也方便一些学生就敏感问题向老师求助。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从而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的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自觉性,丰富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形成优良心理品质。

教育以人为本,我们经常在教育学生中经常会提到,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其所指的含义是将其培养成一个积极、向上、阳光、乐观,有责任感,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引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此阶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心理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蔡哲.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3).

[2]董晨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成因高职院校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