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平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教会学生某一新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所接受的新知识的意义、内在因素之间的联系、应用过程中的规律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
小学数学课中的“百分数”教学,就要使学生懂得一个实际的百分率是怎样形成的,组成百分率的各个数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等。具体来讲,在教学中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百分数都是两个数量相比的结果,百分率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倍数可以小于1,也可以大于1或等于1。
第二,要让学生明确两个相比的数量一定是同名数,例如“4分米”和“2厘米”就不能直接相比,必须化成同名数。两个数之间有时成总分关系,有时成并列关系,百分率一定不带名数,它的后面不能带有任何计算单位。
第三,让学生分清“比较量”和“标准量”。两个数相比,其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中,“一个数”是比的数,通常叫作“比较量”“另一个数”是被比的数,通常叫作“标准量”。如“三好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5%”,标准量就是学生总数,比较量就是三好学生数。
第四,让学生学会计算。已知比较量和标准量,求百分率,用除法计算,即“比较量除以标准量等于百分率”。在比较量一定的情况下,标准量越大,则百分率越小,标准量越小,则百分率越大;在标准量一定的情况下,比较量越大,百分率越大,比较量越小,百分率越小。
第五,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假如学生通过教师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对百分数已基本掌握,但如果教师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练习,那么这种掌握也只是暂时,很快就会忘掉。巩固练习的方法很多,不管哪一种练习,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在百分数教学的巩固练习中,我先让学生思考题目:六年级有学生50人,星期天参加义务活动的有25人,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50%。①50%是谁跟谁比的结果?②在25人、50人和50%三个数量中,哪一个是标准量?哪一个是比较量?
在解决上述问题后,加大问题的难度,出一些错误的题让学生改正:①二年级栽树是六年级栽树的50%棵。②140人参加语文课考试,140人全部及格,及格率是140%。③8角钱是8元钱的100%。
最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说说在生产、学习和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百分数。通过这样的三步巩固练习,学生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
“百分数”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要真正让学生牢牢把握,就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
(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