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与变式”在高三财会复习课中的实践运用

2014-04-28 21:42王亚芬
企业导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典例变式高效

王亚芬

摘 要:复习课的重复与低效是困扰中职高三财会教学的固疾,本文探讨了在高三财会复习课中运用“典例与变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和考纲中的教学目标来精选“典例”,鼓励学生分组自主改变“典例”的条件、形式等来进行“变式”探究 。

关键词:中职财会复习;“典例”;“变式”;高效

一、高三财会复习课堂之惑

(一)传统复习模式效率低。高三复习往往时间仓促,《财务会计》内容多,传统会计复习方法“教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复习方式来不及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迫在眉睫;高三高职考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对于高一高二的复习内容,再按照传统每个知识点学下来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区别、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不好,提高课堂的效果迫在眉睫。

(二)“拿来主义”例题选用思想盛行。高三复习课有一个共同特点:“拿来主义”盛行,即对于要复习的知识点教师都直接拿来了历年考题、书上练习题作为案例,历年考题往往是灵活变化的,所以所选用案例并不典型,无法聚焦本质问题,而且练习时师生为了该知识点的全面系统掌握,都会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之中难以自拔,不但影响了复习效率,也使得师生在复习中苦不堪言!

二、“典例—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1)理论依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迁伸、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2)“典例”与 “变式”。“典例”是教师在根据考纲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薄弱环节来精选的,典型并不是难题、偏题、怪题,而是立足于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上,它的呈现要体现了会计的“通性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变式”是围绕着“典例”改变问题的条件或形式,使所给的问题本质更突出, “变式”源于“典例”,又高于“典例”。“典例与变式”教学通过教师精选典例,通过学生分组改变“典例”的条件和形式等来进行“变式”探究,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 提高复习效率。

三、“典例与变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一)精选“典例”。(1)先学后教。高三财会为高一高二的复习课,让学生先自己梳理知识点,教师后教是比较有效率的方法。实例:第七章《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为重要章节,把这一章中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自主复习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知识点,这一知识点一般安排12课时。

实例步骤一:学生自主学习,找出薄弱知识点:(1)自主准备复习基础分录复习默写。完成课前基础练习卷一份。(2)开放式访谈学生,寻找薄弱知识点。

课堂基础测试,找出难点:(1)对于课前练习错题和访谈中部分知识点归纳讲解,解决大部分薄弱点。(2)完成分录默写和一份基础测试。(3)根据测试和访谈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 课前基础练习卷为学生自学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解浪费课堂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开放式访谈不同层次的学生,开放式访谈中, “你觉得这章的知识点最难的是?最容易粗心的是?”等,能更好地了解学情,找出薄弱点。

课堂上教师先解决一部分薄弱点,课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测试错题、学生分录默写中寻找需要专题复习的难点,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这里教师还应思考该难点是否能用该教学方法,如应交增值税的各种情况核算比较难以设计典例,因为该知识点情境多样,但是部分可以融入到后一个知识点中。所以选择长期借款投入到在建工程的核算作为“典例”。

在找出难点时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克服随意性,为有目的变式探究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抓重点、抓关键、抓区别。抓重点:就是学生感觉有困难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要根据考纲以及核算中的重要性来对最重要的知识点实行“典例—变式”教学法。有些学生觉得难但是重要性一般的知识点就不需要应用该,如委托代销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核算等;抓关键:就是选择能有解题的关键技巧的知识点,并该关键技巧能抓住原理,来应用“典例—变式”教学法,这样便于举一反三,如长期借款的核算一般要画出数轴,约当产量多工序生产时也要画出工序图,在折让和退回时在草稿本先写上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的分录等;抓区别:就是选择可以总结类似的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的典例,以抓住区别,掌握本质,才能通过“典例—变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题目中有信心也有能力取胜。如在建工程建造的是生产用固定资产还是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一字之差,两种情况下增值税核算很多地方有区别:如购入工程物资时进项税的处理,领用原材料时进项税是否转出的处理,剩余工程物资转出进项税的处理等。

(2)以学定教。针对上述难点,教师设计出“典例”,即原型题。实例步骤二(课后):根据难点,设计“典例”。典例1:2010年1月1日借入3年期借款100万元用于建造厂房,年利率6%。借入后马上用50%购买工程物资。2011年1月1日,又投入

50%。工程在2011年12月31日完工。

设计意图:典例要立足于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上。它的呈现要体现了会计的核算原理,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该例题中时间选择2010年1月1日等为学生最好理解的,年利率6%与12个月的分母相对应便于计算、条件50%也为最简单的,目的只为学生先了解这类题目的会计原理。另外,结合其他知识点一般要求“典例”可以依据以下要求:

依据考纲,结合教材。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绝大多数的题目依据考纲,并源于教材, 部分综合性强的题目还略高于教材。因此, 复习中老师应立足于教学重难点,立足于课本, 精选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加以提炼成典例。

具有代表性,体现通法通性。教学的成效不取决于运用的数量,而要看运用的例题是否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典型性。典例往往是一些财会基础知识的巧妙“结合体”,它的解答体现了会计的“通性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数据简单,理解原理。期望学生能首先理解原理,建立一种认知:这些都是我学过的知识点,只要我细心谨慎,都能做出来。所以在学习原理阶段只以最简单的数据来说明,这样就能更快地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变式”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变式出题类型”。实例步骤三:(1)分组:组长组员双向选择成立4-6人小组,并为自己组取名。本次活动学生分必胜客、冲刺组、番薯干组、FightingTeam四组。(2)根据典例1师生共同讨论变式出题类型。各组先组内总结介绍自己组的题目类型,师生分享时总结出若干种出题类型:变式类型一:基本类型: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2)分期付息。

变式类型二:时间变:1)在年度中间开始借款,工程使用借款开始或完工。2)借款分若干次投入在建工程,可以未全部投完。

3)同一年度,不同月可以投入几次。变式类型三 :创新变:1)与第五章在建工程中增值税相关内容结合。2)预留空白(学生创新:与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出售的知识点结合。)

设计意图:课堂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更好更多的变化题目,同时提高课堂趣味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自变、组内互变、组间互变、教师再变等各种尝试,教师变最好是学生变化的引导和补充,师生对于出题类型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该知识点,避免题海战术,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一般要留出学生可自由创新的变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整个活动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即自评,组内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在不断调整后,笔者认为以下评价分值比例较合理,可以分项目或知识点阶段性使用:

整组成绩由分组竞赛情况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组员成绩根据整组成绩占50%,还有50%有自评和组内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团队总成绩= 出题类型20%+变式出题20%+测试成绩

40%+团队合作20%。

学生个人总成绩=团队总成绩50%+互评成绩25%+自评成绩25% 。互评成绩=团队合作5%+所承担工作完成情况

10%+创新性5%+正确性5%,自评成绩也是如此比例。

2、教学成效。(1)提高了复习课效率。“典例—变式”教学能帮助学生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会计原理,把握本质规律,并运用变式出题掌握题目类型,适应题目千变万化,从而摆脱题海战术,如实例中原本12课时的教学内容可以调整为8课时左右,提高了复习效率。(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出题,出题互测,互相批改,都能使学生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思维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到变式的构造之中,从而弄清原式的本质,再做相关习题就能游刃有余,提高了应变能力。(3)小组合作形成乐学、趣学氛围,一般学生总认为财会复习课单调刻板、枯燥无味,怕学厌学。尤其是学困生,现在活动课程中小组有交流讨论,有竞争压力,还有小游戏,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逐步地转化了一部分学困生,从而形成了乐学、趣学的氛围。

3、教学反思。(1)不断调整、完善达成最佳模式。一是不断调整分组,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人数,也可以抽签组合或是强弱搭配组合等。二是调查报告与测试结合调整,在一个专题结束后,或每次变化后或有小组调整时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试卷测试。根据学生的调查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调查问卷的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关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掌握和没有掌握的原因,2)关于分组的合理性和作用,3)关于出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关于变式的心得体会。结合教师的感受和测试的效果,得出了上述例题中的最佳模式。(2)要多留下“空白”给学生。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出题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留下思维的空间与时间。让程度好的学生引领全组做创新尝试,让程度差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即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这点有待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中国教育科研网.2010

[2]张宏江 运用变式教学改善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初步研究

延变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典例变式高效
高考动量试题典例评析
分式复习指导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含容电磁感应问题典例剖析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