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摘 要:中外文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数见不鲜,古今中外都不在少数。本文从文人死亡的原因入手,通过不被舆论理解、被时代所戕害、将死亡看做一种艺术这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出中外文人非正常死亡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关键词:中外文人;非正常死亡;文化意蕴
一、文人的死亡现象
从古至今,早早走完自己生命之路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他们或死于权利政治之下,或选择自戕。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被司马昭处死。 据同时代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当时上层男士,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讲究“飘飘若仙”。与那些脂粉扑面, 轻移莲步的矫揉造作者相比,嵇康的“不自藻饰”是非常独立特行的。
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一位全力冲击文学和生命极限的的诗人。他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他在自己短暂而绚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就像一枚烟火,于夜空下开出一朵美丽的花,然后果断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誉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也许是应了这个评价,他和海明威最终走上了同一条路。海明威最终用一把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三岛由纪夫最终切腹自尽,以一个日本武士的姿态死去。
二、文人死亡的原因分析
(一)执着于自己的世界,不被世人所理解。一百多年前,一位艺术的殉道者,一位麦田的奔跑者——文森特·梵高在他前一天画过的麦田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终年37岁。梵高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向日葵”昭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蓬勃,也昭示着画家怀揣希望,狂热的心。然而他的生活却并不如其画作般色彩明艳亮丽。梵高的画在他生前其实并不受欢迎,他穷困潦倒,靠弟弟提奥的接济维持生活。他短暂的一生都扮演着被收容者和被排斥者的角色。梵高常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同时梵高也是孤独的,他渴望建立一个艺术家团体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也没有妻子和孩子。
(二)被时代、时势所迫害。在一个荒谬的时代,坚持真理和自我是不是一种错?究竟是时代错了还是人错了?文革十年浩劫中死于非命的作家学者和艺术界人士人数是骇人听闻的。邓拓、闻捷、傅雷、老舍等人,就是不堪文革的折辱与压力,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邓拓先生凭他知识分子的良知,1957年因怀疑和抵制那场不该发生的“运动”,被扣上“死人办报”、“书生办报”的帽子,他预料这一次运动到了彻底清算他的时候,不会对他网开一面。在他自杀前的一个深夜,邻居见他站在桌子上,借手电筒的光束欣赏自己珍藏多年的挂在墙角的字画。“文革”前,他把自己高价收买价值连城的苏东坡的真迹《潇湘竹石图》以及其他许多名人字画无偿献给国家。他是多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艺术,多么舍不得丢弃这一切!奈何苍天不仁,却也能就死辞生,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良心,撒手而去了。
(三)把死亡看过一次经历,甚至是自己的创作。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学术界为海子的死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导致海子死亡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爱情上的曲折不如意、西方文化的影响、同行诗友的中伤等,我却觉得导致海子自杀行为的是他的自杀情结。他在自己的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 、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飞跃。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完成了他的死亡绝唱。海子的一生中,有两种情结始终纠缠着他:自杀情结和诗歌情结。这两种情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体的,自杀情结是诗歌情结的副产品。诗歌是他的理想,诗歌是他的生命,当他觉得自己的诗歌理想已经完成或无法完成时,他的生命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于是选择自杀。
三、文人死亡背后的文化因素
古往今来,没能寿终正寝的文人数不胜数。尽管导致死亡的原因不同,却无外乎是上文中的三种之一。而我认为这三个原因是可以相互影响甚至共存的,而导致这三个原因形成的则是隐藏在背后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人。这些文人深入了传统文化的脉络,与文化相互影响,使他们从常人不曾站过的角度看问题,使他们拥有常人不曾拥有的文人气节,也就导致他们无法拥有常人的生命轨迹,最终死于非命,竟不知这是他们的福还是他们的孽。外国的宗教文化虽说与中国截然不同,本质上却是差不多的,都对文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或许文化与信仰是文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从文化里吸收养分,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最后也以文人的方式凋谢。文人,当以此为生,也当以此了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