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

2014-04-25 09:00:56文/李
音乐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主部奏鸣曲式边缘性

文/李 虻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分析

文/李 虻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是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风靡中国乐坛半个多世纪。其交响乐队的多层次立体化展开、为强化矛盾戏剧化冲突而借鉴的西方奏鸣曲式结构原则,使音乐界(包括作者)大多将其结构界定为奏鸣曲式;而其越剧韵味的民族旋律在全曲中的贯穿、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戏剧化情节展开、板式——速度布局对结构的影响,又使其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烙印。

两种结构思维的对峙,使该作品结构属性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以西方奏鸣原则为分析的切入点,力求在逻辑严谨的前提下,条分缕析地说明其“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

一、曲式分析

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一)

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二)

二、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辨析

全曲基本调式为徵调式,通过调性的变化形成和声发展的基础。呈示部由主部、副部、结束部三个部分组成,以徵调式为基础。

主部以抒情的慢中板表现“草桥结拜”主题,再现性单三部曲式,A乐段为起承转合式结构,重复一次;B段在属调上陈述,展开性结构。第50小节散板的华彩片段起到连接部的作用。

副部以快板表现“同窗共读”主题,采用变奏曲式与三部性交融的边缘曲式。开始是8小节小引子,第一部分(59~122)由C乐段和三次变奏构成,具有变奏曲式的特征。C乐段是三句式结构,第三句是第二句同头异尾的变奏。C乐段在B徵调上陈述两次后,又在E徵调上变奏一次,引出中间部分的调性。中间部分(123~207)由D乐段和两次变奏构成,材料同样具有变奏曲式的特征,调性则通过E徵-A徵-E徵形成再现三部性。D乐段为不对称两句式结构,后乐句以分裂、模进等手法剧烈扩展。再现部分(208~243)只再现了两个C乐段。

结束部以慢板表现“长亭送别”主题。

展开部可以根据主题情节分为三个部分。引入部分(标号10)以阴沉的小广板开始,随着情绪的逐步紧张,速度逐渐加快,与快板的基本展开Ⅰ共同表现“抗婚”主题。基本展开Ⅱ以慢板表现悲痛欲绝的“楼台会”主题。基本展开Ⅲ借助越剧中紧拉慢唱的嚣板来表现“哭灵投坟”主题(标号17-21是“哭灵”主题,标号22是“投坟”主题),坚决的急板与哭诉的嚣板交替发展。

再现部只变奏再现了引子与主部,省略了体现奏鸣曲式重要调性关系的副部,同时省略了结束部。

三、民族化旋律贯穿对结构的影响

《梁祝》各主题之间看似对比鲜明,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但音乐材料的发展不仅运用了典型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对比、展开部中多层次积极展开的技术手法,而且更多地运用了中国作品中常见的派生、展衍等发展模式。各主题之间通过合头、合尾等方式,将爱情主题优美旋律连贯地穿插于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以相似的材料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产生结构的聚集力,从而将跳跃性发展的故事情节与爱情主题的展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符合中国人聆听音乐的审美习惯。

中西方音乐结构美学原则本身就具有差异性。西方音乐结构以“呈示——对比——再现”最为典型,强调平衡、比例、对称、统一的结构形式,按照一定的陈述规律将作品划分为特定的曲式功能。而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则常借助于情节的发展、板式的变化等因素组织音乐构架,音乐的对比性、再现性等结构原则相对较为自由。正是这种审美意识上的差异,使《梁祝》的结构分析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1]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M].北京:人ß民音乐出版社,1995

[2] 陈国权.《“板式 —— 变速结构”与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3):3-10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主部奏鸣曲式边缘性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艺术评鉴(2023年13期)2023-08-24 17:13:26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相爱相杀的人们,都得了“一种病”
南都周刊(2021年2期)2021-04-21 15:20:36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5:20
拉莫《铃鼓舞曲》的创作特色
当代音乐(2020年12期)2020-02-23 02:37:46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艺术评鉴(2017年23期)2018-01-11 20:26:47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艺术评鉴(2017年10期)2017-07-05 09:03:31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东方教育(2017年1期)2017-04-20 23:30:06
论《黑暗的心》中的帝国叙事
青年文学家(2017年3期)2017-03-10 08:57:21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大众文艺(2016年22期)2016-07-13 09: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