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方,陆阿明,高凤明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机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风险评估
吴明方,陆阿明,高凤明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目的:调查与分析4364名不同性别、年龄机关工作人员的骨密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风险评估。研究方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1.BQI、T值男、女均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0.001),随BMI增大呈升高趋势(P<0.001);男、女BQI均值分别为92.55±17.63、87.41±15.43,T值分别为-.972±1.47,-.425±1.54。2.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两者合计检出率男、女分别达55.8%和40.1%;45岁前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并随BMI值增大而降低(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食用牛奶、偏食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高度相关(P<0.01)。结论:1.机关工作人员的骨质强度和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BMI的增大而提高。2.机关工作人员缺钙、骨质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人未达到良好骨峰值。3.性别、BMI、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食用牛奶系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年龄、偏食为骨密度的危险因素;偏食、上班步行和年龄的优势比突出,与骨质疏松的关联度更高。
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影响因素;风险评估
骨质流失乃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是一种隐匿性的骨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年轻化趋势的日渐明显,骨质疏松症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1-2]。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我国已达8 400万人,预计至2020年,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的患者将达到2.86亿,205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5.33亿[1]。骨质疏松现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后第4个城市居民常见慢性病[2]。因骨质疏松症治疗而支出的医疗费用也将随之大大增加,预计至2050年将达18 000亿元,从而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本研究拟通过对4 364名不同性别、年龄机关工作人员的骨密度检测,并就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影响因素及其发病风险的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提出预警,以提请人们对骨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1.1 受测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张家港、常熟、昆山市及吴中区机关工作人员4 364名为对象。其中,男性2 423人,女性1 941人,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所有受试者均排除骨骼等各系统急、慢性严重疾病。
表1 测试对象性别、年龄分布基本情况
1.2 方法
1.2.1 测试方法 运用美国通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仪,通过测量受试者跟骨的骨质状态反映骨密度水平。
主要测试指标:①骨质量指数(BQI):反应骨强度的指标;②T值:骨密度相对值;③体重指数(BMI)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1.2.2 问卷调查法 围绕生活方式设计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既往病史(如有无高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自我感觉(如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满意程度、日常疲劳感和工作压力等)、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饮酒以及睡眠情况、每天连续坐位时间等)、身体活动情况(如外出使用的交通工具、每天或每周进行的运动锻炼项目及其时间等)、饮食习惯(如三餐习惯,膳食喜好、每日食谱等)等。
问卷调查现场进行,问卷现场收回,共4 364份。测试时间:2013年5月—11月。
1.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骨强度、T值、Z值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不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骨质异常检出频率用百分比(%)描述;样本率比较分析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以P<0.05为入选变量标准。
2.1 不同年龄组男、女机关工作人员BQI、T值测试结果(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男、女受试者骨BQI值、T值测试结果 (±S)
表2 不同年龄组男、女受试者骨BQI值、T值测试结果 (±S)
年龄组(岁)男女BQI值T值BQI T值±1.52 26-30 100.89±18.26-.276±1.52 90.37±14.11-.131±1.41 31-35 94.43±17.09-.814±1.43 90.28±14.75-.139±1.47 36-40 90.60±16.87-1.137±1.40 86.91±15.26-.476±1.52 41-45 87.91±15.46-1.358±1.29 87.95±14.65-.365±1.47 46-50 89.50±89.50-1.226±1.44 87.90±15.50-.371±1.55 51-55 89.91±16.55-1.195±1.38 81.84±14.28-.990±1.43 56-89.42±15.55-1.231±1.30 75.85±15.97-1.585±1.60 Σ±S 92.55±17.63-.972±1.47 87.41±15.43-.425±1.54 F 81.259 81.205 20.408 20.585 -25 105.02±19.21.071±1.60 92.27±15.20.058 P .0000 0.000 0.000 0.000
骨质量指数(BQI),反映骨量和骨结构的变化,是骨强度的评价指标。BQI男性>116、女性>102表示骨峰值良好;74>男性≤90、67>女性≤81提示缺钙;男性≤74、女性≤67则为骨质疏松。BQI与T值有相对应的关系,其值的大小与骨密度的变化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相关,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诊断意义。T值,是骨密度的相对值,通常用于判定骨密度的正常与否。T>-1SD为正常,-1SD≥T>-2.5SD提示骨质流失,T≤-2.5SD则为骨质疏松症[3]。
本研究结果显示(表2),男、女各年龄组BQI、T值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男、女BQI均值在缺钙范围,T值均在骨质流失范围;且男、女均未达到骨峰值。经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之间BQ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2 不同BMI值机关工作人员BQI、T值测试结果(表3)
表3 不同BMI男、女受试者的BQI值、T值检测结果
BMI,即体重指数或身体质量指数,反映体重与身高之间的关系,是被推荐为评价成年人体肥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BMI值≤18.5为体重过轻;BMI值18.5-23.9为体重正常;BMI值24-27.9为体重超重; BMI值≥28则为肥胖。
由表3可知,男、女各BMI组BQI、T值均随BMI的增大呈升高趋势,提示体重对骨密度的良好作用。经检验结果显示,不同BMI受试者之间的BQI、T值比较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3 不同性别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降低检出率(表4、图1-2)
表4 不同性别受试者不同骨质状况检出率(N,%)
图1 男性受试者不同骨密度现状分布
由表4、图1-2可知,机关工作人员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男、女两者合计分别达到55.8%和40.1%,男性比例高于女性。骨密度不同骨质的检出率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4 不同年龄组男、女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降低检出率(表5、图3-4)表5、图3-4显示,男、女骨密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检出率,男、女45岁前各年龄组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6岁以后的检出率较前减少;以男性的变化趋势较明显。X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男、女机关工作人员之间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图3 男性受试者骨密度降低检出率的年龄变化趋势
图2 女性受试者不同骨密度现状分布
表5 不同年龄组男、女受试者骨密度降低检出率
图4 女性受试者骨密度降低检出率的年龄变化趋势
2.5 不同BMI值男、女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降低检出率(表6、图5-6)
表6 不同体重指数(BMI)受试者的骨密度降低检出率
图5 男性受试者骨密度降低检出率的BMI变化趋势
图6 女性受试者骨密度降低检出率的BMI变化趋势
由表6、图5-6可知,男、女骨密度均随BMI值的增大而提高,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检出率则随BMI值的增大呈降低趋势,提示体重或肥胖对骨密度的良好作用。经X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BMI机关工作人员之间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检出率,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
2.6 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估
以骨质疏松为终变量,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素食、偏食、食用牛奶等为自变量,首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吸烟(P=0.421)、饮酒(P=0.275)外其它各因素均与骨质疏松症有相关性。后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诸因素中素食(P=0.442)与骨质疏松发生无统计学意义,性别(OR=0.506,95%CI: 0.328-0.781)、BMI(OR=0.762,95%CI:0.705-0.824)、上班步行(OR=1.523,95%CI:0.308-0.888)、周运动频率(OR=0.761,95%CI:0.668-0.869)、食用牛奶(OR=0.717,95%CI:0.636-0.809)系骨质的保护因素,而年龄(OR=1.041,95%CI: 1.019-1.063)、偏食(OR=2.478,95%CI:1.557-3.97)为骨质的危险因素,其中偏食、上班步行和年龄的优势比突出,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联度更高。
研究表明[4],成长时期的骨量峰值与发生骨质疏松时的骨量密切相关,骨峰值越高,骨量储备越高,抗骨质疏松的潜力越大。
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后期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和最佳途径。正常情况下,骨密度的增长,在25岁前速度较快,25岁后趋缓,直至35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即骨量最高点;随后骨量进入“入不敷出”状态,逐年缓慢平稳下降,骨质流失逐渐加快。对此专家指出[4],储备骨量、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越早越好。
青年时期是积累或储备骨量、提高“峰值骨量”和骨强度的黄金时期;此阶段的骨骼越强壮,越有可能在进入中老年阶段后持续保持一定的骨强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各年龄组受试者BQI、T值均在缺钙和骨质流失范围,-35岁年龄组的青年男、女均未达到骨峰值;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合计检出率总体所占比例较高。如此骨骼基础,将难以承受中老年阶段的骨钙丢失,是骨骼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隐患。
另有较多研究表明[5-15],骨质流失速率和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了与人体骨量有关外,:性别、年龄、BMI、钙营养摄入、动物蛋白摄入、饮用牛奶、居住地、工作环境、运动量、吸烟、饮酒、绝经年龄、糖尿病、骨折史等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爱好以及认知水平诸多因素对骨密度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除了要在青年时期做好充分的骨量储备,并在一生的各个阶段都不要放弃多途径“续存”,才是真正造就良好骨骼基础、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骨质流失现象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性别、BMI、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食用牛奶以及年龄、偏食等有密切关系。如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BMI愈高检出率愈低,多步行者、经常运动者和常饮牛奶者的骨质异常的检出率低等。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骨健康的认知,改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经常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以及坚持健身运动,是机关工作人员提高骨密度、延缓骨质流失的积极措施。
(1)机关工作人员骨质强度和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随BMI增大而提高。
(2)机关工作人员缺钙、骨质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人普遍未达良好骨峰值。
(3)性别、BMI、上班步行、周运动频率、食用牛奶系骨密度保护因素;年龄、偏食为骨密度危险因素;偏食、上班步行和年龄的优势比突出,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联度更高。
[1]宋文琦,苏玉林,沈芸.蛋白质摄入与骨质疏松症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1).
[2]曾利明.骨质疏松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常见慢性病[R]中国新闻网,2010,5,9.
[3]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 148-153.
[4]廖祥鹏,颜崇淮,刘忠厚,张伟利.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该重视孕妇和儿童的骨骼健康[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4): 299-303.
[5]白颖,黄秀梅,刘杰,杨雪.住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0):1072-1073,1079.
[6]刘莹,任志宏,刘小敏等.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3(3):261-262.
[7]张一鹏.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西南军医, 2013(2):138-140.
[8]李绒,楼婷.高学历中年男性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3):280-282.
[9]卢素娟,何菲霞,陈秀芳等.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及相关骨折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3):7-9.
[10]柯务.体重指数与男性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21):25-26.
[11]吕明丽,余飞,陆思琦等.肥胖青年骨密度状况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
[12]徐果,陈志恒,王艳,朱小玲.吸烟与男性骨质疏松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0):1041-1044.
[13]孟迅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4.
[14]梁碧涛,夏秦.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J].中国康复,2011(2):109-111.
[15]方岩,朱涛,刘文斌,范辉,王燕慧.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评估方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0):925 -932.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 ffice workers'BM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WU Ming-Fang,et all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215021)
Objective:The paper is to survey and analyze of status of bonemineral density of4364 government staff of different genders,ages,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isks assessment.Method:Test,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 method are adopted.Results:1.Both males and females undergo a trend of decrease of BQI.The T value decreases with ages(P<0.001)and increases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P<0.001).Themean value of BQI is92.55 ±17.63 formen and 87.41±15.43 for women and themean value of T value is-0.972±1.47 and-0.425±1.54 respectively.2.The combined detection rate of bone loss and osteoporosis inmale and femalewas55.8%and 55.8%respectively.Before the age of 45,the rate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increases with the age(P<0.001)and decreases along the increase of BMI(P<0.001).3.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osteoporosis is correlated to sex, ages,BMI,going to work on foot,the frequency of weekly exercise,milk taking and food preference.Conclusion:1. The bone strength and bonemineral density in officeworkers decrease with age 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2.Civil servants suffer a severe situation of lacking calcium and bone losing,which takes a great proportion in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problem(male 55.8%,female 40.1%).The peak of bonemineral density in young civil servants is not good.3.Gender,BMI,walking towork,the frequency ofweekly exercises andmilk taking a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the bonemineral density.Age,food partiality are the risk factors.The advantage of food partiality,walking to work age ismore outstanding,and correlation to osteoporosis is thus higher.
office workers;bonemineral density;influencing factors;risk assessment
G804.2
:A
:1001-9154(2014)09-0066-06
G804.2
:A
:1001-9154(2014)09-0066-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TPY045)
吴明方(1957-),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通讯作者:陆阿明。
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