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4-24 08:2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居民

胡 艳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 艳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四川省城乡居民在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动机等消费差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在体育消费水平较大幅度超过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多元化层次结构,农村居民更显单一;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比农村居民更显多样化。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影响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体育资源配置“重城镇、轻农村”倾向、城乡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统筹城乡体育发展、刺激体育消费需求、发展体育产业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四川省、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影响因素

城乡体育消费差异是城乡体育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体育运动生活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深入发展,人们对体育消费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及多样化特征。由于历史的人口结构性原因,四川省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及体育领域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城乡群众体育发展上仍然存在不平衡和片面发展局面。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实证研究,探寻城乡居民体育发展不均衡的时代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因素,对促进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城乡居民消费方式,有效协调四川省城乡群众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四川省成都市城市居民、雅安市农村地区居民作为样本进行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基础及典型意义。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2007年6月,成都被国家发改委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逐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雅安市是四川西部重镇,距成都120公里,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城市。

1.2 研究方法和手段

依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项目的选编和筛选经过了大量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评审,确定所有条目都能准确表达所要求的内容,以此保证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表面效度。同时,问卷的克伦巴赫信度系数为0.85,重测相关性为0.90(P<0.01)。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调查对象为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2012年,共发出问卷600份,其中城镇居民发出问卷300份,农村居民发出问卷300份,共收回问卷578份,无效问卷23份,排除作废问卷后,有效卷回收率92.5%。调查获取的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

2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体育消费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消费者体育需求的行为和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消费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体育运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证,还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它包括物质性消费和非物质性消费。本文从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动机调查分析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异情况。

表1 四川省城乡居民每月体育消费支出情况对比 单位:%

2.1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大幅度超过农村居民

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型消费支出,通过对比2012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费支出情况数据分析,四川省城乡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差异较大,特别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一项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 587元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329元的4.8倍[1]。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月体育消费支出50元以上比例为45.9%,高于农村居民26.5个百分点,且随着体育消费金额的提高,农村居民人数比例大幅度降低(见表1)。四川省城乡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体育消费支出的差异说明城镇居民在享受型消费的心理和生理上大大优于农村地区居民,也反映出城乡居民全民健身观念、消费习惯存在较大差异。

1.3.1 药物治疗 药物是最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常用的疼痛治疗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抗癫痫与神经安定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9]。

2.2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多元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单一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体育消费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构成和比例关系。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实物性消费仍占较大比重,但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与消费行为的多样化优于农村居民,其体育消费趋向多元化层次结构,农村居民更显单一。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实物型体育消费都排在第一位,但是相对比重有所不同。城镇居民实物型体育消费为62.3%,其中体育服装占39.4%;农村居民为78.7%,其中体育服装占64.3%,占消费总数近2/3。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参与有偿体育活动消费支出比例仅为3.2%,比城镇居民低了14.3个百分点。在观赏型体育消费支出中,四川省城乡居民支出比例都较低,仅为6%左右,说明城乡居民仍在很大程度上将观赏高水平竞技视为一种奢侈行为,不愿为观赏竞技比赛表演买单。但农村居民在享受型消费支出远低于城镇居民情况下,此项支出比例接近于城镇居民,也反映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有所转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四川省城镇居民此项消费支出低于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城市[2][3],说明四川省“观赏型”体育消费市场尚不发达,还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激发大众对观赏性体育的消费欲望。

2.3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比农村居民更显多样化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消费者去从事某种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其对体育消费需要的意图、愿望及信念等,或者说是体育消费者针对特定的消费目标而发出的内驱力或冲动。调查显示(见表3),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其次是娱乐休闲,其余各消费动机方面比例较为均衡,呈现多样化特征。而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动机以娱乐休闲为主,其次是强身健体,在社交需要、健身美容动机方面比例非常低,均为1%左右,与城镇居民差异明显。可见,城乡居民对体育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基本功能都是认同的,但城乡地域、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收入等诸多差异形成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异质性需求。

表2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对比 单位:%

表3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心理动机对比(多项选择) 单位:%

3 影响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转型的双重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由此导致的城乡社会和文化差异。四川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城市工业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并存,传统农业经济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在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尤其是建国后户籍制度的推行,把以农民为主体的一个庞大的人群用户籍固定下来,农村户籍人口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甚至在消费权利等方面,不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权利。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差异是城乡消费差距的根源,并且导致城乡消费差异不断加大。本文基于此,探讨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社会体育资源配置、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体育消费行为、结构、动机的影响。

3.1 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是形成城乡消费差异的根本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受经济收入所支配。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型消费,其消费能力的高低,关键取决于经济基础。上世纪进入90年代以来,四川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2012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3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001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较上年实际增长10.4%和12.0%。收入的稳步增长,使得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均有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 696元,同比增长1 591元,增幅13.1%,农村居民人均支出7 641元,同比增长1 479元,增幅24%。[1]但是,资料分析也发现,在居民人均收入及消费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迅速,农村居民则明显滞后。从1990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6∶1增长到2.9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从2.5∶1增长到2.8∶1,且农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历年来远低于四川省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是不争的事实,占四川省人口总数70%以上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极不相称。

北京大学刘伟教授指出: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体育消费才有可能在消费需求中明显活跃起来,体育消费水平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4]2007年,四川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2%,处于小康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3%,五年之后,2012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4%,农村居居恩格尔系数为46.85%,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的37.1%和40.8%。[1]目前四川城镇及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反映了四川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农村消费水平处于非常低落状态;四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GDP、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反映了城乡之间存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地区差距可能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是造成四川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距的根本因素。

社会保障机制对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向上”调节有助于稳定体育消费倾向;对社会成员因疾病、失业等意外造成的及年老必然面临的收入损失或支出增加提供补偿,有助于稳定收入从而稳定体育消费的支出预期。[5]目前,我国城镇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而广大农村却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建设。四川省是个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地理分层、行业分层、城乡分离的社会保障二元化现象突出。2012年四川省城镇居民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为60.7%、失业保险参保率22.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1.5%、职工工伤保险参保率26.4%、职工生育保险参保率为24.4%,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低保资金为2 408元。[1]四川省从200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开始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截止2012年6月,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989万人,仅占全省农村居民总数20%左右。[6]新农合虽然推广较快,目前参合率已达95%以上,基本覆盖全省农村人口,但是经办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相关保障业务的开展,边远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低保资金为1 029元,还不及城镇居民的1/2。正是由于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各类完善社会保障,在经济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必须留存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将来可能出现的生老病死伤残等各种问题,体育消费支出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提高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必须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3.3 社会体育资源配置“重城镇、轻农村”倾向对城乡消费差异有显著影响

社会体育资源配置是指一个国家将其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包括物力、财力、人力等)以一定的方式配置给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分配方式。目前,四川省无论在体育硬件设施和体育教育等软件投入上均存在“重城镇、轻农村”倾向。体育场地设施是城乡居民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物资基础。四川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偏小,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差距较大。2010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1平方米[7],连2003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都未达到[8],与广州1.91平方米、上海1.71平方米、北京1.6平方米等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2005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体育场地67.70%分布在校园,广大农村地区仅占8.18%。四川农村的体育场所和设施仍然集中在村乡镇学校内,占总量的60%,这一分布结果导致农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更加严重的是近20%-30%村、乡、镇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9]调查显示,分别有31.8%、31.6%的城镇居民认为“周围体育设施缺乏,场地器材简陋”、“体育场地收费过高”是阻碍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而农村居民分别只有15.3%和8.4%的选择率, 79%的农村居民可接受的体育收费场所价位在50元以下。说明城镇居民对体育设施、场地的需求比农村居民更为迫切,城市居民在享有较农村居民更多的体育场馆等设施资源情况下,高收费仍将大家拒之门外,场地设施缺乏与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增长的矛盾比农村地区更突出。而农村地区在体育消费场所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反而需求不高。一方面,与农村地区缺乏花钱买健康、以及在自家庭院锻炼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消费理念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要远低于一线城市,县级地区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很难实现,无论是企业赞助还是群众消费,都很难推动体育场馆的市场化。一些体育部门人员编制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举办比赛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力不从心。

学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川作为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较大,但农村体育教育无论在经费、师资、场地器材建设、教学管理上都与城镇有较大差距。目前,学校体育是四川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四川省学生人均占有运动场地不足,距国家要求达到的小学人均达、中学人均达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极大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10]2010年,我省中小学有1/3的学校没有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特别是农村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流于形势,学校重视不够,监管机制不完善,对农村体育教育推动不大。学校体育经费短缺,体育教师配备缺口大,运动场地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也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紧张,小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不足0.3元,中学也仅0.6元;场地器材建设远低于国家教委规定的最低人均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大纲、课堂常规等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组织松散、考试管理不严。[11]我省城乡学校体育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体育教育师资、设备等软硬件建设大大落后于城镇地区,不利于农村居民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习惯的形成。

3.4 城乡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对城乡居民消费动机差异化有重要影响

调查显示,52.3%的城镇居民、36.6%的农村居民认为时间不充裕是影响其参与性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但城镇居民在空闲时间偏少的情况下,健身休闲娱乐项目的日益多元化与农村居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镇居民的选择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只集中于篮排足三大球及棋牌类,而棋牌类体育消费项目选择比例高出城镇居民12.1个百分点。主要因素在于城乡居民文化传统及消费习惯不同,城镇居民闲睱时间偏少主要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交通拥堵,家务劳动繁重等多种原因,其进行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放松身心、社交、强身健身等目的。农村居民闲睱时间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农村居民农忙季节较长;同时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劳务经济已成为四川农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2007年外出务工2 002万人,在全国居第1位。留在农村地区家里的大部分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地区居民在农忙季节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加上农村娱乐形式单一、场地设施不足,许多农村居民在繁忙的农忙后,农闲季节更愿意选择打牌和打麻将等较为轻松的智力运动。同时,由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匮乏,当有体育比赛在当地举办时,他们也愿意为观看比赛买单。

4 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在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消费动机更为单一。分析发现,影响四川省城乡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主体因素主要为: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城乡分离的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文化传统和消费习惯差异、场地设施、学校体育发展等资源配置不平衡等。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相关政府部门在全面、深入、准确领会十八大精神基础上,应切实增强统筹城乡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消除城乡社会差异,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拉动消费者内生性消费需求入手,围绕统筹城乡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学校体育的均衡性发展、推动农村与城市体育文化交流、提高城乡公共体育场馆等设施利用率、引导城乡居民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等方面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城乡体育消费市场,引导城乡居民合理化体育消费,建立体育消费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1]四川统计年鉴(2013)[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2013,8(第1版).

[2]谢荣华等.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变动趋势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2010,30(2):15-17,27.

[3]戴俭慧等.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18-23.

[4]刘伟.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体育文史[J].2000 (2):10-13.

[5]葛艳荣、赵金.论非经济因素对我国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商业经济[J].2010(15):19-21.

[6]孙文盛.四川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做法值得重视,中国人大[J].2011(9):34-36.

[7]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8]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N].中国体育报,2005-02 -03.

[9]邓跃宁等.四川农村体育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区域发展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9(2):30-33.

[10]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 2006(1):43-47.

[11]邓跃宁,黎勤等.四川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制定发展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四川体育科学,1997(2):1-5.

A Survey and Study of Countermeasures on Sports Consum p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HU Ya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041)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field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sports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Their sports consumption level,structure and motivation,etc,are researched,which are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urban residents significantly surpass their counterparts in sports consumption level with more diversified consumption structures and motivations.In the dual structural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sports consumption include the increasing gap in their incomes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social security in the urban and rural dual system,the priority given to urban areas in terms of sports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life styles between the two areas.The paper accordingly suggests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balance sports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o stimulate sports consumption demand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Sichuan,Urban and rural sports consumption,Countermeasures

G80-052

:A

:1001-9154(2014)09-0039-05

G80-052

:A

:1001-9154(2014)09-0039-05

胡艳(1975-),女,重庆江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2014-05-10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的对策分析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