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焱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
我国理工科地方高校文科研究生教育长期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以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亦步亦趋,对研究生的实践领域仅仅以少量的科研、学术报告和社会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得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东北石油大学在政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就客观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文科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术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专业型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现问题的实务能力。就政治学专业而言,主要应为公共部门培养应用性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笔者所在的东北石油大学的相关专业,也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惯性下,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对实践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其开设的一些实践课程往往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庸而存在,且开课时间往往在第二个学期,容易被就业和毕业论文写作等活动干扰,因此也就阻碍学生的参与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多数理工科地方高校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往往只有1-2门,实践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也仅仅4学分左右,均不到开设课程和最低毕业学分数的10%;而且缺少为提供参与高水平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的机会,就笔者所在的东北石油大学而言,专门实践课程也只有1门,实践学分也只有4学分。同时,学校的理工科行业院校属性也使得我校对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教学实践需求的满足缺乏经验和能力,并难以和中心城市中的综合性院校形成教育教学资源的互补。加之,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相比发达地区还较为落后,缺乏为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提供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的环境,因此也就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发展和就业需求。
我国理工科地方高校文科教育在总体上依然处于模仿先进地区和综合性高校文科教育的阶段,研究生课程设置也往往参照相关教育指导委员会和部属高校的课程来设置。但各类高校除了理论教学的一般任务以外,还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在我国不同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面临的公共管理问题和社会矛盾必然有自身的独特性,地方高校必然要针对这些独特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对于就业市场需求比较敏感的文科,其人才更要针对地方的需求来培养。就笔者所在的东北石油大学而言,地方对政治学人才的需求,不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学术型人才,而是了解资源性城市民众公共服务需要,适应资源性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满足资源性城市经济社会管理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但我校政治学研究生的培养还是停留在培养学术性人才的阶段,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政治学人才的新要求还不理解。
目前为止,我国地方高校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一方面主要还是使用考试(尤其是闭卷考试)的手段,这仅仅考核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难以考核学生实践中使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显然是存在巨大缺陷的。另一方面,除了学校的校内评价以外,校外评价的作用被忽视,尤其是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践单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受到重视。此外,学校对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对政治学专业学生的使用反馈也缺乏明确的认知,没有实现按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来修改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有机结合。因此,不形成客观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就难以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综上所述,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也是十分强调实践和理论性结合专业,十分强调学生要掌握有专业的工作方法和精确的判断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扎实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养成,因此对文科研究生教育而言,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于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实践课程而言,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文科课程与理工科学科一样,都需要拥有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对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单一的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把多门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的。所以,实践课程群建设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必须要立足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之间的系统性。
其次,对于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研究生而言,许多学生从其工作经历和学科偏好出发,都有其关心和感兴趣的工作领域,也就要求实践课程在教学方向、课程门类和专业技术方法等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留下自主选择的空间,选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践环节的自由组合,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学习的机会。因此,实践课程不能是一两门单一的课程,应该是一个课程群。
第三,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必须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中高级公共行政和社会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要符合理工科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设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地方高校不同于部属综合性高校,它们主要使命之一就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理工科地方高校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的实践课程群具体开设什么课程一定要与地方需求相适应,开设的实践课程应当有地域特点。
众所周知,文科(尤其是政治学)依然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和实务工作的理论分析与实务技能,因此对实践课程群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结合对东北石油大学政治学研究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理工科地方高校文科(尤其是政治学)实践课程群模式建设进行了以下思考:
首先,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和学位课是由教育部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的难以更改,所以实践课程主要要放在专业选修课模块之中。因此,在课程可以调整的情况下,可以在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在培养方案的专业选修课中增设《社会调查》《公共事务情景模拟》《电子政务》等课程。同时,也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加大案例教学和课内实践的学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后,就可以立刻以实践的形式加深对理论的掌握。
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的有利条件,结合电子政务软件和多媒体调研设备的使用,通过精心编写和科学设计的案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模拟实际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能够涉及到的具体工作,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应急应变能力。同时,专业实验室因其设定环境和教学流程的可控性较强,可以有效避免因学生的错误导致的不良社会后果,也可以减轻实务挫折的挫败感,避免学生出现的“执业风险”。
第三,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课堂教学与校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总体课程门数和学分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种非正式的教育资源和非正式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
图一 实践课程群示意图
第四,在课程选择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有针对性进行实践教学。随着大量在职人员进入研究生行列之中,他们选择这个专业往往有与其职业发展和各自单位的需求,尤其是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所以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学位主干课中开设一般性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方面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工作经历和学习偏好出发,在选修课中增加专门性工作方法和技能的课程,以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尊重,可以形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实践课程群。
应该说理工科地方高校中文科在师资、资源和重视程度等方面,无法和优势学科相抗衡,所以还应该尽可能借助社会上的资源。在这个方面,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的实践教学往往比理论教学更加具有优势,更容易和本地方的政府、事业单位的需求实现对接。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需求,结合政、企、事业单位的不同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实践要求的单位,保证学生都有参与社会调查、实地调研的机会。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直接接收到实际公共管理的经验教训,并可以有效地掌握电子政务设备和软件。同时,学生如果能够直接接触或参与到较高层级的公共管理部门的实际活动,更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使用政策分析等宏观技术手段。可见,建设好校外实践基地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促进学生实践教学的发展。
作为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导师,应该富有批判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敢于实现“知识传授为主”为“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首先,由于地方院校教师对政治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缺少经验,所以我们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接触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实际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专业教师可以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以提高教师对公共管理实际的理解,进而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实践教学导师应该坚持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理论困扰,提供专业性意见。而非专业教师往往是相关具体实践领域中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是轻车熟路的,尤其是在具体事务性工作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意见和帮助。所以,坚持二者的结合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是非常有效的。
文科研究生实践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方法。与理论课程的考核不同,实践教学的考核既不能单纯依靠闭卷考试来直观判断,也不是可以依据单次的模拟和社会实践可以评判的。因此,一方面在理论性实践课程教学中,不采取“一考定成绩”的方式,要坚持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甚至以平时考核为主。另一方面在参与顶岗实习和社会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时,因为学生往往分散在整个行政流程的各个岗位,相互配合完成同一个工作事务,所以难以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坚持团队评价、记集体成绩的方法来客观评价学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方案的调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构建与理工科地方高校相适应的文科研究生实践课程群,有利于发挥文科专业的优势和长处,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该学科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廖湘阳.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佳.地方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D].三峡大学,2012.
[4]张红,谭燕妮.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5]戴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