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2014-04-21 09:30□王
职教论坛 2014年21期
关键词:研讨会校企岗位

□王 玲

2 月26 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务院5 月2 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也特别提出这一点。 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用什么教”的问题,即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开发双证课程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使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企业岗位和岗位群的技术技能需求。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 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工作流程要经过五个步骤[1],等国家职业标准出台时,已经很难反应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的技术要求了。职业资格本身就具有滞后性, 解决这种滞后性包括2 个环节,一是在现有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对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技术技能标准再考察、再论证,以确定目前行业企业最前沿的职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标准。 二是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对相应的职业标准进行预测[2]。这两个环节都需要有一个平台,进行信息的搜集、辨析与整理,这个平台即是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

另一方面, 经实践专家再开发出来的职业资格,还仅仅是职业领域的职业资格,将这些职业资格融入双证课程, 尚需要进行职业资格的双证课程的再开发,转化为双证课程语言,并对其进行序化,这个过程也需要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双证课程开发的利益相关者需协力合作, 共同完成这两个工作,这个平台也即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

二、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面临的五个问题

召开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必须做好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研讨会目的。 二是要选聘研讨委员会成员、工作人员和列席人员。 三是要拟定研讨会进程、日程和议程。 四要准备好各种会议资料和培训工作。 五是要准备好各种物质环境。

三、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目的

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目的是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的对接,完成企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技术技能要求与双证课程内容的对接,并形成相应的教育产品——双证课程。 具体的目标有:1.对本专业对应的企业现有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技术技能标准进行考察,补充完善现有的国家职业标准。 2.预测企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技术技能发展趋势,弥补职业教育的滞后性。 3.将遴选的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语言。 4.对转化为课程语言的职业资格和从人的可持续发展领域遴选出来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序化。 5. 整合、 优化最终的教育产品——双证课程。

四、选聘研讨会工作人员、双证课程开发研讨委员会成员、列席人员

参会人员包括研讨会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会议组织者、主持人、记录人)、双证课程开发研讨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实践专家、双证课程专家、教师、管理者、社区等)和列席者等。工作人员要依据研讨会需要而定。双证课程开发研讨委员会成员选定则要对双证课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以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诉求。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双证课程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可以将双证课程利益相关者分为主动利益相关者和被动利益相关者两个层次[3]。 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要求有企业实践专家、课程专家、教师、管理者、社区来共同开发双证课程,他们是双证课程的主动利益相关者。 学习者、优秀毕业生是双证课程的直接使用者,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其培养的毕业生能否符合行业企业的工作需求,双证课程蕴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符合政府和民办院校出资人倡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都和他们的利益紧密相连。他们是该课程的被动利益相关者。在双证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其职责不同(见图1)。 为了提高所开发课程的使用效率,也建议邀请相关领导、老师、教辅人员参加。 另外,为了提升全校专业课程开发能力,还建议邀请其他专业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列席参加。

五、拟定研讨会进程、日程和议程

(一)拟定研讨会进程表

进行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涉及到学校内外多个组织的人员,研讨会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研讨会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拟定研讨会进程表。

(二)拟定研讨会日程和议程

为节省双证课程开发时间, 提高会议开发效率,根据研讨会课程开发目的需求,在研讨会召开之前要有一个专业课程开发“蓝本”,以供研讨会参考、研讨。为避免“蓝本”限制专家们的发散性思维,建议“蓝本”只供会议主持人参考、补充使用。 研讨会议程可分为六个阶段,1.职业标准开发阶段。2.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再开发[4]。 3.职业标准与从其他两个领域开发出来的课程蓝本合并、融合阶段。 4.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序化阶段。5.教学模式的选择。6.评价模式的选择[5]。 这六个阶段也是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的六个步骤,每一个阶段或步骤的开发目标、 主要开发者和开发任务都不同(见图1)。

图1 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技术流程

1. 职业标准开发。 几乎每一个职业,国家都有一套相关职业的资格标准可供我们参考,但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 中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程序,从成立专家工作组到审定与发布,需要五个步骤和环节,历时近1-2 年,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职业标准的滞后性可想而知。 因此,在参考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一定要对相关职业标准进行再开发。职业标准再开发的步骤主要有四步。(1)对该专业面对的、或者未来有可能面对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定位。对现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定位可以解决国家职业标准的滞后性,对未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定位是为了解决教育期带来的滞后性问题。对历届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统计也可为岗位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2)分析职业岗位中的主要工作领域。 工作领域是指本职业岗位所应该承担的完整的、 系统化的、具体的工作任务的范围的集合。 同一类型的企业,其规模和管理模式不同,面对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也不同,在本阶段,建议选择管理模式比较正规企业的实践专家主持工作领域和工作项目开发。 (3)逐一分析该职业岗位工作领域的主要工作任务,又称之为工作项目[6]。 工作项目是指可就业的最小的技术技能单元,可以独立进行培训和考核。 工作项目表述形式建议采用“动宾式”结构或者是“宾语+动词”式结构。(4)逐一分析每项工作任务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其职业能力(技术技能)、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标准。能力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从劳动者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项目上提出相应的技能要求和标准,在涉及工具设备时,要注明“能使用……工具、 设备做……或解决……问题”,“能在……条件下做……,做到……程度,达到……标准”等表述方法。

2. 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再开发。由企业专家开发出来的职业标准,与双证课程的开发目标、主体、服务对象、内容、实施环境、设备要求和评价模式不同,必须进行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再开发。 此阶段的开发目标主要是将工作领域的职业标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开发者要以双证课程专家和教师为主要负责人, 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列席参加,以保障各方诉求的充分表达。 此阶段开发的主要依据是要根据本院校、 本专业课程开发目标,充分考虑本院校、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可开发的教学条件,学习者具体学情,将从工作领域开发出来的职业标准进行学习领域的转化。

3. 职业标准与从其他两个领域开发出来的课程蓝本合并、融合。 双证课程开发主要从三个领域进行开发,一是从职业人的角度,从该项目课程面对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领域进行开发,主要解决学习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从社会人的角度,从学习者成长为合格社会公民、世界公民的领域进行开发,主要解决学习者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通过双证课程的公民教育, 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市民化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公民社会建设,以及为学习者走向世界,成为合格世界公民做好准备。 这个可以参考各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是从自然人的角度,从学习者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未来幸福生活诉求领域进行开发[7]。因此,从职业领域开发出来的工作项目,将其转化为双证课程语言之后,必须与从其他两个领域开发出来的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进行融通与合并开发。这个融通合并开发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开发目标,二是开发者,三是开发步骤,四是开发方式方法,五是评价。本阶段的开发目标是依据职业标准的教育价值,对职业标准与其他两个领域开发出来的课程蓝本进行合并、融合,以达到适合教育教学的目标。开发者要以双证课程专家和教师为主,双证课程专家最了解双证课程开发的规律及各项要求,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最了解本院校、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学情条件,以他们为开发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列席参加。 开发步骤首先要将开发的目标进行合并,其次是依据开发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方式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择优选择。本阶段评价与上阶段评价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 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序化阶段。 序化的原则有三条:遵循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的成长规律、 遵循职业教育学习者作为自然人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学习规律, 遵循社会人作为社会公民、世界公民的成长规律,遵循工作领域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的完整的、系统的工作过程规律。

5. 教学模式的选择。选择教学模式首先要坚持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做中学等教学理念。其次要依据已经开发好的双证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根据本专业学情,本院校、本专业教学条件和可供开发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再次是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CDIO 教学法、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法等,也可以综合以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各教学项目之间的序化问题,建议按照工作任务中完整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要求进行。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 可能会由于订单企业工作安排的变化,对已经开发好的教学进度做出调整,但是要对学习者进行合理的说明,以给学习者一个整体的工作框架和概念。教学评价的选择可以和整个课程的评价一体化进行,可参考下阶段评价模式的选择。

6. 评价模式的选择。评价模式的选择要坚持基于高质量就业的双证课程多元化评价原则,坚持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等的多元化原则,具体的评价模式见图2。

图2 现代学徒制下双证课程评价模式

7. 整合、 优化最终的教育产品——双证课程。完整的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一定要有成果出现,这是我们召开整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校企对接和研讨,会有一个相对较为粗糙的课程成果出现,在本阶段,双证课程专家和教师一定要对这个课程成果进行整合、优化,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双证课程体系,并经过研讨委员会成员审核通过。 如果时间确实不允许,也可以在会后一周内, 及时请研讨委员会专家审核,签字通过,方可实施。

六、各种会议资料和培训准备工作

在研讨会议召开之前,第一要专门成立会议资料准备小组,做好各种会议资料的准备工作,第二要做好会议前的培训准备工作等。

(一)各种会议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工作资料:1.研讨会基本理念、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及要求。 2.研讨会议程及各阶段要求。 3.研讨会工作人员和参会人员的选聘条件。 4.专业人才培养初步报告(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职业面向、工作岗位等)。5.XX 专业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基本概念解释。 6.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模式示意图(见图3)。7.XX 专业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的引导问题表。8.工作领域工作任务描述举例。9.工作领域、工作项目、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样例。 10.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选用参考表。第二类是工作用表:11.研讨会工作人员和参会人员名册。12.实践专家研讨会进程表。13.XX 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定位分析表。14.企业实践专家个人职业历程。15.工作任务实例A(B、C)组汇总——确定工作任务。 16.XX专业工作任务归类——典型工作任务。17.XX 专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分析。18.XX 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按难易程度归类。19.XX 专业职业标准遴选表格。20.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再开发转化表。21.XX 专业双证课程开发表“蓝本”。 22.各阶段课程开发“蓝本”。

图3 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五阶段职业成长模式

(二)做好研讨会议培训工作

会议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会议工作人员而言,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指会议主持人和记录员。要拟定会议主持人和记录员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尤其是会议主持人,主持人能力水平之间关系到整个研讨会议的成败,培训时除了要使其了解他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外,还要使其掌握研讨的原则和技巧等。

七、各种物质环境准备工作

各种物质环境资料的准备工作一是要有一个能够容纳30 人左右的中型会议室, 会议室环境的布置要遵循平等、对话的原则,以利于各参会人员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下面会场布置可供参考(见图4)。 二是要准备电脑、打印机、2 台投影仪(一台连接电脑展示, 一台可展示纸质图片、文字)等。三是要为各位参会人员准备好纸笔,纸最好是A4 纸,以方便在投影仪上展示。 四是要准备好各种文具,比如订书机、起钉器等。

图4 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研讨会会场布置

[1]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 [EB/OL].中国农业人 才 网,http://www.agrihr.gov.cn/tabid/326/InfoID/952/Default.aspx,2011-01-25.

[2]柳连忠,王玲,胡玲玲. 高职双证课程开发的滞后效应及对策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3(11):18-20.

[3]刘明生,王玲.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双证课程开发路径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3(20):18-20.

[4]刘明生,王玲. 论职业资格体系的高职双证课程再开发[J]. 职教论坛, 2013(12): 4-6.

[5]翟海魂.高职教育:规律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业技术教育,2012(8):29-32.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印发《单项职业能力鉴定规范编写要求》的函(劳社鉴函[2005]77 号).

[7]王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教育学解析[J].职教论坛2013(36):4-8.

猜你喜欢
研讨会校企岗位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京剧《辛追》剧本研讨会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