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广 姜英杰 马云鹏 严 燕
学校满意度(School Satisfaction)反映个体对学校所持有的积极态度,是家长对知觉到的子女在学校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1]随着时代发展,家长对学校满意程度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建设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以及教育消费者,他们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与此同时,通过提高对学校的满意度调动家长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将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2]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家长的态度和意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使用。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研究也很少,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满意度有效测量工具的缺乏。多数学校仍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进行电话采访、教师家访等传统方式获取家长的态度和意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有不少学校开始借助网络论坛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但总体上来说,学校了解家长对学校满意程度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有很大的局限性,地区之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不利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当前,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已开始关注家长满意度调查工具的开发,如张忠山(2003)[3]、高兵和胡咏梅(2006)[4]等通过自编问卷调查中小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等。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对家长满意度的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工具的信度及效度也尚需做进一步检验。
在西方国家,家长对学校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一直以来都是评价学校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例如,美国的义务教育,也是由公民纳税支持的基础教育,家长作为纳税人有权过问学校的教育状况,维护自己及其子女的权益。[5]另外,为了协调学校和家长的关系,美国早在1897年就成立了大规模的家长教师联合组织,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促进家长和教师在学生教育上的有效合作。[6]美国有关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研究较多,而且也开发了这方面的测量工具,但是由于教育体制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7]我们无法将这些测量工具直接运用到我国家长对于学校满意度的研究中。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通过采用自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家长满意度测量工具,对东北地区家长的学校满意度进行调查,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家长满意度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具支持,同时通过调查了解该地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改善校内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学术支持。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座谈会、网络平台调查以及专家意见等多种途径,收集涉及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维度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组集体讨论并编制题项,形成初始问卷。初始问卷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家长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满意度调查的99道测题,分别属于“学习环境与硬件设施”、“教师教学与管理”、“就餐环境”、“家校联系”、“校长工作”以及“学校收费”六个维度,采用里克特5点评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确定”、“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个选项,分别对应5、4、3、2、1的计分,题项均为正向记分,满意度越高所得分数越高。我们在东北地区分层抽取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9个年级270名学生家长,使用初始问卷实施调查,数据用于筛选测题,形成正式问卷。
1.项目分析
本研究用区分法进行项目分析,即根据问卷总分将被调查者分为高分组(前27%)与低分组(后27%),然后对两组被调查者在每一题项上得分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将差异不显著的题目删除,然后对留下的测题又用相关法进行项目分析,对每题得分和总分间进行相关分析,将相关系数在0.3以下的题目删除。项目分析结束后共删除20道题目,留下79道题目。
2.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SPSS13.0对项目分析后余下的79项初始问卷测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987,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210649.6(自由度1653),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进行因素抽取,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3的题目21道,最后得到六个因素:“教师教学与管理”、“家长与学校联系”、“就餐环境”、“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校长工作”以及“学校收费”,特征值都大于1,解释总变异量的73.11%。六个因素共有58道题目,各因素均包含5个或5个以上项目,且因素负荷都大于0.4。然后,我们邀请七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学者对题项进行初步评定,他们一致认为,该问卷题项代表性较强,能有效测定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还具有较理想的内容效度。
3.信度分析
我们对家长满意度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80以上,而且整个问卷的α系数达到了0.987。这一结果说明该问卷达到了测量学要求的内部一致性。
4.效度分析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家长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学”、“家长与学校联系”、“就餐环境”、“学习环境与硬件设施”、“关于校长的评价”以及“学校收费”等六项,与基线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各因素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表明,家长在这六个维度上的反应具有一致性。这说明本问卷在测量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的应用中是有效的。问卷保留的58个项目在各自维度上的因素负荷在0.48到0.83之间,所有项目的因素负荷均在0.40以上。从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我们使用最终形成的《中小学生家长学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东北地区10所学校9个年级的中小学生家长共4937人进行了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4906份。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学校满意度得分的均数为4.02,处于5点等级计分中“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这表明所调查地区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总体评价为“比较满意”。其下属各因子的得分均数在3.71~4.26之间。采用单样本t检验,发现“教师教学与管理”、“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平均得分;“家校联系”、“就餐环境”和“学校收费”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平均得分;“校长工作”的平均得分与家长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表1 家长满意度与各因素的平均得分及差异比较
我们分别以家长满意度,其下属的“教师教学与管理”、“家长与学校联系”、“就餐环境”、“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校长工作”以及“学校收费”得分为因变量,不同学段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小学和初中家长对学校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
因变量同上,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家长在家长满意度总分、“家长与学校联系”、“就餐环境”、“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上得分差异显著,且均表现为男性得分高于女性。(详见表3)
表2 不同学段学生家长的满意度状况及差异比较[M(SD)]
表3 不同性别家长的满意度状况及差异比较
因变量同上,以年龄(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呈逐渐升高趋势。(详见下图)
家长总体满意度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因变量同上,以职业(工人、农民、商人、教师、公务员、工程师、其他)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职业的家长在家长满意度总分以及“家校联系”、“就餐环境”和“校长工作”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4)。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工程师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几种职业。
表4 不同职业家长的满意度状况及差异比较
表5 不同月收入家长的满意度状况及差异比较
因变量同上,以月收入(1000元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6000元以上)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月收入的家长在学校满意度中的“家校联系”、“就餐环境”、“校长工作”和“费用收取”得分上差异显著(详见表5)。前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随月收入增加逐渐降低,而“费用收取”上的得分则随月收入增加而逐渐提高。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家校联系”、“就餐环境”和“校长工作”三个维度上以月收入2000元为界线,家长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费用收取”上以1000元为分界线,家长满意度差异显著。
本研究所使用问卷的编制经历了“多方收集素材—专家讨论—初测—探索性因素分析—定稿—实测”六个阶段,保证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东北地区4937名家长满意度的测查,也进一步证实了本问卷的信效度水平,表明它是一个适合调查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有效工具。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满意度总体得分为4.02,处于5点等级计分中“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这表明所调查地区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评价为“比较满意”。但是从各维度来看,家长对中小学“教师教学与管理”、“学习环境与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有较高的满意度,而在“学校收费”、“家校联系”、“就餐环境”方面,家长满意度偏低。这反映出目前中小学建设内容的主导取向仍然是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学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是大趋势,中小学建设内容的主导取向不能只单纯倾向教学质量,在强调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应考虑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服务质量。[8][9]
1.学段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小学生家长满意度普遍低于初中生家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对于家长来说,小学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初始阶段,因而对子女在学校各个方面的状况更加关注,要求也更高;第二,小学生家长相对于初中生家长更年轻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他们对学校有高要求,该结果与家长满意度在年龄差异上的比较有一致性。
2.性别影响因素。本研究中男性家长在总体满意度以及“家校联系”、“就餐环境”和“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已有研究显示,家长对学校满意度及其各层面没有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0]与本研究结论有所不同。这可能主要是由于研究中使用测评工具的不同,先前研究对家长满意度的考察重点在家长对学校提升学生学业方面效能的评估,中国基础教育世界闻名,不同性别的家长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趋近是合理的;而本研究力图全方位考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除了教育质量还涉及学生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如,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层面——“就餐环境”等。
3.年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家长在家长满意度及其下属各因素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本文15页的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家长满意度呈现提升趋势。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年轻家长多处于事业发展高峰期,也是家庭责任最重的一个时期,各种压力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趋于内向,进取心和抱负水平下降,比年轻时更容易知足,[11]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将会逐渐增加,这一特点也在家长对学生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方面得以体现。
4.职业影响因素。不同职业的家长在家长满意度总分以及“家校联系”、“就餐环境”和“校长工作”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工程师的学校满意度要显著低于其他几种职业。出现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工程师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优势,优越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们希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从而导致了低满意度。而教师职业的家长,无论是在整体满意度还是各个维度上都表现出对学校比较满意,和工程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可能与教师自身从事教育事业有关。
5.收入影响因素。不同月收入家长在学校满意度中的“家校联系”、“就餐环境”、“校长工作”和“费用收取”上的得分差异显著(详见表5)。且前三个维度上家长满意度随月收入增加逐渐降低,即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加关注子女接受教育的状况,希望学校在“与家长沟通合作”、“学生生活环境”等方面有更好的举措;而在“费用收取”上,家长的满意度随月收入增加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月收入千元以下的家长满意度要明显低于其他家长。如果不考虑“费用收取”这个层面,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家长其整体满意度倾向于降低,这与职业因素的影响有一致性,即具有潜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优势职业的家长满意度相对较低。
本研究调查发现,东北地区中小学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程度不够密切,沟通方式有限,影响家长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与此同时,缺乏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难以培养出稳定进步、长足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学校应该在家校联系方面做出努力,积极营造家校共建教育的氛围。首先,进一步拓展家校联系渠道。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家长会、家访等)在时间上容易受限,空间上不够灵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父母的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设备建立新型的家校互动模式。其次,增加家校交流的内容。以往,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是为了告知家长其子女的成绩和表现。现在,除此之外,学校应向家长公开日常管理事务,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中。最后,加强校长与家长的联系。这种做法既能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正向地与家长建立良好联系,也是对校长工作的监督,有助于学校在提高家长满意度方面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和实效工作措施。
近年来中小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果有目共睹,但细微处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多数中小学普遍存在学校就餐问题。本研究中,家长对子女就餐环境满意度显著低于满意度均值的结论,再次印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现在很多学生离家较远,而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回家做饭或者送饭到学校,学生的就餐渠道就只能是在学校和周边小店解决。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安全,家长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让学生在学校就餐,但是学校在学生的就餐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改良:首先,学校必须经过公开招标引进具备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社会企业承办食堂;其次,食堂需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相关产品,并建立健全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消毒制度;最后,加强价格监管,学校自办或引进社会企业承办的食堂要账目公开,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从学生食堂盈利,并要接受家长的动态监管和参观。
调查显示,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影响其对子女就读学校的满意度。这意味着学校提升家长满意度的举措,还要充分考虑影响家长满意度的因素。例如,从学段和年龄因素来看,年轻家长对学校在各维度的满意度都低于年长家长。因此,学校应提高对低年级学生(1~6年级)的生活和学习的关注度,保障小学生在学校活动安全,情绪稳定。从职业和收入水平来看,具有经济优势的家长更容易对学校服务不满意。针对这一点,学校在努力完善自身的同时,可以通过维持和加强高质量教学,适度引导家长的关注点。最后,由于笔者发现女性家长对学校比男性家长更为严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鼓励父母同时参与到子女的教育和对学校的评价中来,以减小性别差异对学校满意度评估造成的偏差。
[1]Gerkensmeyer.J.E.,Austin.J.K.&Miller.T.K..Model Testing:Examining Parent Satisfaction[J].Miller Archives of PsychiatricNursing,2006(20):65~75.
[2]杨天平.欧洲七国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项目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9~13.
[3][10]张忠山.小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3(3):8~11.
[4]高兵,胡咏梅.中小学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73~76.
[5]Garland A F,Lewczyk Boxmeyer C.Determinates of Youth and Parent Satisfaction in Usual Care Psychotherapy[J].EvaluationandProgramPlanning,2007(1):45~54.
[6]Ibanez,G.E.,Kuperminc,G.P.,Jurkovic,G.&Perilla,J..Cultural Attributes and Adaptations Linked to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mong Latino Adolescents[J].Journal of Youth andAdolescence,2004(6):559~568.
[7]Castro,D.C.,Bryant,D.M.,Peisner-Feinberg,E.S.&Skinner,M.L..Parent Involvement in Head Start Programs:the Role of Parent,Teacher and Classroom Characteristics[J].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2004(19):413~430.
[8]李小土,安雪慧.关于农村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研究[J].管理纵横,2008(7):17~19.
[9]马金金.网络家校合作的家长满意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27~35.
[11]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