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4-04-19 00:15严晓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38期
关键词:教与学感性理性

严晓菊

摘 要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流互动的双边活动。所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备课要在吸收传统备课的经验精华的基础上,跳出教师的本位、教材的本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语文课堂同样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相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关键词 感性;理性;教与学

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盈,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本文以《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为题,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再从“感性的角度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

从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来看,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教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书写教案。单是“备课本”就非常压制人,学校要求备课“项目齐全”。课型完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指导方法、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板书设计等等要素一定要齐全。每节课后还要写教学反思。学校领导随时抽查。老师上课必须拿着教案上课。逼得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写教案。无论你教龄多长,一本书教过多少年,一样的教案写过多少遍,每学期都要从头再来。有些老师跨课头,要写好几份教案。老师们整天忙于编写重复的教案,哪有功夫搞教学研究?创新?因此,教学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不应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写教案上,应把主要时间放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引导上;疑难问题的启发上;课外实践的延伸上。应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当然,备课的基本要求“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不能丢。所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备课要在吸收传统备课的经验精华的基础上,跳出教师的本位、教材的本位,树立素质教育的本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从狭义的备课中走出来,让老师们通过系统的教科研活动,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教研活动有序化,教育科研系统化。老师们将教研活动中交流获得的教学经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教学思路的教案,布局不同教学方法的教案。只要为改进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教学方法的教案就是好教案,可以借鉴的。

总之,写教案是为上课服务的,课型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格式、详略要求也不同。尤其是语文课的备课,教师可以延伸到课外生活,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备课,教学设计可以不拘一格,教学计划可视需求与课题设计合为一体,可不用统一的格式备课,备课项目的设置、书写内容的详略由教师自己根据需要确定。真正解放教师,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真正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理性的智慧和热情,让老师们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这样教师教学才会感兴趣,才会真正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二、从“感性的角度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语文课堂同样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相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更需要感性的情趣。

1.给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自己发觉课文里面的新事物。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去完成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效率。

3.从感性的角度考虑,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课堂活动前,教师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4.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学生阅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教师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索求。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而要考虑学生感性认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因此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走入人物内心的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非常认真地阅读文本。因此,在课堂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真正做到让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激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将教师教的兴趣与学生学的氛围有机的结合,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学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也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学生也是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教师教学也要有意识的不断创新,更要长期不断的追求和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与学感性理性
楷书的教与学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