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评教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2014-04-17 11:54徐萌萌赵志红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评教评价活动

徐萌萌 赵志红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对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评教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高校陆续开展并逐步推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学生评教的内容、形式、手段以及评价指标等都发生了一定变化,高校管理者对学生评教的意义、功能与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评价手段、指标设计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随着评教活动的深入开展,评教产生的问题也促使教育者不断反思这种评价手段,并提出改革意见力图使其更加科学和完善。

一、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评教无论在指导思想还是操作方式上普遍存在形式化、单一化、教条化现象,学生评教更多是被当成一项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一种有效督促手段。这就使得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评教活动的操作不能公正、客观地进行,最终导致学生评教活动越来越偏离评教目的。这样的评教对教师教学起不到预设的促进作用,而是流于形式,走过场。

(一)评教主体的知情权弱化

顾名思义,学生评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评教的活动者或行为者,对于评教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意义、结果等要有知情权,做到完全了解,且能够在评教行为中从学习者的角度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给予全面评价。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综合认知,及全面考查和界定,并将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及时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双赢。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评教活动中片面强调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评教活动的完成率,从而忽略了评教活动是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这个根本,这就造成了评教活动的主体在没有全面了解这项活动的情况下,在期中或者期末的某一时间段被要求参加评教。他们是被完成了评教行为,这样的操作方式将导致两个不良的后果:一是学生在评教活动中的态度、兴趣、理性、感情、平常的师生关系等非客观化因素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性;二是学生的评教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产生消极应付的心态,导致评教结果的随意性。

评教活动是一个全面、动态的活动,评教主体是有思想、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就要求在评教活动中要尊重评教主体,让他们享有知情权,调动学生的评教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评教管理工作不到位

科学、合理的评教管理是评教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关乎评教工作的成败。评教工作的管理部门要做好对评教过程的全面监控,制定工作细则以保证评教工作的顺利完成。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管理活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评教工作是由教务处统一领导,二级学院进行具体落实。由于一些高校把学生参评率与院系教学管理绩效挂钩,甚至作为院系工作绩效的重要考评依据,导致二级学院管理者关心的是多少学生参与了评教,即参评率以及评教结果排名,而不是考虑评教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二级学院为院系的利益忙于应付,甚至对学生做出各种暗示和要求,这样不仅影响了评教结果的客观性,还容易使学生对评教工作丧失信心,出现消极情绪。

评教管理是评教工作的关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要健全评教组织。由教务处领导,相关行政部门配合,二级学院管理落实组织。成立评教委员会,抽出足够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其次,做好评教准备工作。评教前做好思想动员,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了解这项工作,只有全面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评教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做到公开公正。评教工作的管理机构、活动流程、评价指标、评教结果等对教师和学生开放,做到透明化、公开化。

(三)评教指标不合理

国内高校学生评教,大都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作为一级指标,并把指标赋以权重,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评教的结果即教师在全校的排名。这种评教指标过于笼统,不够细化,学生在评教时,对于分数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所以,单凭几个指标很难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科学评教指标的设定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评教指标的设定要考虑学科差异。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由学科教学特点决定的评教指标的不同,避免因为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带来的评价误差;二是评教指标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评教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者在制定评教指标时要结合学校教学特色以及教学发展需求及时改进和调整,不能生搬硬套。只有不断地摸索和完善,才能制定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指标体系。

(四)评教结果反馈性滞后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力图通过学生评教这项活动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建立奖惩制度,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评教结果既是对教师现行教学情况的客观概括,也是其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指标,所以评教结果能否及时、客观地得到反馈关系到整个评教活动最终价值的实现。

目前,由于很多高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做好反馈这个重要环节,反馈不及时或反馈过于简单、抽象,反馈的方式方法不够适当等原因,使评教活动不能很好地发挥奖惩和诊断功能,预设的理想效果很难实现。在每次教学评价之后,部分高校把评价结果归入教学档案或者直接公布评教排名,缺少评教具体信息的反馈,这就造成学生、教师不能及时了解评教结果,既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实质督促作用,最终导致教师抵触情绪和学生消极应付心理。

高校必须采取正确的反馈方法,做到及时、全面地反馈。反馈是学生评教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评教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证明和甄别,而是改进和发展,而改进和发展的前提是收集并分析反馈信息,从而找出问题并及时改正。要使学生评教结果得以充分的利用,高校评教管理部门应该在第一时间把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对于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教师,主管领导要以帮扶为宗旨,提高为目的,通过及时沟通,以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评促教的根本目的。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评教原则

高校是人类文化创造、传递、发展的载体,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学生评教活动中,要尊重教师的教学行为,把学生评教作为促进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激励措施,而不是打压教师的手段;同时,学生评教活动要关心学生的诉求,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积极答复,以促进师生相互交流。

首先,要把教师的自我评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养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师要经常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方法、效果以及教学中的感悟、创新点都给予及时记录和概括,以保证自己良好的教学心理状态。中肯的自我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励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尊重学生的评教参与,让学生独立完成评教任务。由于很多高校把学生评教结果和二级学院绩效、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等挂钩,导致二级学院管理者为了评教结果不影响院系综合排名,相关任课教师为了自身利益,都会在无形中给学生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有些院系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恐吓,有些教师公开提出交换条件,学生给予评教支持,就会获得高分成绩等,这些非客观因素影响了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能力,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在这种趋利避害的选择中,教师和学生往往相互妥协,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学生评教结果的失真。

三、完善学生评教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评教系统的完善

为了保障学生评教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加强可操作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网络评教的方式。网络评教的关键在于评教系统设置是否科学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评教工作的成败。因而要求高校不断完善评教系统,在评教指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院校特色和要求,以便制定出适合自己院校要求的评教指标和参数。

评教结果是动态发展的,高校应看重的不是评教结果,而是评教活动本身对教师工作提出的要求以及如何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评教系统功能设置时,应让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评教结果。在评价量表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与学生网络沟通平台,帮助教师找出自身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思教学行为,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权限设置上,只有教师本人能看到沟通的具体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工作,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和人性尊重,保障了教师的隐私。

(二)参评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作为评教主体之一,能从受教育者角度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有效评价。但是,仅从学生角度给予的评价不够全面,无论学生的知识水平、价值判断标准、评教能力等都会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影响到评教质量,因此,应充分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学督导和同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参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做出多维度、直观、细致的评价,从而形成对教师教学全面而又完善的评价体系。

教师之间评价,包括教师自评和对其他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特点可以划定其他教师的范围是同一个院系、同一个教研室或同一个专业的教师)。教师彼此间最了解同行的教学内容、方法、教材的选定、课堂组织的效果等因素是否合理,所以由同行教师参与评教能够达到以专业的眼光完成对被评教师的客观分析。

成立督导委员会或者专家组进行专业鉴定。督导委员会或者专家组可以由教学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广博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担任,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教师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与该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等方式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综合评价,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三)学生评教结果的科学处理

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是对教师进行等级或是名次的划分,而是“以评促教”,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评价,使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更加明确学生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当前我国高校所施行的学生评教活动,注重的是评教结果对教师物质利益与名誉地位的影响,这就使学生评教的功能被窄化成一种单纯与教师利益挂钩的奖惩手段。有些高校单纯以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经济待遇以及其他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样的做法过分夸大了学生评教的作用,歪曲了评教的初衷,造成部分教师为了获得好评价,故意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甚至对学生采取纵容的态度,以此讨好学生。这些做法败坏了教风和学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科学对待学生评教的结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评教结果,滞后的反馈会降低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使反馈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注重反馈的方式方法,做到对教师和学生足够的尊重;其次,不要神化学生评教结果,学生由于受其专业水平、认知水平、价值判断标准等因素的限制,其评教结果只能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准则;最后,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拿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并做好改进的跟进工作,激励学生评教积极性。

(四)尊重教师的自我评价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对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有科学的认识,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有更客观的了解,所以教师自身很清楚该如何在相应学科领域进行教学和改进教学,高校应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把教师自我评价作为对教师全面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自我反思、批判提高的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创新性。是否对学科知识的更新有全面的了解,对本学科领域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清醒的认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循序渐进性。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时刻保持批判、反思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自我鉴定找出差距,调整理念,完善自我。最后是终身学习理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就需要教师自身有提高的需求和动力,只有教师自身发展的渴望和诉求,才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同时,要注重建立日常监督机制,如加大听课力度、注重专家评议等。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有效激励教师的自我评定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评教评价活动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