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

2014-04-17 11:54贺新宇易连云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新建办学定位

贺新宇 易连云

发展规划是高校在客观分析学校内外环境资源、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顺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其未来一定历史时期内建设和发展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路径所进行的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谋划与整体安排。科学合理的高校发展规划,无疑有助于高等学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凝练办学特色、找准办学定位,最终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1999年以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在民族地区通过合并、升格、转型等方式陆续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我国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机遇,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好学校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优化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情况

1999年是注定被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册的一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同年,黄冈师院、湖州师院、临沂师院、衡阳师院、太原师院、盐城师院、常德师院、岳阳师院、荆州师院、南通师院等9所新建师范类本科院校相继挂牌,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帷幕。截至201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①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与此同时,随着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提升到2010年的26.5%,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大格局中的重要生力军,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应该说,随着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两基攻坚”的基本结束,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自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此基础上,国家对民族地区申报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据笔者统计,截至2013年6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353所,占全国同期879所普通本科高校的40.16%;其中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共有36所,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0个省(市、区)。除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学院、银川能源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警察学院七所外,其余新建本科院校均地处民族地区非省会的地市级乃至县级中小城市。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平衡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实现民族地区群众高等教育大众化梦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充分肯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办学物质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相关生均指标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达不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合格标准;第二,这些院校基本上由专科直接升格或通过合并当地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专科学校等升格而成,由于办本科时间较短而经验不足,对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等缺乏了解,普遍面临着专科向本科、单科向多科、学术向应用转型等现实任务;第三,部分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缺乏保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相对薄弱;第四,多数院校地处民族地区非省会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很多学科专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和教学团队,尤其是重点学科缺乏领军人物。

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工作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如何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挑战,克服办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困难,抓住《规划纲要》关于“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机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对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及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设计与系统策划,进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高校发展规划的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是对学校的科学定位,而办学定位又应以学校的自身特色为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每所学校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个性,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这样才能在办学水平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将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已成为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共识,但具体到每所学校,如何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的区域、拥有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来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是每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学校必须回答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无疑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高校找准本校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努力形成和强化学校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2.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理清思路、稳定发展。高校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前瞻性等特征,其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本校历史、现状以及办学特色、资源优势全面审视和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对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科学调整,对学校师资队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和整合而实现。规划一旦制定,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有助于实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明确重点、跨越发展。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与老牌本科高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并全方位体现的,尤其表现在学校传统、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品牌形象等方面。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2000多所各种类型高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全方位向老牌本科大学看齐、学校各方面工作整齐划一向高标准全面推进的做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高校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高校明确自身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将有限的办学资源集中在特色明显、有发展潜力、能形成自身优势的特色学科、重点专业、学校专项工作等方面,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4.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凝心聚力和加速发展。学校发展规划应当是集群体智慧、通过协调整合形成的一种“共同愿景”及其实现路径,而非某个人或一部分人员愿望的体现。因此,科学、有效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需要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管理者到全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可以说,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凝聚人心、集思广益、汇聚共识的过程。这样的规划一旦制定,将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鼓舞人心、发展重点更加突出、发展路径更加明确,必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进一步凝聚力量,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5.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统筹规划、科学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内涵发展”已成为各高校的共同选择,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是高水平、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全面体现在品牌形象、学科专业、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生源质量、就业水平等诸多方面,这必然要求高校要通过高水平的发展规划对其所拥有的办学要素、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实现路径、资源配置、目标分解、规划执行、监督评价等方面尽可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整体办学水平处于弱势状态的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如何通过科学的引领、最佳发展路径的选择,促进学校办学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并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三、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识不足,大多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未成立专门的发展规划部门。此处的认识不足,包括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性质、作用等方面。许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未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发展规划的概念内涵,往往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同于学校工作计划的制订,忽略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和长期性。由于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学校别说设置专业的发展规划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发展规划工作,在制定规划时往往由学校党、政办公室代行职能或临时组建工作团队,由此必然导致规划的专业性缺乏而质量不高、权威性缺乏而指导性不足、专门的监督执行部门缺乏而贯彻落实不佳等问题。

2.办学理念趋同,目标定位不准,发展规划脱离学校实际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办学理念是对学校的性质、宗旨、地位、功能、精神、使命等的理性认识与目标追求,决定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哲学基础。科学的办学理念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发展目标定位,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对学校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也离不开对学校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客观分析。目前,部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概念模糊或盲目攀高、提法趋同的问题,发展目标定位往往脱离学校实际,盲目做大与快速扩张,动辄举债“圈地”数百乃至上千亩易地新建的现象随处可见,脱离了学校实际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状分析不清、特色不明,发展规划面面俱到而缺乏重点,学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经验相对不足,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往往缺乏或者说还没真正形成,在专业布局、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效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地方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充分、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的现状,包括优势、不足、已有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在一定历史时期发展的重点、需要凸显的办学优势并着力打造,这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关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规划往往不能真正做到从学校发展现状着手或找不出学校发展的问题症结,其现状分析往往侧重于对已有办学成就的阐述和各项指标的简单统计、线性分析,导致发展规划不是基于“学校现状”而是基于“愿望”,面面俱到而缺乏重点,学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4.发展路径不详、保障机制不实,发展规划流于宏观、可操作性差,落实效果差。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导致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落实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学校由于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的规划在制定完成后就被束之高阁;二是有的学校由于对学校发展规划构成的认识不够,导致规划中执行、监控、反馈和评价等相关内容的缺失,规划目标无法落到实处;三是部分学校的发展规划可能过于宏观,尤其在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方面着墨过多,却没有交代清楚具体发展路径和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导致规划可操作性差,执行困难;四是有的学校提出的发展目标脱离学校实际,没有达成的现实可能性。

5.制定流程欠妥,存在官僚主义的倾向,导致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代表性不足,群众认可度差。部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制定发展规划时,没有遵循上下结合、凝聚共识等原则,没有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更说不上咨询专家及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靠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决定,有的学校甚至在几周内就完成了从提出到出台的全部工作。学校教职员工对这种规划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在具体工作中无所适从,或对制定过程的官僚主义不满而缺乏基本的认同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四、对做好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工作的建议

1.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着力推进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工作。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各院校均应抓住这个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正确认识发展规划在科学引领、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加速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发展规划工作,客观分析、合理定位、科学统筹、系统规划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各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设立专职的发展规划部门,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承接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论证、制定、目标分解、具体实施和各部门落实规划情况的监控评价工作,为学校的重大改革和政策决策开展调研、论证和提供咨询、决策参谋,特别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基本建设等方面履行好发展规划职能,与学校教务、人事、科研、后勤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搞好有关工作。

2.理清思路、凝练理念,做好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办学理念的凝练相当于学校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由于其统领整个规划的走向,直接决定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谨慎处理。办学理念是对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与办学思路的高度概括,对高等学校来说,它是对一所大学的性质、理想、目标追求、社会责任、职能定位等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认识,蕴含学校共同体的教育哲学,决定大学的办学思路、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大学的灵魂和力量之源,直接决定办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是否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将成为一所高校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办学理念从形成到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心中的信念和追求,再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积淀的历史过程。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从创建之时起,就应当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结合学校的传统、文化与办学实际,理清办学思路,做好办学理念的凝练工作,以先进的理念指引学校发展目标、任务、路径等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3.客观分析、合理定位,确保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的科学有效。在“稳定规模、内涵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愈来愈清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国家根据时代发展趋势、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对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无疑为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合理定位提供了宏观政策依据。一般而言,办学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办学历史、职能特征以及国家、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并确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②包括学校总体发展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发展重点定位和学校特色定位等方面内容。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一样,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正徘徊于老牌本科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而进退失据,进则在与学术研究、精英人才培养的纵向比较上无力与老牌本科大学抗衡,退又在服务地方、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横向关联上难以与高职高专院校竞争。这就要求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仔细梳理学校的发展历史,明确发展现状,用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既有发展基础等三把尺子全面衡量学校总体发展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着力突出培养各行业生产一线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办学类型定位上,宜从实际出发建设以本科为主的综合性教学型大学;在学科专业定位上,须根据学校现实基础和社会需求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特色;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应注重民族地区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体现出的区域特点,如此,方能找准学校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和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

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打造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正视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实,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学校发展规划统筹学校各类资源、要素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面对高教领域的竞争,是真正的“智者之为”。综合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各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这些学校目前发展规划的重点应当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方面。在师资队伍规划方面,考虑到民族地区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引进困难的客观现实与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本科的理性定位,当务之急是在立足于学校现有师资与学科建设需要、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面向社会各行业以灵活的聘用方式广纳贤才,通过“外联内培”、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高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在学科专业方面,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学科专业规划不可能全面开花、面面俱到,只能采取“差异发展”策略,即精心分析、遴选、着力打造学校已有较好发展基础的优势学科、重点专业,重点扶持符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兴学科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应用型专业群;与此同时,对学校发展基础确实薄弱、或虽有一定基础但发展应用前景并不看好的一些学科、专业,也要勇于进行适当调整乃至主动放弃。在人才培养方面,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是目前我国办学重心最低的本科院校,应以培养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天职。因此,在人才培养层次的规划上不宜一味攀高,只要以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重心。

5.服务地方、彰显特色,实现高校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决定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树立面向民族地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地方为依托,加强学校与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积极主动地根据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特异性、文化资源的异质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确定专业设置、引领课程开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高校竞争呼唤学校特色。办学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质与宣传名片,更是多元化时代学校分类发展与差异化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表现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学科发展、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文化等方面。对此,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学校要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今后,国家对地方本科高校建设将采取扶需、扶特的原则进行支持。因此,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客观全面分析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善于挖掘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以及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并通过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将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要转化为自身的发展优势,确立以民族性、地方性与应用性为显著特征的办学特色,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

6.优化流程、凝心聚力,保证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具体而言,要确保发展规划的科学有效、贯彻落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注意规划制定流程的科学性。要做到规划编制过程透明、参与主体广泛,激发从学校领导到管理部门、教学单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并主动征求包括学校主管单位、民族地区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等校内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尤其在草案出台后,要有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开展广泛讨论,这样既有利于规划内容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助于让教职工熟悉、了解学校的发展思路,同时有助于提升规划出台后的接受度和执行力。二是做好规划的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规划制定好以后,应在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学校各方面工作专项规划的具体任务、指标,明确各专项规划的具体负责部门,把各专项指标分解至各处室院系等基层单位并落实每一个具体目标的责任人,指明落实规划目标达成的关键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确保贯彻落实。三是加强规划执行的监控和评价工作。学校规划发展部门是学校发展规划的责任主体,总体负责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监控和执行效能的评估;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专项规划执行的监控和评估,应加强规划执行的过程性评价,以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规划的及时调整。

[注释]

①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68.

②何东亮.新建本科院校制定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2):3.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定位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