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华
国际劳工组织KAB项目(Know About Business)全球协调人克劳斯·哈弗腾顿在“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年会”上指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么多的创业机会。但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还缺少创业的基础设施,即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设施;二是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对于学校而言,需要构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系统工程建设。构建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纵观我国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发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使用上也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大,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未能充分体现创业教育内容,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课程体系缺少融合,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尽管目前我国高校的机构设置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门,但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工作。可见,如何整合、利用有限的创业教育资源,开展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值得思考。
1.独立创新的自我意识与创业意志、能力、品质低下之间的矛盾。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类高职的学生个性更为鲜明,性格更为独立,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创业意识相对较高。通过笔者对几所艺术类高职院校调查发现,非常想创业的学生占39.21%,打算创业的学生占35.62%,不打算创业的学生仅占25.17%。虽然艺术类院校高职学生创业热情较高,但创业意志薄弱;热衷于创新,但缺乏对深层创业的关注;强调个性,但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强调技能与实用知识,但普遍缺乏市场、财务、法律知识。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与学生商业、市场化知识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处于现代服务业高端和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日趋繁盛,蓬勃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对艺术创业人才的强大需求,同时也为艺术类高职创业教育拓展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需要抓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即培养学生运用文化创意知识辨别他人忽略的机会,并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现实中艺术类院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商业化和市场化观念相对薄弱的情况,迫切需要了解知识产权、商业化过程、市场营销、风险资本等相关知识。
3.创业形式的灵活多样与创业资源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艺术类高职毕业生主要涉及文化创意产业,适合的企业类型主要是微型、小型企业甚至工作室等,特点是规模小、业务辐射广、规避风险可能性强。该类企业适合个性化定制与规模生产结合,有明显技术优势,但缺乏资金扶持、场地、设备、人际关系等硬件条件。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应针对艺术类专业实践特点,适应当前艺术类行业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实现以创业带就业,克服当前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对口岗位少、岗位选择面窄等不利局面。构建国家创新创意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艺术类院校教育功能的扩展。
综上所述,如今的艺术类高职创业教育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机会和学生自身的创业需求,不利于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发挥,所以,亟须建立一整套创业教育体系。我们根据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内在依存关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支持体系等方面论述艺术类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融合的培养目标——“专业+创业”。在未来的高校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构建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创业教育将是融入传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中的新职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家精神越来越成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摆脱就业困境、应对内外压力的有效途径。(1)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内,需考虑创业教育的位置。应将创业教育融入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切实推行全校性的创业教育项目。(2)在艺术类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将企业家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环节。教学由真实的项目引领,业界和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使生产性的设计、制作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进行,真正实现设计生产岗位与学校教学的对接。(3)加强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衔接。设立合理的课程内容、结构及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为各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
这种“专业”+“创业”的培养模式,不仅保证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确保了课程的互补性,同时为有浓厚创业兴趣和想法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业学习的途径。创业教育没有脱离专业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的强化基础上,让学生扎根于所学理论,通过内心对创业的渴求来实践创业之路。
2.融通的课程体系——“通式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笔者对几所艺术类高职院校调查发现,在问到“创业教育中你最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时,83.32%的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导入创业课程,而希望开设普通创业培训课的学生仅占11.46%,希望资金帮助的学生则占5.22%。该调查表明,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要开发与专业相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就是在原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或辅修,即形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以康奈尔大学为例,就以跨学科教育作为培养创业人才的主要方法,开设了“设计者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与化学企业”“小型企业与法律”等课程。我们可以在保证通识课程完成的基础上,把创业教育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比如开设“平面广告、室内装饰创业与营销”“工艺与创业学”“设计与创业学”“艺术设计类创新、管理和营销”等学科。
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科、专业之间的互补性,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创业教育促进不同系别、不同专业间的跨界合作,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团队,与不同系别、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合作开发项目,在实践中学会商业创意、营销策划、风险资本运作等。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上,美国和欧盟呈现跨学科的倾向,试图通过整合不同院系甚至不同高校的优势,共建创业教育项目。欧盟的报告也反复强调,高校应该构建跨学科方法,使所有学生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建议构建团队开发和利用商业创意,将经济、商业的学生和其他学院不同背景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学习。美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推进跨学科的创业教育。以工程学科为例,美国很多高校重新进行了课程设计,将创业精神融入课程计划,培养未来的创业型工程师。
3.专、通、融的师资队伍——“专业+职业+创业”的“三师”复合型。在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的背景下,专业教师、职业教师以及创业教师实现三证融通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一个创业教师应该具备多重身份,首先是专业教师,其次是工程师,最后是创业导师,这三者之间是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或实践而完成过渡转型。
目前高校专职创业师资培训主要通过KAB(Know About Business,了解企业)、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以及“全球创业模拟”中心等机构完成。这个队伍是创业师资的主力军,但现实中,既承担专业课程又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比例非常小,占到创业师资培训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不足,他们无法同时承担专业教学与创业教学。要想改变现状,牵涉到课程结构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的优化,否则绝大部分有专业基础的创业教师只能在产学合作制度的保障下,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互动,如“企业讲师派遣制度”“教师研修制度”等灵活的交流形式使创业师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交融,通过把握企业动态、市场前沿知识带给学生一些创业思路。就这样的师资培训而言,与创业教育中师资创业素质仍然有很大距离。
4.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主题+行动导向法”。艺术类高职院校普推“项目+主题”教学模式,它与创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都是以实践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契合度。(1)主题教学是国际培养职业人的先进方法。在主题导引和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主题”的自主探究,以及虚拟项目、生产性项目、实战项目的系统训练,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提升职业迁移能力,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有效转变。(2)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对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遍适用于创业模拟实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创业教育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由学员全面参与,其教学理念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能力本位)”。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实训师与学员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体系。(3)项目、主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相互适用于艺术类高职专业和创业教学。
5.和谐生态的支持体系——“内部生态+外部生态”。莎士比亚说:“一只燕子带不来一季的春天,一套好的制度,必须仰赖所有利益关系者全力投入。”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不仅依靠外部生态系统如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创业模拟公司)、民间团体等各方资源良性互动。同时,更要构建学校内部生态系统,如创业基金会、大学生创业课题项目支持、创业名人堂(讲堂)、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园、智囊团、创业社团、创业网络平台建设等。其中创业基金会的设立和良好运营是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促进了创业项目成果真正转化推广、市场化。笔者通过对几所艺术类高职院校调查发现,49.33%的学生觉得创业最大的障碍是经验,40.23%的学生则觉得创业最大的障碍是资金,5.74%、3.45%的学生分别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是技术和人脉。此列数据说明作为硬件条件的资金是学生创业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完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中,基金会建设是创业教育的难点也是重点。
当前,文化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众多创意产业创业成功的案例给有创业理想和创业准备的艺术类学生带来了投身创业的勇气和自信,但对一些艺术类院校而言,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等都还处在探索和引进的阶段。尽管如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属于艺术类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建立面向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对现行高校就业模式的深化与提升,也是艺术类学科教学质量和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更是艺术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充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