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2014-04-17 11:20吴燕端
教育与职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大学生

吴燕端

“诚”就是“诚实、真诚”,要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虚假、实事求是;“信”就是“守信”,“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①。俗话说,民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质。诚信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切实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其作为促进人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公民社会道德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而不仅仅只是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大学生道德诚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个人简历造假、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到期不还、求职过程中的毁约违约等,这些都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的悲哀。高校作为大学生整体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直接作用者,肩负着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职责,对诚信缺失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是道德的坍塌、教育的失败,还是制度的缺失?对诚信缺失者又该如何惩治?是施以惩罚还是教育为重?怎样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社会的诚信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这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1.社会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经济生活领域存在大量的弄虚作假现象,而且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在经济生活中,虚假广告让人目不暇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司空见惯,几经严打而不绝。”②这不仅损害国家的信誉,而且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利影响。政治领域的诚信缺失体现在领导的决策过程及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工作作风上,摆花架子、大搞形式主义、夸大虚报、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到处可见,一些党政干部靠贪污腐败“过上富裕生活”。在法制领域,个人信用缺乏记录和监督,没有失信惩罚机制。在文化领域,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悖的亚文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覆盖了我国原有的诚信道德文化。少数传播媒体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讲职业道德,弱化社会责任,大搞有偿新闻,插播虚假广告,甚至存在部分媒体对于社会丑恶现象不敢实事求是地报道,甚至故意隐瞒等。社会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那么作为社会群体中一员,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

2.教育观念错位。尽管我们一直把“两课”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但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佳,学校教育中还是长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的现象,重智育而轻德育。教师往往认为教了书就算完成任务了,专业考试成绩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诚信、奉献、守法等基本道德评价却没有硬性的以及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在仅有的学生学年品德评语中,一般也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套话”和“官话”。从这些评语中根本无法看出学生品质的优劣和差异性,更看不出诚信程度的高低,这就明显造成只管教不管育的尴尬局面,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在思想态度上不够重视诚信、忽略其重要性,在遵守校规校纪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不如人意,远远未能达到要求。同时,在教育中还存在着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体验的现象,不少德育教育者人为地把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体验分割开来,往往只注重理论说教,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导致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基础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大学生无法找到现实和理论的有效结合点,从而无法真正指导学生道德实践。如此环境,势必影响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

3.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多半是三口之家或四二一模式,他们的生活环境都较为优裕,缺少在艰苦环境磨炼的机会,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度溺爱,他们往往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却很少考虑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或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过分追求个人得失而极少考虑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正是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大学生往往会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我们所推崇的团结、奉献、明礼、诚信等精神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常常会诱导他们偏离诚信的正轨。其次,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自律和自省,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自律意识较差。在有人监督和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还可以规范自身言行,但是一旦外力约束消失,就很容易忘掉规范、准则。最后,有些大学生因心态失衡导致失信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诚信者受委屈、老实人总吃亏、讲信用没有用等现象。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学习刻苦,考试独立完成但成绩却不太理想,而有的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在考试中因作弊而获得好成绩,并且还获得奖学金;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靠伪造个人简历而获取理想的岗位。这些现象导致许多诚实守信、正直的大学生心态发生严重失衡,致使许多学生认为诚信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潮流。

二、诚信缺失的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导向,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氛围。第一,要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在整治诚信缺失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及表率作用”。③各级政府必须做到遵守承诺,践行诚信,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第二,要善于科学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社会过程中的文明成果,既要批判性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明礼诚信”的传统美德,又要批判性地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明成果。第三,要贯彻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公民诚信意识,构建以明礼诚信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体系。整治公民的诚信缺失行为固然需要法律的有力保障,但仅仅依靠法律手段显然不够。道德教育与法治两者在诚信缺失行为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起到彼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必须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舆论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最终形成一套健康向上的道德评价体系。

2.促进知行统一,全面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要改变现有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深刻理解诚信教育的实践体验环节的重要性,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必须通过诚信实践发挥作用。我们应通过制造舆论氛围、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以积极健康向上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和学习小组等,旨在培养广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并通过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做到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也可通过举办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向全社会公布大学生签订的诸如助学贷款偿还协议、就业协议等各类协议,让广大学生在接受社会监督其履行承诺行为以及评价和关注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诚信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一些商业信誉较好企业进行调研和参观学习,亲身体验诚信价值和意义,逐步认同诚信并主动去实施诚信行为,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3.成立评估部门,合理构建大学生诚信体系。我们可以参照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首先,量化诚信测评标准。把诚实守信、友善正直等良好道德品质作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测评指标。结合反映大学生诚信标准的各项具体项目,构建诚信度测评体系的各级指标。再次,确定测评方法。采用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和社会相关单位评议(主要指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进行评价)等方法。最后,由评估部门做出综合评定。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过去和现在的诚信状况,并且还可以为预测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作参考依据。

4.引入征信系统,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我们可以积极引入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设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大学生信用档案宜早做早抓,从新生一入学便开始,对学生的身份证、学生证、户籍证明、家庭情况、家庭具体地址、就读情况(学习成绩、图书借阅归还情况)、健康状况、品行评价、助学贷款、就业情况(个人履历的制作、与用人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社会保险及相关信用等,建立类似于银行贷款证式的通用档案,由学校统一管理,然后将全国高校的信息库形成一个完整的查询系统,以便于学校、就业单位及金融机构在必要时随时可以查询,如此可以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行为。

三、结语

当今社会,诚实和信用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大学教育正是青少年接受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故高校应加大诚信教育力度,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正直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培养,以帮助大学生更客观和理性地观察社会、反思自身,以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和规划个人的人生发展,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需要,使大学生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因此,在德治和法治并重的社会里,“诚信教育应始终成为大学生自律自省的准则”。④与此同时,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也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良好氛围的营造是不断提高大学生个人诚信品质修养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诚信教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各自为政,必须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注释]

①高艳阳,于永.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2013(4):41.

②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1):37.

③刘阳.大学生诚信度调查分析及提高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90.

④石维富.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和诚信教育思路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21):27.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