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民建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财金系,江苏无锡214153)
(一)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取得的成果
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党中央为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对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及教育部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国各高等职业学校以及德育课教师积极探索,德育课教育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特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德育课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培养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
1.学生和教师对德育课的满意度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德育课内容理论性强、枯燥乏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之没有专业课实用,使学生逐渐降低了对德育课的满意度。部分学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德育课学习无关紧要,对今后的工作也没有什么用途。德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生活性和实效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生活。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价值冲突,降低了德育课的信度。另外,由于理论性强,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教学方法还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体验的获得,难以实现德育的育人的价值,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德育课在许多高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极大地挫伤了德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成长、业务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德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双重任务,然而由于德育课不受重视,导致德育教师地位低下,待遇也相对较低,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人们总是认为,高职学校培养的是蓝领技术工人,工作不体面,没有地位,社会报酬低,导致德育教师社会认可度低,使得德育教师自身也对德育课产生了不满。
2.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层次特点。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应根据自己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制、生源质量等特点,打造有高等职业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已经经历三轮改革。2008年第三轮课程改革,将现行的4门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哲学与人生》。到目前为止课程实施已经四年,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第一学年中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具有普遍性,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就业”、“创业”和“职业”还很模糊,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虽然当初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刚刚踏进高职校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晰的规划,但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因为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和就业,存在这方面的困惑,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现象形成强烈的价值冲突,让学生觉得课程内容不可信,进而产生反感。
(三)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1.德育课的地位在高等职业学校未得到应有重视。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对德育课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既没有经费支持,也没有领导主管,更没有充足的课时,使得德育课越来越被边缘化,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德育课产生错误认识。第二,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投入使用上不到位。由于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课教师一般优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德育课教师只能长期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讲公开课时才有机会运用多媒体教室,难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三,教学安排不到位。德育课一般每周三课时,多数安排在下午或者上午第四节或者周五下午。这种课表安排某种程度上也会让学生产生德育课不重要的认识,进一步影响学生上德育课的态度,进而对这门课产生厌烦心理。第四,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有些高等职业学校用外聘临时代课教师甚至让其他学科教师执教德育课程,导致德育课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人员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德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损害了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这也是德育课不受重视的一个体现。
2.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未得到应有重视。从国家层面看,目前没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导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从学校层面来看,大部分学校对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对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相关管理规定。从教师层面上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德育课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效果一般。从学生层面来看,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一般,认为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活动内容单调无味,形式主义严重。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第一,实践教学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学习,学生要学习十几门课程及相关技能,达到学校相关考试要求才能毕业,因此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整块时间去深入社会实践。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也很重,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地组织实践教学。第二,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高等职业学校对专业课建设比较重视,忽视学生德育工作,忽略德育课第二课堂建设。他们认为,与专业课相比,德育课能达到一般水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经费。第三,实践教学组织乏力。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而组织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比课堂实践教学要困难得多,因为涉及到教师、学生、场所、经费、培训和考核等诸多环节,也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因此需要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在现实中,教师关注和满足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实践教学能免则免。有些青年教师虽然有意愿,勇于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但由于刚开始参加工作,教学经验缺乏,人生阅历少,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比较欠缺,故而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缺少针对性、生动性和操作性,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第四,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各高职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领导不重视,教师不积极,学校本身存在困难,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不愿接纳搞实践教学的师生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没有稳定地建立起来。
(一)建立德育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1.制定政策。教育部、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指导德育课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教学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课程方案、课时安排、实施时间等,科学统一地指导实践教学。
2.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支持指导督查协调工作,学校设置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协调等相关工作。
3.提供经费支持。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相关的费用来支撑。如指导教师及相关组织人员的工作补贴、交通费、实践教学场地费、实践教学基地接待费、午餐费等。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无法实施。也可多渠道考虑实践教学经费来源,如校企合作、学生勤工俭学、顶岗实习收入等。
4.加强师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很大不同。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教学,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现场指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因此,指导教师不局限于德育课教师,可以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相互合作。政府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继续深造。
5.加强基地建设。高职学校一般都有校企合作,虽然校企合作一般只跟学生专业课有关,但也是德育课实践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本着德育课等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渗透德育。
(二)制定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在制定德育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评价标准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张试卷定考分的考试方式,坚持方向性、政治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德育课实践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可分为理论学习、问题思考、行为实践三项,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上,应根据考核的相关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及评分方法,使其行之有效地进行量化操作。在考核主体上,由学生自己、班团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组成,各司其职。在考核方式上,让学生、班团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实现开放式、全方位、立体化考核效果,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1]何 静.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2]余永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思考[J].改革开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