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竞
(保险职业学院 公共课部,湖南 长沙410114)
大学生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历史重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烈与否,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前沿的主力军。因此,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诸多不利影响因素,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
(一)是高职生健康成才之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分工与合作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才之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今后如何发展,主要取决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要教育高职生在社会生活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相应责任,承担相应义务,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起来,成为国之栋梁。
(二)是思政工作者之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不能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要放手让他独立行走。但在松手前,必须使受教育者具备责任意识,只有具有责任意识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踏入社会后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三观”、“三主义”、“三德”等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若不强化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所学“三观”、“三主义”、“三德”等就无法践履。
(三)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之重
熟练掌握“双基”的高职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强调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当前高校传承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途径,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政工作重点之所在。高职生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党和人民才能放心,才能使华夏先贤留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四)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社会责任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一个民族若想长盛不衰,每个社会成员就必须加强思想品质方面的修养,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践履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义务,社会整体和谐的“应然愿景”才能如期实现。
(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举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年富力强的高职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是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举。
笔者对五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共随机抽取15个不同专业的高职生300名,对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然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同他们的父母、邻居、寝友、教师等进行了访谈,统计结果发现,高职生在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在自我与奉献的取舍方面,在义利选择等方面,多数以个人与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漠。
(一)个人方面
对子女围城般地呵护,是我国家庭教育的特有方式。部分高职生在这种“宠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一贯我行我素,品格脆弱、行知脱节、责任感缺失,对公益事业漠然处之,生活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二)教师方面
高职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苦读。进入高职校园后,在当前就业压力下,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还有教科研任务等,再回头给大学生补“德育”,就显得力不从心。其次,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以理论传授为主,和实践有所脱节。
(三)学校方面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为提升办学实力、外塑形象,工作重心集中在高职生就业方面,为求市场的青睐,侧重于高职生的技能培养。思政工作多集于课堂讲授上,渠道单一,不仅与其他学科相脱离,且对高职生责任感方面的教育浮于表面,和实践活动相疏离,没有内化成为一种自律行为。
(四)社会方面
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给高职院校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低俗的“金钱唯上”、“享乐主义”思潮等又开始逆流回潮。在此社会环境影响下,部分高职生在思想上产生怅惘和彷徨,品德方面甚至开始走下坡路。表现为:行为上以“小我”为出发点,社会责任意识等荡然无存。
(一)以思政课教育为主渠道,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堂是加强高职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加强高职生责任感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先要重视思政课教育的功用,通过两课对高职生渗透一种社会责任理念。其次,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理论课时少,更侧重于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高职院校更要注重思政课的实效性,为引导高职生健康成长和实现顺利就业,两课教育要改变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的现状,增强其实践性。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相连的优势,让高职生在实践中理解责任、体悟责任,最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具有担当精神的社会所需人才。
(二)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结合,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归根结底还得依赖于高职生自身。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曾指出,道德教育内容要融合于社会生活之中,才能彰显出实效性。他进一步认为,参与是受教育者进行体验的前提。因为真实的社会实践生活才能使高职生在观察和感受生活中培养出责任意识,然后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用理智的态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德育实践也证实,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加深高职生对生活的理解、对责任感的认识。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是一个在自我成长中需要不断补给他们濡养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以引导,让高职生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养成责任行为的习惯。
(三)重视家庭环境熏陶,强化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长应树立前卫的家庭教育观念,一方面遇到事情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突出对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监督和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责任意识,要求他们在生活中要履行义务、勇于承担责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首先学会承担自我的责任,再逐步承担起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注重家庭环境熏陶,是强化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础。
(四)建设和谐高校文化,提升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高职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绚丽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等,不仅能陶冶高职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愉悦情绪,还可以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此,高校要创建出和谐的高校文化,重视高校文化环境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用。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为高职生成人、成才搭建平台,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高职生责任感的有无、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高校要重视开展好师德教育,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抓好校风学风建设,共同创建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高校文化氛围。
(五)净化社会环境,升华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每个人的成长都不能离开他生活的社会环境。高职生在读期间,正是他们“三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观,也为高职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环境复杂,对高职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前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逐步净化。
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学校、家庭重视,同时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培养合力,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能步入良性轨道。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1.
[2]石艳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07,(8).
[3]郑 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杨兴新.太原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王艳秋.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6]高明等.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政治思想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