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曙芝 王庭之
近十年来,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其中,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院校1280所,高职院校总数已历史性地超越本科高校,我国已是名符其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国。然而,由“规模扩展”全面转向“内涵提升”时期的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简单复制或仿造同类示范性高职院校,甚至成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翻版,人才培养丧失了行业所特有的职业属性,学校间雷同化痕迹突出;存在严重的“工具主义至上”思想,过度重视实践技能而轻视综合素质,致使学生在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间出现生态性失衡现象等。
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盐城卫院)护理专业为例,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校院合作不断深化,大力推行课岗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分析课程模式,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并以其实践技能突出而享誉社会。然而,在实践技能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诸如医学基础差、人文关爱精神不足、缺乏沟通交流能力等发展失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一味强调实践技能、工具主义至上的教改理念使护理教育偏离了医学教育的职业本质,也违背了整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终极目标。
1.生态后现代课程观。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开始把生态后现代课程作为课程研究的热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课程观是期拉特瑞的“课程与教学的生态模式”、高夫的“转变课程范式的生态理念”和约翰·米勒的“整体课程”。期拉特瑞认为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环境及其中学习经验的相互关联是至关重要的;高夫从生态政治学的角度提倡课程的整体研究,特别重视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研究,用关联的观点去研究事物性质、工具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约翰·米勒以整体观、联系观建构“整体课程”,对课程的整体性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平衡,即要使学生的精神、感情、身体、知识、技能、智力等得到平衡发展;二是包容,即课程学习取向的兼容并蓄;三是关联,即协调好相互关系,以利于课程的整体化。
2.生态化课程。所谓生态化课程,是指根据生态后现代课程观所提出的一种新课程范式。这种新范式更加推崇课程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强调的是学习者的整体平衡发展,通过实施生态化课程,使学习者的知识、能力、情感都能达到理想化的协调发展。对高职教育来说,就是要在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学习者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1.确立“三位一体”护理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模型。生态化课程观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它突出强调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盐城卫院针对护理专业因近年来受“重实践轻基础、重眼前轻发展、重专业轻人文”等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医学专业基础薄弱、人文关爱精神不足、沟通交流能力欠缺等发展生态失衡、用人单位满意度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在吸取生态化课程观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讨论专业发展和改革所应坚持的生态化理念,在影响学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提炼护理专业学生生态化发展的核心构成要素,确立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模型。
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工科类职业教育,职业所面对的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而是需要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病人,而生命的珍贵性、病情的多样性以及治疗的复杂性决定了护理职业所提供服务的人文性、严肃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尽管护士不是医生,不负责病人的病情诊断、开单用药,但护士要根据医嘱,为病人提供给药治疗、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服务,长时间服务于病人床前,是医院避免医疗事故的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火墙”。因此,护理职业教育绝不能简单地模仿工科类职业院校所倡导的“弱理论、强技能”理念,而应提倡“夯实医学基础、突出实践技能、注重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基于上述认识和对学校近年来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同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经由卫生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反复论证,盐城卫院护理专业提出将“医学基础—职业技能—人文素养”作为护理学生生态化发展核心三要素,确立护理“三位一体”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模型。
2.构建护理“多层树型模块化”专业人才培养生态课程体系。生态化课程理论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人才培养生态化三角模型则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提供了总体框架。盐城卫院护理专业坚持以“突出基础、突出技能、突出人文”为主旨,以“基础、技能、人文”三大主体课程模块为主体,分层建立公共医学基础、专业基础、基础护理等九个下层模块和35门具体课程,最终形成多层树型模块化生态课程体系。
其一,医学基础模块。该模块侧重于强化以理论为主的公共医学与专业基础,包括公共医学基础和专业基础两个子模块。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结合行业专家意见,重新评估医学基础课程设置,建立和优化与岗位对接的实用课程模块,同时,适当增加公共医学基础课程的课时量,通过强化“护理实用人体学”“病理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课程,为个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职业技能模块。该模块又分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技能、专业拓展等四个子模块。在保持原有专业技能课程优势的基础上,紧贴临床岗位实际,继续强化护理专业技能的课程,重新整合和开发“护理基本技术”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内容。为进一步强化专业综合实践技能,重点开发“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等课程,同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设“护理科研”“医学统计学”等专业拓展课程。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发项目化课程,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现理论实践相对平衡;通过强化专业基础和开设知识拓展模块,实现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相平衡。
其三,人文素质模块。在原有基本素质模块基础上,结合岗位需要,通过开设“心理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等专业人文课程,强化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以医德为核心的人文关爱精神,同时,增加“文学欣赏”“音乐欣赏”“色彩艺术”等通识人文任选课程,拓展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由于人生命的丰富性,决定了生态化课程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对生态化课程观的认识以及多年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有如下的实施策略:
其一,营造生态化教学校园环境。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不仅要有生态化课程体系和生态化教学条件,还应有优美的校园设施、良好的校风学风、丰富的社团活动等校园大环境。环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课堂,是塑造和影响人的一种综合力量。盐城卫院巧妙的园林布局、精致的雕塑艺术、满园的鲜花绿草等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出“人”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给学习者以青春活力与美的享受,并间接地给人以“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力和情趣的熏陶;校风学风是盐城卫院的气质和灵魂,优良的校风学风起着净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催化剂;而学生社团等则是盐城卫院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学生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
其二,确立生态化教学价值观。生态与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化课程即是焕发学习者生命活力的课程。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现代教学理念是有效实施生态化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潜能开发者、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盐城卫院护理专业积极开展以案例导向、项目任务、PBL等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强调一个“动”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凸显出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策略也由重“教”轻“学”向“教学做一体”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生态化协调发展转变、由重考试成绩向重学习过程转变。生态化教学价值观下的护理教学,广大教师不再是只关心怎么教会学生,而考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怎么“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生态化教学价值观的确立,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与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三,创设“课岗一体”生态化教学情境。作为职业教育的生态化课程,不仅要关注课程的关联性,更应重视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关联性。通过创设课堂与岗位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实现生态化平衡发展。
盐城卫院护理专业在实施生态化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设“课岗一体”的教学情境。一是以三甲医院为标准样板,建立国家级高仿真护理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的护理岗位情境化,同时,通过项目化教学,把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关怀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得护理实践教学变成一种整体性、关联性强的教学活动。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高仿真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课岗一体”的学习情境。三是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院中校”,把课堂完全搬到病房,真正实现床边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亲临职场环境,适应职场氛围,加深职业认知,培养职业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