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视域下对学校德育的思考

2014-04-17 06:20:49梁晨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教育道德

梁晨芳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漳州 363000)

生态观视域下对学校德育的思考

梁晨芳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漳州 363000)

生态世界观作为一种科学思维,它将人和自然、生命和环境看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其对几种主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超越和反思,也为我国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思想参照。文章从生态观的角度观照学校德育,以此审视我国当代学校德育问题,并提出生态观视域下的学校德育应实现三个转向: 树立和谐的生态生命观,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回归生活世界。

生态观;学校德育;转向

生态世界观作为一种科学思维,其将人和自然、生命和环境看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它是随着生态学以及其他的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生态观不仅是对生态危机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其对几种主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超越和反思。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生态文明的时代,生态成为了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德育是组成社会文化子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其发展和变化都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此,在现代社会,学界已经把改进德育看做是一种共识,生态观的独特理论视觉,也将会为德育教育提供很多思路上的支持。

一、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德育研究的生态学原理

生态学在最开始的时候,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生物和周围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学蓬勃发展,衍生出了生态思维和生态学方法。这里所说的生态学方法,指的是在分析现实世界和现实事物的时候,用生态观点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它们。所谓生态学观点,指的是各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因素的整体性的观点;循环和转化着的生态系统物质观点;在输入和输出的时候生态系统物质如何做到平衡的观点;尊重一切生命的观点。总而言之,生态学方法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互动互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

使用生态学方法来研究道德教育的时候,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时刻照顾生命的状态。生命与道德一定要相互依赖、相互支持,这是由二者的同源性决定的。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深入了解生命的相关特征,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兼顾身心和人格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平衡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第二,要建立起一个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德育系统。道德教育关乎到生命,除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子会进行信息上的交流和互动之外,其实道和德、德和育之间也是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的。因此,建立在生态系统基础上的德育系统之间的子系统也要相互开放,相互扬弃,才能够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第三,要注重和谐。道德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是和经济和社会、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和青少年的成长特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节奏存在着和谐的相容性,要消除德育主客体的分裂状态,必须注重和谐性。

二、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的封闭和保守,导致适应性低。德育具有很强的生态性,这就要求德育教育的各个要素一定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德育注重的不是个别要素,而是一个生态整体。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局限在校园范围内,还需要兼顾校园外的一些影响因素。但是,很多学校往往都没法认识生态的整体性,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忽视校外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了生态学上的“花盆效应”。生长在花盆里的植物虽然长得好看,但它却始终离不开“花盆”这个人工创造的环境,经受不住外面世界的狂风、暴雨、严寒与酷暑。事实上,学校往往也企图在一个“净化”的情境中进行德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出象牙塔,面对社会的阴暗面时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多元化,开放性,用生态的整体观来实施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适应性。

(二)学校的“无人德育”,导致德育效果的低下。如果站在生态生命的角度来评价我国的现代教育,我国的现代教育就是一种无人的德育。所谓的无人德育,指的就是忽视个体的内在情况,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外部德育教育,教育的道德内容也是一些规范的道德理论。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视乎教育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学校的德育教育被动性太强,本质上来说,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不重视。因此,想要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必须要重视生命、关注个体尊严。

(三)德育内容太过空洞、肤浅和概念化,忽视了德育的实践性。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德育教育也注入了新的内容,更加注重回归生活。严格来说,这种情况就是美德袋模式。所谓美德袋模式,就是指只是单纯地将学生的品德看做为一种美德,注重的是抽象的道德规范知识,却缺少了一种生活的生命性。这种德育教育往往只是强调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但是却没有引导他们去实践和体验,因此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真正的道德是什么。在评定效能的时候,学生也只是采取纸张考试的方式,以此确认一个学生的操行品格。想要实现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将教育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够实现生态性的道德教育。

三、生态观视域下学校德育的转向

(一)要树立起和谐的生态生命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想要顺利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必须要抓住内在生命力这个本质。德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集合体,它有着很浓厚的生命色彩。因此,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最终目标应该是生态的德育,注重对个体生命的追求,注重提升生命个体的价值。站在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生命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每一个生命都没有办法脱离其他的生命单独生存和发展,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地和其他的社会、个人和自然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够实现成长。进入到21世纪,社会更加注重生命的意义。因此,想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德育生态教育系统,首先就要树立起一个和谐的生态生命观,用观念来指引大家的行为。

(二)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进入21世纪,德育教育不能直视单纯的局限于校园,而是应该联系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当中。想要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必须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一个全面的育人目标。要积极地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将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德育功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总而言之,各种教育途径一定要完美地表现出生态性。在灌输规范德育内容的同时,也要兼顾德育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就走上了一条全球化的经济发展道路,人们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当中,学校想要在这个复杂的新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将会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致的联动机制,才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总体水平和效率。

(三)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就生活和道德来讲,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如果没有生活,道德也无法产生,正是因为有真实生活的存在,所以才能产生道德,道德的出现是为了让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因此生活与道德密不可分。德育作为一种教育,具有情境性,这说明它要在一定的条件中存在。德育在真实的生活中可以获得许多素材,这些素材能够让学生提高道德信念,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德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活德育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他们营造开放、流动的世界,生活德育十分重视生命价值,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道德,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改善。德育是以生活世界作为基础,它和机械、空洞、僵化的知识教育不同,它更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德育是要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价值理想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建立德性。德育永远依附在生活世界中,德育是自主、积极的过程,并非机械、被动的应付,德育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接受道德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水平。

[1]鲁杰.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范国睿,王加强.当代西方教育生态问题研究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4]滕守尧.融合生态式教育智慧[J].江苏社会科学,2005(7).

[5]李军.生态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Thinking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under ecological view

Liang Chen-fang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363000, China)

The ecological world outlook is a scientific thinking, it will be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as a organic whole interaction, interdependence, the mainstream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deeply critical, transcendence and reflection, but also for our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idea.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view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xamine the problem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ols, and put forward the ecological view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should achieve three steering: to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life harmonious view, establish linkage mechanism of three-in-one family, school, society, returning to the life world.

ecological view;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teering

G410

A

1000-9795(2014)04-0063-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7

梁晨芳(1986-),女,福建厦门人,从事高校环境法制道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道德教育道德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