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白 玲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2.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给今天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也使今天的家庭教育表现出诸多问题。如,有些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些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推脱教育子女的责任;有些家长单纯注重智力的培养,轻视德育和能力的培养;还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不是过分溺爱、迁就、放纵,就是过分严厉、粗暴、体罚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应向传统学习来解决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恰恰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颜之推的很多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都是他本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吸取。但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较深,其基本立场也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为基础。儒家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的基础就是家庭伦理。以德立身、厚德载物,重视德育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最基本的特征。颜之推继承了儒家注重道德的思想,从各个方面对子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发扬善的本性。
1.教育目标——“德艺兼备”。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认为人才的标准必须是“德艺兼备”。首先,“德艺兼备”的“德”是指通过恢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使人达到“体道合德”的“上士”境界。颜之推把培养子弟自律的精神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认为人应该主动地追求道德的完善。其次,“德艺兼备”的“艺”是指要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颜之推认为人应该学习并掌握“一技之长”,这是生存立世不可缺少的。他说:“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酾鼠五能,不成技术。”[1](《省事》)颜之推经历了乱世的苦难之后,认识到家产和地位都不是牢不可摧的,一旦时事风云突变,一技之长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不至于失官流离后穷困潦倒,坐以待毙[2]。所以,他才言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1](《勉学》)
2.情感教育——“人伦为重”。由于颜之推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在家庭情感教育中把“人伦”放在了第一位。他将家庭人伦关系概括为:“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尽此三而已矣。”[3]在这些关系当中兄弟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为此,他在《颜氏家训》里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他说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像“形之与影,声之与响”[1](《兄弟》),即使是父母死了之后,兄弟之间也应该互相眷顾。同时,他还认为:“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之于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不可不重。”[3]这很好地说明了家庭情感教育应以人伦教育为重。
3.品德形成——“仁义为节文”。仁义作为道德价值判断的法则,人行为的善恶、是非、美丑,都必须以合乎仁义与否去衡量。凡是符合仁义的事,都应该不惜代价去履行;凡是不义之事,都坚决不去参与。颜之推认为,对子弟进行仁义教育,以使他们树立牢固的仁义信念,是儒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他说:“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1](《养生》)即,为了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应不惜代价,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本来乐善好施、崇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之常情,往往失之偏颇:“今有施则奢,俭则吝,俭朴之人过于吝啬,好施之人流于奢侈。”[3]对此,颜之推认识到培养子孙“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完善品格的重要性。
颜之推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认为父母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他在提出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适性的家庭教育方法。
1.教子婴稚,勿失时机。重视早期教育,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易经》上早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说法,颜之推在这方面的见解也相当深刻。
第一,教子趁早,提倡胎教。颜之推非常认同胎教的作用,提倡胎教。他提及古代圣王的胎教方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貌节之。”[4]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适当教育他们明辨是非,等到长大几岁,就可免受鞭打惩罚。颜之推认为,如果有条件,子女的教育从胎儿期就应该开始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应该从婴孩时期就进行教育引导。否则,失去了最佳教育时机,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抓住时机,有效施教。颜之推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话就比较困难了,同时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抓住关键期对儿童施以教育的话,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提到:“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5]以自己少年早学和二十几岁的学习效果做对比,得出年少时的学习效果优于成年以后的效果,以此为例来说明对子女的教育应抓住关键时期。
第三,早期教育,注重习惯养成。人的道德品质虽然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但是它在形成之后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个人一旦在幼小时期形成了某些不良的社会品质,若要想以后改变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也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在小时候不抓紧教育,等他们长大染上坏毛病之后,就会:“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3]即使是“捶挞至死”,也难改过。但是,如果在一个人的婴幼儿时期就对其进行系统而严格的教育,则可以先入为主地树立起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2.严慈相济,爱子贵均。颜之推认为,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坚持严慈结合的原则和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这样才会让子女信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第一,严慈相济,善在其中。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许多父母往往用爱来代替教。爱子女的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甚至放任自流。做错事本应该给予批评教育的,却反而加以赞赏;子女的恶言粗语本应该立即制止的,却认为他们是口齿伶俐笑而谅之。如果子女在犯错的时候不采取必要的手段的话,那么子女的过错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就很难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1](《教子》)。同时,颜之推也主张父母对子女要慈爱。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1](《教子》)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应该由情入手,在严肃的同时又不乏慈爱之心。
第二,人之爱子,贵在能均。颜之推认为父母在对待子女时应该做到“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1](《教子》),即是说一定要一视同仁,反对偏宠偏爱。那些受到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的本意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们,但实际上却害了他们。这是因为:第一,父母对待子女有任何小小的偏爱,都会在子女间引起不良反应,以致造成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合,相互之间嫉妒仇恨。第二,偏爱还会影响子女各自品性的形成。被偏爱者往往自高自大,骄横跋扈;而被冷落者则自暴自弃,失去进步的信心。所以,无论是有才干的,还是能力欠缺的,父母都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子女,这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
3.馨香日久,久而自芳。关于家庭环境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问题,颜之推的先祖颜延之早在《庭诰》中就已经提到:“习之所变亦大矣,岂唯蒸性染身,乃将移智易虑。”[6]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周密门风,影响子弟行为。颜之推在子女家庭教育的环境问题上,认为门阀家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所孕育形成的所谓门世家风,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颜氏家族非常注重营造良好的门风,而且也有着非常好的门风,故而能够历经四朝而不衰。颜之推非常自豪地说其家“世以儒雅为业”,门风“素来整饬”。
第二,以身作则,正身率下。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靠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所谓“身教”,就是家长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对子女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颜之推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1](《治家》)所以,父母应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为他们树立好榜样。所谓“言教”,就是父母对子女进行家庭的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父母对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具有重要的责任,不可轻视。他提到:“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云为品物,未考记,不敢辄名。”[1](《音辞》)与此同时,父母在对子女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该强调方言。
颜之推一生历经梁、北齐、北周、隋四朝,在这种大动荡大分裂的社会环境中众多氏族门阀衰败,而颜之推及其家族都先后受到统治者重用,这无不是颜氏家族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追溯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方面起着主体作用。然而至近代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以后,家庭教育就开始处于从属、配合的次要位置。同时大部分的教育理论也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并把学校教育放在教育体系中的至尊地位,这无形中就淡化或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这种影响至今使人们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致使今天家庭教育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因此,颜之推重视家庭教育的观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当今家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着重强调父母教育子女时,应该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子女提供的教育应以道德熏陶为主,父母必须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陶冶子女的品性,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因为子女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接受的是知识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道德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家庭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只有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才能真正经得起现实社会的考验,无论其所接受后天知识的多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教养的人;相反一个道德败坏或者人格有问题的人,无论其知识多么的渊博,都终将难以抵抗社会的诱惑,在其人生旅途中走得越远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强化家庭道德教育功能,树立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观。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早期教育和把握关键时期。然而,我国当前在育儿、养儿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同时这方面也很少有父母去重视。这就造成目前比较糟糕的早教局面,使早教变成了揠苗助长。所以,学习颜之推的早教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严慈并济”和“一视同仁”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国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溺爱子女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借鉴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对子女要严慈相济,不要过于严厉同时也不要过于溺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父母对子女不能一视同仁的现象,优秀的子女往往能得到更多的爱,而愚钝的子女却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这样对子女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也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原则。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必须给予每一个孩子以同样充分的关注,并落实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中。
钱穆先生说过:“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户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悌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7]这在颜氏家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颜氏家族之所以能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家业兴旺,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颜之推注重门风建设,使得良好门风得以形成,为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反观我国的现状,却更多的是富不过三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重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要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要慎重地选择师友,以防误入歧途。总之,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并发挥父母在子女面前谨言慎行、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是当今家庭教育值得注意的地方。
综上所述,颜之推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体系中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1]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鲁春燕.颜之推的终身教育思想之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丁海东,李春芳.《颜氏家训》中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5]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沈 约.宋书(卷七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钱 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