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生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改革探索
李乔生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案例,分析了课程改革后课外作业的新特点,即作业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为本,作业内容由认知领域向非认知领域发展,作业类型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作业评价由评判性走向发展性。
新课程;高中英语;作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是运用现代外语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英语教育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标准。它规定了英语课程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标》特别强调了以下理念: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成为学生具有鲜明价值追求的课外、校外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创新,力求有趣,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而使学生达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
英语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的轨道,课外作业目标也应该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为本。首先,从英语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作为作业目标,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体现出提高英语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言实践。其次,从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作业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重新解读英语的“知识与能力”。改革后的英语课外作业并不是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要改革作业中偏重接受、记忆、模仿的学习倾向,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注意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选择性和弹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由此可见,按照“三维目标”设计的英语作业不是负担,
而是更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有利于调整和完善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案例1】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13 Lesson 50的课文Abraham Lincoln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给大家一些文章资料,并推荐一些网址,请大家在课外去网上和其他学习资源库中收集相关信息,看看其他人是怎样分析和评价林肯的。读了这些资料后对你是否有所启发?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写一篇读书体会或短评,谈谈你的看法。(资料略)
作业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阅读)。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但学习方法应是科学的。这个作业让学生充分体会开放式阅读的理念,读读他人的评价,看看他人的理解,说说自己的体会,是精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作品进行阅读,旨在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积累生活的体验。这同时也说明课外学习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的。
在Abraham Lincoln一课的作业案例中,作业设计的目标很明确,即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开放式阅读。通过课外作业的实施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作业内容紧扣课堂教学,并作出了适当的扩展,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基于大量的传统阅读练习,而是让学生阅读他人的评论文章,从而使他们在课后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鉴赏、质疑、阅读的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将课后所学到和发现的知识同现有的知识进行重构,把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重视自己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行的培养。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在课外进行更大量的阅读。这样的作业设计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与生活视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方式来描述各级目标,强调学生能用英语解决问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还能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因此,英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内容新颖,具有独创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项目为途径,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解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2】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为例,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题:
(1)班级活动,将全班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一个洲;
(2)个人活动,收集有关国家使用英语情况的资料,并进行分类;
(3)小组活动,讨论后完成本组任务,再注上文字(英语)说明;
(4)班级活动,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全班拼成一张世界英语分布地图,每个学生写一段文字说明。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并实现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该案例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实践型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收集资料和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有关国家的了解;而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环节,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作业的完成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利于学生直接沟通感情,形成尊重他人、与人合作等积极的情感,还有利于学生对跨文化的理解和人文素养
的提高。因此,这样的课外作业不单是强度较高的智力活动,通过非智力因素的渗透,还可以使作业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长期以来,教师过于强调练习型作业,注重书面作业,使得学生对英语作业感到乏味。在《课标》实施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以《课标》的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英语作业观;要发展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新形式,力求作业类型多样化,把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使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手工制作、自创的乐曲、短剧或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知识的探讨,真正发挥作业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作用。课外作业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 知识巩固型——强化基础知识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设计层级性的作业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作业设计的层级性是指每项作业和练习之间要有知识的难易差别或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级别高低的变化。这种层级差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地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套餐式”作业(作业分层)的策略。
【案例3】
在复习定语从句时,可以设计四类不同梯度的练习:
梯度(1)为较容易的练习,如单项选择填空:
This was the factory ____ Li Ming’s father once worked.
A. which B. where C. that D. when
梯度(2)为难度适中的练习,如把下列各对句子合并成为一个带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Last week I bought a bike. It is made in Shanghai.
梯度(3)为难度较大的练习,如根据中文完成下列句子:
This road leads to _____________(我哥哥工作的公司).
梯度(4)为高难度的练习,如让学生用定语从句完成下面的故事: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girl called Goldilocks. She lived in a house with her mother…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使他们发挥了主体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而不是由教师硬性规定,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够缩短所谓“差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将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值得一提的是,案例中梯度(4)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合理想象,运用所学语言叙述故事情节,体现了对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学习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统筹兼顾,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对作业的要求。
2. 技能训练型——培养基本技能
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做统筹安排,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进一步发展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
【案例4】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在完成此单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听说作业:
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以Why do we want to protect wildlife? And how? 为主要内容写一篇100词左右的演讲稿,并就自己的演讲内容设计两三个问题,在演讲结束后向同学进行提问。
【案例5】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必修2 Unit 3 Computers,必修3 Unit 2 No smoking, please! 等为例,在完成这些单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下列辩题进行辩论:
(1) Does making friends with students of opposite sex hav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 on teenagers?
(2) Does a computer hav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 on teenagers?
(3) Should smoking be banned?
“语言”就是讲话人“能做什么”,所谓“言语”就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黄和斌,2001)。程晓堂(2004)认为,人们使用语言主要是为了传达意义。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传达意义的过程。反过来说,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因此,学习者通过这样的作业实践,不但巩固了语言知识,对于其运用也臻于熟练,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交流中,学习者能掌握有关语言使用的得体规则、谈话策略和话语规约。这种合二为一的听说作业设计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上述作业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能令学生感兴趣,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而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3. 培养思维型——闪现创造火花
英语教育涉及推理思维、归纳思维、发散思维、释疑思维和综合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但是,我们很难说某一项作业的设计是专为培养形象思维,而某一项作业的设计专为训练创造性思维。教师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多种方法,提供各种语言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案例6】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单元为例,在进行此话题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旅游计划。
Imagine you are planning your trip. What are you preparing for the trip? Where are you going and what are you doing each day? How are you getting there?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意义并不在于教科书之中,而是通过学习者的工具性思维以及同他者的沟通才得以建构的(佐藤学,2004)。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认识、体验、实践英语的机会、环境和条件。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而积极思考,用英语交流、互动,在意义协商中感受语言的使用,发现语言规则,建构并发展语言知识。这样的作业把学生放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现实、实践型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要通过“对话性互动”才能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共建意义,通过意义协商而习得语言。这样的作业既可强化基础知识的综合与灵活应用,又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性素质。
4. 实践应用型——体验英语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话题的内容,也可以把有关功能话题结合起来,布置综合性的作业。
【案例7】
在学习了有关污染、人口增长、环境保护等话题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这样的作业题,请学生做一个校园环境美化方案,要求如下:
(1)每组学生分别画出校园的整体平面图,并用英语标出各处建筑及设施;
(2)对校园进行观察、测量,并拍一组照片,用英语标注哪些环保设施需要改进,还需要增加哪些环保设施;
(3)找出问题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拿出自己的最佳环保设计方案;
(4)教师将各小组设计的方案汇集在一起,并派各组长讲解各自的设计意图,评选出最佳方案;
(5)举办小型展览会,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平面图进行展览,并贴在校园宣传栏内。
学习语言是基础,运用语言是目的,即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接触和使用语言,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了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成为有语境、有意义、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理念。其次,作业中包括了多个功能话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融会贯通。此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种感官参与并用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效率较高。这类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并且让学生有了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业评价的作用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也就是说,对作业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区分学生的优劣或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而是要修正错误,促进学生进步。虽然课外作业的结果亦是表现其价值、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显然不是全部指标,更不是唯一指标。因此,作业评价既要关注完成作业的结果,又要关注完成作业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当发展性的作业评价真正发挥了反馈和激励作用时,学生就会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查阅、写作、交流、模仿、操作、探索等丰富多彩的认知过程来获得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本看似普通的作业本,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丰富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作业向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不管学生的作业是优是劣,教师都要真诚地给予点评。每位学生完成作业后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指导,渴望获得教师的欣赏和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尽量避免简单地评判对错,或随意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的做法,而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其作业,巧用语言进行评价。对于优秀学生的作业,教师在表扬中要有指正,还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It’s good to be correct. It’s also important to be creative. Excellent! But try to make your handwriting nicer.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就要抓住其优点进行肯定和赞扬,并向他们提出希望,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对字迹工整、认真但作业却出现错误的学生,可以说:You’ve made so many mistakes here. Try to correct them. I like your handwriting very much. Keep on. 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表扬。例如可以说:I’m so glad that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 Keep on. 对作业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但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英语中的委婉语和虚拟语气常可以用来表达含批评意义的指导,如If only… How I wish…! Would you please…? I’m afraid you… 等。常用的这类批语有:If only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 How I wish you did your homework all by yourself! I think you can! 等。此类评语,虽只是寥寥数语,却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打分数、分等级对学生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和鼓励。
综观英语教育中学生课外作业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要准确定位英语课外作业,树立新的课外作业理念,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身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情感得以体验。然而,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英语作业改革不能走形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外作业一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它的研究较少,而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就更少。有些教师偶尔(一般是在上公开课时)会设计一些新型的、有创意的作业,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一些“摆设”,学生并没有真正完成它,没有使这些作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改革传统的作业,设计新型作业不能盲目、随意,为求新而新。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能随性而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新型作业的优势之所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对于新型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中,它也必将会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挥效用,让广大师生从中受益。
程晓堂. 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和斌. 200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M]. 南京:译林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佐藤学. 2004.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M]. 钟启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通讯地址:528458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信箱:lqs810915@126.com
编辑:张翅
G623. 31
B
1009-2536 (2014) 01-0085-06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