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意识强化机制分析
——以济宁学院为例

2014-04-17 06:11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转型期教师职业

张 国

(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 曲阜 273155)

经济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意识强化机制分析
——以济宁学院为例

张 国

(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 曲阜 273155)

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价值原则日趋强势,高校教师受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思想所影响,教师职业意识不断淡化,已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呼吁和强调强化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意识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经济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意识;强化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的具体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同时,社会意识的发展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发展的内容和层次并不必然和社会存在发展的内容和要求相同步,在特定时期或阶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或差异。历史继承性则指社会意识既反映同时期社会存在现实也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即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往往是历史上社会存在发展过程及其成果的集体体现。社会意识活动在社会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理解、认知、评价、情感及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活动和职业行为的调节器,不同的职业意识会导致出现截然不同的职业行为,健康理性的职业意识会导致积极主动、甘于奉献、认真负责等良性职业行为,而消极颓废的职业意识则往往导致出现消极懈怠、敷衍塞责、过度功利化等不良职业行为。从内容上看,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任职角色的看法、认知和评价;择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的期望,即个体期望通过职业行为或活动所能得到的相应回报。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就业和择业的方向选择,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

二.经济转型期强化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的现实性分析

根据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的观点,经济转型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1]从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

战略决策以来,我国即进入逐步探索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转型的经济转型期,在这30多年的经济转型进程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处于持续不断的剧烈变动之中,社会思想观念愈发开放、包容和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分化、整合并不断进行调整,价值主张和利益诉求多元化和显性化日趋明显,经济价值标准日趋强势,在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中逐步占据主导性地位进而对其他价值评价标准产生巨大的辐射、侵蚀乃至替代作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高校专任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认识评价等职业意识也受社会整体利益价值格局变革的裹挟而无法“独善其身”,高校教师或者广义上的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和个体职业认知已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地位逐渐退化或更加现实化,逐步沦落为以经济利益回报等价值标准为判断依据所进行的各种谋求生活收入来源的社会职业选择中的一个优先选项而已。据本课题组对省内某高校教师的走访调查和电邮访谈分析可以发现,接近八成的受访高校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或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更多是出于对高校教师职业的福利待遇等外在物质层面的考虑,如事业编制、福利保障、工作稳定、假期及自由时间多等,真正出于对教师职业本身内在价值和社会功效认同的择业动机而投身教育的不到三成。至于从事高校教师职业以后的就业意识,把高校教师职业仅仅简单地看做是谋取稳定经济收入来源的“职业”的人不在少数,甚至个别教师把高校教师职业更进一步看做“社会身份的标签”或“最后的兜底布”。而前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也揭示出,落后的、腐朽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必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正常发展和进步,同样,持有上述消极落后职业意识的高校教师是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尽职尽责、敬岗爱业的。改革开放30几年来,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也为社会发展和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尽管对此问题缘由的分析很复杂,涉及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教师面对转型期经济大潮的强势冲击,教师职业意识日趋淡化,责任意识日趋薄弱等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济转型期强化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的建议

经济转型期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亟需构建职业化的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必须直面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存在实际,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意识梳理剖析,查找根源,重新倡导和树立科学、正确、积极、健康的职业意识,推动教师职业意识观念转变到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正常轨道上来。具体来说,经济转型期职业化的高校专任教师主要应当树立以下几种职业意识。

1. 职业责任意识。职业责任意识指的是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有责任就会有担当的压力和动力,就会自觉地修正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当背离或不能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行为一旦出现的时候,就会受到内心价值理念的谴责和外在责任规范机制的惩罚和制约。高校教师职业责任意识就是要督促教师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教学行为的直接承受者,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己人生发展的美好憧憬、家人的殷殷期盼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市场化改革下还要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有责任把每一名学生培养好、塑造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是要树立对学校的责任意识,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教师与学校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原则签订为期不等的劳动合同,合同文本中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有明确的规定,作为合同主体一方的教师如不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则会面临提前解聘或到期不续约的问题,所以教师增强职业责任意识、忠实履行岗位职业也是高校合同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三是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已经一再证明一个道理,强国必先强教育。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崛起,无不依赖于充沛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的巨大支持和保障,人才的获得除个别可通过外部引进解决外,主要还是要通过自主培养加以解决,高校教师承载着为国家民族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职责,责任重大。四是要树立对自己的职业责任意识,爱岗敬业既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而近几年兴起的职业生活质量运动也特别关注职业活动的内涵和感受,要求“快乐的工作

着”,对于高校教师来讲,树立职业责任意识也是提升自我职业生活质量和品位,实现人生内在价值的必然要求。

2. 职业奉献意识。职业奉献意识就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应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不求回报的努力奋斗和全身心的投入,从点点滴滴之处做起,把职业作为事业来积极对待。之所以强调高校专任教师要培养职业奉献意识,是出于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复杂和抽象的劳动过程,教师的劳动过程很难有效监督,教师的劳动质量无法科学量化考核,教师的劳动价值无法精确评价,而且,作为“塑造人灵魂的劳动”工程,每一名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而已,教育的长期性、迟效性、复合性特点也决定了无法把一名学生品行的优劣、成就的高低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直接联系起来。教师职业活动所具有的这一系列的复杂性也必然决定了教师劳动付出的质量和数量无法像产业工人的劳动贡献一样精确量化、按劳分配,进而造成教师职业工作更多的需要依赖于教师的自觉,依赖于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所激发的奉献,是一份“良心活儿”。但自觉自律的软约束性也必然导致会出现个别老师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等原因而在职业工作中投机取巧、消极应付,特别是在当今我国经济转型期过程中,市场化的思想、原则与观念深入人心,等价交换的市场法则被不恰当地移植到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中来,“一切向钱看”、“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等腐朽思想被一些人视为至理名言并奉行不悖。市场经济社会“讲奉献”被视为不切实际、天方夜谭。而从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出发,也必须再次强调要树立高校专任教师的职业奉献意识,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也只有敬业才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当然,提倡职业奉献意识。经济转型期,既要强调高校专任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奉献意识,爱岗敬业,同时充分尊重和保障教师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利益的合理诉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不可偏废。

3. 职业创新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体系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创新人才及成果的丰腴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局面,我们党和国家充分意识到创新机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价值,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具备大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能力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型的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型教育培养模式则需要具有强烈职业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和教育培养机制设计。受传统思维观念和既有历史发展进程的局限,我国整个教育模式(包括大学阶段)一直奉行的是“以死记硬背为主,以单一的学习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根本标志”的“记忆力教育”模式,强调标准化的整齐划一和对既有知识的强化照搬、全盘接受。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由于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泛探究和钻研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要求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要求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应用”为主导的学用结合、手脑结合、鼓励发散思维与批判创新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自主发展、强调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勇于进取、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对和解决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高校专任教师要积极适应“创造力教育”模式改革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为根本出发点,增强自身职业创新意识培育,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要在自身教学科研工作中加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既要坚决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等丑恶现象,更要擅于紧跟学科专业理论发展的最新潮流和社会经济文化实践发展的客观实践,积极探索,敢于突破,大胆尝试,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要培养和树立锐意进取、敢于失败、愈挫愈勇、坚忍不拔的锐

气和毅力,任何创新成果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付出之后的回报与收获。我国当前高校科研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但科研整体水平和科研成果价值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力表明我国的高校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亟待提高。二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要积极从“记忆力教育”模式转向“创造力教育”模式,克服传统应试教育过度强调标准化和强化记忆的弊端,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地位,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和审问慎思的理性批判精神,注重实践、学用结合、以用为主,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个性化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教师则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重新建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新型师生关系。

4. 职业合作意识。职业合作意识是指要培育高校专任教师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避免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不良局面。我国高校专任教师职业合作意识不强较为普遍,其缘由既有“文人相轻”的错误传统观念作怪,也有现有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下相互竞争的利益考量,更有社会整体诚信体制缺失的宏观背景原因。缺乏职业合作意识的教师只能在相互防范和戒备的环境中,独自摸索,既无谓地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更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经济转型期职业化的高校专任教师为适应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要求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合作意识,这有利于促进教研信息共享,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实践知识显性化,形成个人实践理论;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创造思维发展,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有利于高校教师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激发自我教育发展。[2]但从我国既有的传统思维观念和高校专任教师既有的合作状态来看,让教师抛弃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真正融入团队合作的机制中来,必然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渐进式转变过程。在培育高校专任教师职业合作意识的进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真正转变观念,树立对团队合作的正确认识,要切实认识到在今天日趋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学科发展趋势下,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服务社会方面,其质量要求和难度水平都是以往所无法比拟的。任何一名教师,只有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团队中来,依靠团队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群策群力,才能适应和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合作是发展的必然,合则发展,分则退化。二是合作要真诚,坦诚相待。诚信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缺乏应有的诚信就不能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失去相互信任的团队只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团队也就名存实亡了。讲诚信就需要从人性的弱点出发,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尊重他人并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虚怀若谷。合作要从大局出发,实现个人利益和团队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开诚布公。三是合作要理性。尽管团队合作强调团队成员要精诚合作、坦诚相对,但合作并不等同于一味的无原则的妥协、退让。团队成员往往存在个性上的较大差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往往不同,这就导致了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是有区别的,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情况,这就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特别是团队负责人,要树立平等、宽松、自由、包容、尊重、理性的团队合作氛围。

5. 职业危机意识。职业危机意识是指高校专任教师要对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要长存敬畏之心,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常有危机忧患意识,这种职业危机意识来自于教师职业责任的重大,来自于莘莘学子的殷殷期盼,也来自于时代发展的竞争和变革,只有长存职业危机意识,才能催生出职业生存的外在压力进而生发出对职业的从业尊重和对职业发展的不懈追求,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有职业压力和职业动力。受制于我国僵化的高校教师职业管理体制,尽管已全面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聘用制改革和绩效管理制度,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普通全日制高校的财政供养方式导致了高校专任教师的职业危机意思明显欠缺,除了个人主动提出离职以外,学校很少主动启动教师辞退或解聘程序。聘用终身制的做法尽管由于给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职业安全感而可以集中精力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但不完善的体制机制设计也必然催生出大量“搭便车”行为从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下滑和退化。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行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聘用终身制的弊端是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经验也清晰的告诉我们,教师岗位也不会是永远的“铁

饭碗”“铁交椅”。同时,连续多年的高校规模扩张、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生人口增速的持续下滑、劳动力就业市场大学生沉重的就业压力、社会发展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高校的生存发展空间在逐步压缩,各高校的生源争夺战日趋激烈,近期频频曝光的高校生源争夺战丑闻就很能反映高校的生存危机,部分高校已经因为生源枯竭而陷入破产倒闭的困境。与此同时,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公共性、丰富性、便捷性等特点得以迅速普及,改变了“学校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等传统观念,人们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性在不断下降,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必将在高校之间、高校不同专业之间、高校教师之间得以充分展现。只有那些真正具有职业危机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工作、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爱岗敬业。

[1] 吴敬琏.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与出路 [J].中国改革,2008,(2):9-13.

[2] 朱正平,基于团队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责任编辑 杜华)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Teachers′ProfessionalConsciousness in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conomyTransformation——Tke Jining University as Example

Zhang Guo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Jining University, Qufu 273155,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ystem is graduallyestablished and perfect and the market value principle becomes the core on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gets so desalting because of the thought of maximizing their economic benefits that it has impacted the quality anddevelopmen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ll and emphasize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cientific andreasonable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to promote our higher education cause.

the period of th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C936

A

1004—1877(2014)02—0081—05

2013-10-25

张国(1975—),男,山东曲阜人,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2-ZZ-JY-03)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转型期教师职业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