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论社会责任中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

2014-04-17 06:11孙朦萌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劳动者利益

孙朦萌

(北京四达人才服务中心,北京,100D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之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种族主义、暴力犯罪、战争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病症。在此背景下,批评家们开始纷纷指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和冷漠,并由此引发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最初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盈利至上到关注环境,再到企业社会责任的蓬勃发展,把企业社会责任从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但是在国内,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是片面的,有的企业只是认为是国外市场针对中国制造的规制,有的企业认为就是做慈善事业,大多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的努力也是从消费者出发进行完善,而很少关注劳动者权益。本文希望能够对前人的论证进行总结,辩证的进行分析,形成以劳动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以完善我国劳动关系来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完成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共赢。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效益发展相关性的探讨

在最初有关社会责任的探讨中,就是以企业的“利益至上”为切入点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就在《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商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的文章中就指出“极少趋势,比公司主管人员除了为股东尽量赚钱之外应承担社会责任,更能彻底破坏自由社会本身的基础”,“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社会经济观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目标,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在社会责任理论流派中,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Robbins)的学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1]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社会义务是有区别的。企业的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的行为符合其应履行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承担了社会义务,仅仅是指它的行为达到了法律的最低要求,企业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仅限于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这只是企业参与社会的基础。社会责任则加入了对企业的道德规则的约束,要求企业从事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业,而避免做有损于社会的事情。

只有在企业履行其最根本的责任,即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够考虑相关领域,没有经济效益一切都是空谈,但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与其履行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企业不是存在于真空当中,它的发展牵涉到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从债权人到政府机构方方面面的利益,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只有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才能够使其商业行为运作起来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否则只能是短期内的投机成功。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为股东追求利润外,还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存在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之中,时刻要与各种不同的群体发生联系。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股东为其投资:需要有员工受其雇佣、为其劳动;需要有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来购买其产品或服务;需要适当的社区为其经营活动提供场地及其它条件;需要政府对其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许可等多种条件,这些都是企业在社会中经营的必要条件。[2]然而社会中的相关群体是不可能无偿向企业提供其所需的,其条件必然是他们可以从这种活动中获取一定的利益。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作为交换,企业必须为这样的相关群体提供一定的利益。这样,双方的活动就构成了一种契约式的交易行为,并且由于双方可以从这种交易行为中各取所需,从而可以使其持续进行。

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当中,不同群体为企业提供不同的支持,也就需要从企业获得某些东西,这些相关群体的行为影响着企业,同时也受到企业行为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其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于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某种对于企业持续经营有重要作用的东西,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行为必然会对企业的目标、战略、行动产生影响;又由于利益相关者需要从获得某种利益,企业的行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对企业有所投入,利益相关者应当从企业活动中获取一份收益,如果这种权益得不到理想的满足,利益相关者就会停止对企业的投入,甚至可能对企业施加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必须获得利益相关者对其不断的“投入”,也就是必须保持与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式的交易关系。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是否继续对企业进行投入取决于他们是否通过这种投入获得了令自己满意的回报。作为企业,要保持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就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回报。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就必须以自身的行为来迎合并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合理合法的要求和期望。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作用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持“股东至上”理论的人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营利并实现股东利润的最大化。这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的最大障碍。“股东至上”主要来源于关于企业的所有者以及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应对谁负责的讨论,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打开另一扇窗,它认为企业是由多个相关利益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认为企业的出资不仅仅来自于股东,而且也来自于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和债权人等。股东提供的是物质资本,其他的相关利益者提供的既有物质资本更有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应该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物质资本。企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实物资本的“集合物”,而是一种“治理与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本质上是各种契约形式的集合。企业的风险不是由股东全部承担,其他的相关利益者也在承担着企业的风险,对于提供专业性人力资本的劳动者来说风险甚至胜过股东,因此,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的所有人。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权利是独立的、平等的,他们共同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利益相关有理论在向“股东至上"原则挑战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3]一方面,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投入专业性资源而期望获取汇报,双方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运营需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就需要争取他们的积极影响,实现对其的社会责任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围绕企业运行活动,与企业共担风险,从伦理的角度,企业也需要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在现阶段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化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帮助我们界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依赖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隐性和显性契约要求,从而实现它的经济和社会目标,也就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足够的财富或价值,并在分配企业新增的财富和价值过程中,保持它们之间的相对公平,以促使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继续成为企业团队的一部分。也只有如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才可能继续保留在企业团队中,并为企业的发展持续注入相应的专用性投资。

四、劳动者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特殊地位分析

员工是企业的最基本单位,企业需要员工辛勤的工作来为它们创造财富,离开了员工的努力,企业将无法生存。企业的所有资源都需要通过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进行加工才能创造或实现价值,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都要劳动者作为载体才能顺利进行,企业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话都需要劳动者担当桥梁,在大多数人的观点里,技术研发、市场销售、公关等都要比人力资本的支持性工作重要,但是劳动者的专业性知识技能、工作状态、对企业的认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转。可以说,劳动者在利益相关者这个运转的集合中处于特殊地位。

(一) 人力资本是企业战略的核心。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基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制定,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及其能量的评估。有效地利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才能,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相对于股东或者债权人对企业物质上的支持,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空间更具弹性,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创造性,日益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关键环节,在组织资源中,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的人力资本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相互依赖,既从单方面要求员工为企业服务转变为要求企业与员工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在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员工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不能像对待物那样对待人,必须考虑到员工的人性需要和个性发展。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员工实现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为员工实现经济效益,提供发展条件,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提高自己的价值,使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也应由从简单人工成本的消耗看成一种投资方式,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企业资产增殖,通过人力投资增加企业的长期效益,即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最大化。

(二) 人力资本可提高企业的绩效。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基本保障,企业绩效的实现是通过向顾客有效的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的。而人力资本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益的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发挥其对企业成功所做出的贡献。现代经济发展正在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过渡,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就必须实行战略性的转化。人力资源所有者必须把他们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作为企业的成果,特别是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从企业战略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杠杆能有效地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对比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资源的投入,物质投入的获得的回报在一段时间内的投入回报比例是一定的,而劳动者投入的人力资本却可以通过技能的熟练应用、主观能动的创造性、满意度和对企业的文化的认可等因素不断产生积极的效应。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将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必须给以一定的诱导和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三) 有利于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和国际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很难有哪个企业可以拥有长久不变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企业创造出某种竞争优势后,经过不长的时间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势。而人的专业技能、主观创造性等素质却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人力资本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所以,正确的人力资本对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扩展人力资本,利用企业内部固有的优秀条件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这个能够吸引到优秀人力资源的条件主要就体现在企业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部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薪酬系统、福利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计划、员工对未来前景的期待值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等都是增强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力,达到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目的的重要途径。

(四) 人力资源的专用性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

公司员工作为一种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专用性。[4]这种专用性将员工个人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他们与公司共荣辱,同患难,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种热情,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员工不仅成为人力资产的所有者,而且成为物质资产的所有者,即公司的所有者。

五、总结

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不能局限于片面的收益增长,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对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社会责任于企业并非社会义务,而是长期发展规划的必然属性。而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运作相互作用中,劳动者居于特殊地位:企业存在于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对内对外都需要面对不同的群体,劳动者的专业性技能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等隐性属性直接作用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劳动者提供的人力资源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体现在企业运转的每个环节;人力资源的投入获取利润相比物质资源投入更具有弹性。所以说,以承担起劳动者的社会责任作为起点,辐射至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

[1]斯蒂芬·罗宾斯著.管理学[M](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2]徐光华、唐子薇.共生观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探讨[J]

[3]徐彻,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J]

[4]O.E.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讲座”[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87.

猜你喜欢
相关者劳动者利益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