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惬自得 如切如磋
——我理想中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2014-04-17 04:55丁海意
教育观察 2014年35期
关键词:教者语文课堂师生

丁海意

(南通市海安县丁所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631)

每个语文教师心底都有一个终极梦想:至少拥有一节让学生刻骨铭心、终身受益,多年之后还津津乐道的语文阅读课。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呢?我想,它或呈现出学生深度阅读的“入神”状态,或表现为学生面露微笑、微微颔首的“默会”情状,或呈现出学生投入“表演”的忘我场面,或表现为师生激烈争辩、智慧碰撞、思维火花四溅的火爆场面……可谓参差多态,各美其美。这样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课堂上始终呈现放松而专注的自主学习状态,教师始终坚持以专业、自觉的态度与学生主体和文本主体展开平等的心灵对话,从而激发出一潭动态生成的阅读课堂教学活水。笔者认为,理想中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教者长期而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者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理想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准备首要是备课,备课的关键是教者对文本的适切解读。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认为,语文教师最大的难处就是面对学生一望而知的文本,要解读出他们一望无知的奥秘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专业的阅读者。只有读懂文本的内在矛盾,读透文本的特殊情境,才能解开文本的个性密码。此外,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的不同,教者在课堂解读时要适当、恰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准兴趣“突破点”,将教者阅读钻研的深度转化为课堂执行的适度。例如人教版将莫怀戚的《散步》选在七年级,解读时要以感恩亲情为“突破点”,培养学生感恩之情;苏教版选在八年级下册,解读时要以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人生“两难”选择时无奈的微妙情绪为“突破点”,培养学生有担当的情怀。

教者的文学修养、文化视野、人文情怀、对学情的充分预判等是“无形”的备课,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它们具体表现为教者对文本的独到见解,与文本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心理的把握,课堂应急调控等。这需要语文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储备。

“洗课”是课前准备的必由之路,即对教学预设的重新打磨,是删繁就简的“减肥健身”。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院长认为,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洗课”,“洗课”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扰,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的普遍感受。”由此可见“洗课”的必要性。

二、学生放松而专注的学习状态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语文老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能向人求助的人际关系,一种让学生能安心学习的氛围,使教室里的关系变得融洽。”这里的“安心”学习就是放松而专注的学习状态,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惬的学习状态。

自惬自得是指放松、满足、畅快,“从心所欲”,是指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逾矩”是指学生要遵守基本课堂秩序,是相对的放松。如果没有这种自惬的学习状态,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有人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这其实还不是真正的“自惬自得”,因为它强调一个“授”字,而学生自主学习之“欲”是无法“授”的,它需要教者精心预设,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一个引爆学生自主学习之“欲”的阅读气场。

自惬自得要求教者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即不苛求别人都和你一样,不强迫别人都向你看齐,反对把教者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它尊重的是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在,说到底,“自惬自得”针对的就是“强迫”“强加”这类粗暴的教育理念。初中生已然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的个体,语文课堂要营造“放松而专注”的氛围,语文教师唯有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来“解读”出文本中“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诱发学生的自主阅读之“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里都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学生求知欲的真正点燃是理想课堂的有效保证。

“专注的自主学习状态”是指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攀登”的学习状态。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特别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心理气场,让学生在“入神”中进入文本内核。而圈点批注式“个人阅读体验”常能使阅读主体陷入深度思考的专注状态,这绝不是所谓的“冷场”。相反,这种“阅读攀登”往往会让学生的内心激情澎湃,带给他们由内而外的感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大“热闹”。正如佐藤学所说:“语文教师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

三、师生专业而投入的对话切磋

师生、生生、师本、生本的互动对话切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理想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具体表现。“切磋”是指师生在互动对话中沉潜文本,互动“默会”的一种学习状态。当然,这里的“对话”是教者用对文本的专业解读接通学生生活实际的对话。

王晋博士认为,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听者。可见,在互动“对话”教学中,教者专业的对话能力,尤其是专业的课堂“倾听”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人说,倾听是教师的基本道德。那么,在理想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者应如何坚守这一基本道德呢?

首先,“形成相互倾听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特别是与教师的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学生发言,教者尤其要仔细聆听,并及时作出真诚而恰切的回应。在这个过程中,教者要敏锐地寻找推进课堂的契机,而不能敷衍了事地“虚假倾听”。否则,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再不会有第二次发言了。只有营造了师生投入“倾听”的气场,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

其次,教者不仅要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还要体味其话语中包含的潜在的复杂想法、心情,这样才能与之产生共感共鸣。当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教者的“预设”脱轨时,教者必须在课堂运行的动态中,及时运用教学机智进行“专业”的调整,衍生精彩,而不能让师生互动对话变成学生“配合”教师的表演。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者的定位其实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这种课堂随机生成的动态资源是语文教学研究难得的鲜活材料,需要语文教师细心聆听,及时利用好这些资源,把握其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准确作出专业的教学决策。这也是“切磋”。

最后,教者要善于“听错”,要能及时听出问题,并作出有温度而又适切的教学评价,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成长。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切磋”。

总之,理想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一定是语文教师用一生的热情去期待,用专业的不断成长去实现的语文人心中的“最美”。

[1]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2] 姚洁韵.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1(1).

猜你喜欢
教者语文课堂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麻辣师生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