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历史资源的重要作用

2014-04-17 04:55
教育观察 2014年35期
关键词:昭阳茅山木船

舒 浩

(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江苏兴化,22570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把乡土历史资源渗透到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兴化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这里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人中之杰,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合理引入这些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画蛇添足”说昭阳

初中历史目前基本上属于边缘学科,学生、家长因为历史在中考甚至在将来的高考中都处于“配角”地位,普遍对历史课重视不够。教育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笔者尝试将身边的乡土历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乡土历史,就是学生自己身边的历史,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传奇人物、民间传说、风土人情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七年级“西周分封制”这一内容时,学生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感到非常遥远,笔者给学生讲述了家乡昭阳大将军和“画蛇添足”的故事:

战国时期我们兴化这一带属于楚国,昭阳是楚国的大将,根据史料记载,楚怀王六年,昭阳征伐魏国,连战连捷,又移兵攻打齐国。齐王大为惊恐,派谋士陈轸游说昭阳退兵。陈轸给昭阳讲了“画蛇添足”的故事,昭阳将军听从了陈轸的劝说,急流勇退。后来兴化一带被封为昭阳食邑,昭阳成为了兴化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人,现在昭阳将军的墓还保存在城区西侧,兴化城因此被称为昭阳镇。

听了这则故事后,学生踊跃发言,列举出兴化许多带有“楚”字的单位名称,如楚水招商城、楚风文学社、楚天学校,等等,这样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于西周分封制的认识,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继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提高人文素养——正直清高的郑板桥

一个人具有正直的品质、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对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兴化建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对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意义重大。郑板桥一生“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笔者带领学生参观郑板桥故居,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家乡历史,感悟板桥先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气节。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门郑家巷7—8号,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的主要陈列包括“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无竹不居”是郑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丛青竹,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他在潍县罢官离去的诗画仍是以竹作为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撷取一枝青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在他的笔下,青竹傲然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通过参观故居,欣赏板桥先生作品,学生被板桥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生活,把学习历史和体验生活融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去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接受思想教育——惊天动地的“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起源于江苏兴化茅山地区,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的形式激发情绪,直抒胸臆。2011年6月11日,是中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茅山号子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传秦灭六国的时候,秦始皇大征民夫,修筑长城,孟姜女寻夫送寒衣,行到山海关,沿途只见衣衫褴褛的民夫抬石扛土,不堪重负。孟姜女见此情景,怜悯之心顿生,叫他们用“哼号”“咳号”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这就逐步形成了劳动“号子”。 茅山籍民夫中的幸存者回到家乡,便将孟姜女所传号子在劳动生产时打起来,果然鼓起了大伙劳动劲头。后来茅山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唱出新编号词来鼓动人民,一直唱到今天,仍久盛不衰。在教学七年级“秦的暴政”和秦长城这些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这段故事,并播放“茅山号子”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加深了对“秦二世而亡”原因的认识,并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因此,引入乡土历史资源,既能深化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又能使学生接受一次思想教育。

四、培养实践能力——名扬中外的“小木船”

小木船制造在兴化市竹泓地区拥有约200年历史,2007年成功申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泓木船已成为兴化的一张名片。笔者带领学生参观竹泓木船文化展览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学生了解了小木船的历史。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地处苏中里下河腹地,在宋代范仲淹任兴化知县修筑“范公堤”之前,该镇曾是出海口,境内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水乡。当时人们一切活动无船寸步难行,特殊的自然环境把人们的命运与水、船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当地制作木船的手工作坊就应运而生,清朝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木船制作工艺,一直流传到现在。展览厅展示了木船模型、木船制作工具、文献资料、木船实物等内容,完整翔实地展现了竹泓木船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流程及各具特色的木船样式,让人领略了木船之乡的独特手工业魅力。笔者又带领学生访问木船非遗文化传承人周永干,了解小木船的制作工序和发展前景,近距离感受木船文化。近年来,周永干在继承木船传统制作技艺和造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研制开发的城市环卫木船、旅游景区画舫、观光休闲木船、龙舟等多种新型木船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学生准备好木材、刻刀、墨汁、尺、铁钉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只小木船模型,要求从式样上有所创新,并对学生作品进行了评比,最后在全校举办一次小木船模型展览。学生通力合作,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一只只虽略显稚嫩但造型新颖的小木船模型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引得一片啧啧称赞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更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课程重要载体之一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抽象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乡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

[1] 陈锋.历史课堂践行活的教育,催得百花盛开[J].课程教育研究,2012(16).

[2] 张嘉辉.试论乡土史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1).

猜你喜欢
昭阳茅山木船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Study of ionic wind based 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of carbon fiber spiral electrode
少林绝学昭阳拳(一)
——释德扬法师演示
飞鱼的夏天
高度重视、有效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
水塘里的木船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