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四个“切勿”

2014-04-17 04:55
教育观察 2014年35期
关键词:满堂新课标语文课堂

顾 萍

(南通市龙潭小学,江苏南通, 226003)

新课程在经历了追求浮华表面的探索历程后,逐渐回到追求价值本身中来,然而,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和“满堂夸”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不少教师重外在形式,轻“双基”训练,导致语文课活而不实;重个性阅读,轻教师引导,使阅读教学走入误区。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探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有效教学植根于精心的预设,切勿“满堂放”

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一些教师矫枉过正,把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忽视了自己引导者的身份,以至于课堂上经常出现如下场景:放弃预设,任意生成,语文课变成品德课、科学课;抛开已定学习目标,放任课堂,导致无谓争论,语文课堂变成辩论会……

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花瓣飘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是不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此时,教师并未从文中“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这句话加以引导,而是对学生勇敢提出这一观点大加赞赏,并打乱教学计划,即兴让学生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一堂课下来,非但没有完成预定学习目标,连文本中小女孩对母亲的爱也被搅得荡然无存。

反思: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大家朗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是想自己读呢还是和你的好伙伴一起读”等语言。这些教学语言往往扰乱了课堂,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却不能切实增加教学效果。这种“放羊式”的课堂教学形式看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实则是信马由缰,缺乏目标,导致学生只能原地踏步,并未真正得到提升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动态生成,并不是抛弃传统预设,而是需要教师更加全面仔细地揣摩文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于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生成,植根于精心的预设,一切矫枉过正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

二、有效教学滋润于精彩的讲授,切勿“满堂动”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讲得少而精,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但有些教师矫枉过正,认为“讲解”是“陈旧教法”的代名词,干脆不讲或讲得很少,甚至那些有难度的课文也不做必要的讲解,语文课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动”。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莫高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找出文中描写彩塑、壁画的句子;2.反复练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话音未落,学生们便一阵忙碌,花了很长时间才确定自己的小组,然后开始读书、画句子、讨论,还有的学生未参与,做着自己的事情,教师则在一边站着。

反思: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一个活力四射的课堂。但是合作学习要有固定的分组,组内的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长、记录员、主要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等应各司其职。合作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而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必须是教学重难点,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需要拿出来讨论。案例中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一目了然,读了课文就知道答案,根本不需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是主观题,每个人的见解不同,何必往一块儿凑,若改成用写的方式,岂不更好?阅读与写作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安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锻炼了他们的动笔能力,一举两得。可见,有效教学来自合理的教学安排,只注重形式上的合作与探究而花费大量无谓的时间精力是得不偿失的。

三、有效教学成长于精炼的提问,切勿“满堂问”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要不得,于是有教师把传统教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案例:一节《学与问》的语文公开课。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提问与思考。然而一节课下来,听课者仔细数了数,发现整节课教师连续问了78个问题,而学生整节课的任务就是忙着为教师的78个问题寻找答案。课后,执教者在说课时认为自己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的充分对话。

反思:初看,这种“碎问碎答”式的课堂,似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其实不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啊?”“好!”“这段话写得美不美啊?”“美!”这类不需经过大脑思考的问题充斥整节课,长此以往,学生少了与文本的对话,不能深入理解文本,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如此,我们语文课堂最终只能培养出来思维层次肤浅、毫无创造能力的学生。因此,有效教学成长于精炼的提问,教师应当根据所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来精心提炼问题,万万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

四、有效教学收获于真实的评价,切勿“满堂夸”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一段时间里,课堂上形式多样的奖励、频繁廉价的表扬之声不绝于耳,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乏评价的真实意义。

案例:教师让学生想象狂风吹过的情景。学生尽情想象,有的还摇头晃脑,两三分钟后,一个学生回答:“一阵狂风刮过,树梢轻轻摆动,几片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花儿向我们点头微笑,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教师听了,带头鼓掌,不假思索地夸道:“你真棒!真会想象!”

反思: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确实,激励性的表扬等积极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理念,但一些教师并未真正吃透新课标的精神,完全不分对象、不看实际情况,一味称赞。如案例中所述,教师完全不顾学生的回答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完全不顾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便不假思索地给予表扬,这种盲目的表扬只会让学生辨不清方向。一位伟人说:“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凡事物极必反,过了头就不好了。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好”“很好”“真聪明”“你真棒”等空洞的评价语言不绝于耳,这样的表扬听多了,相信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积极性可言。久而久之,他们只会变得浮躁、麻木,还会在乎表扬吗?相反,还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对学生充满激情、充满赏识,他的课堂常常响起这样的评价语言:“读得很好,好在声音响亮,这是自信的表现!”“同学们能提出这个问题,真是了不起!”可见,高效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准确而客观,它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要找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出真实的针对性评价。

[1] 余钟琴.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5).

[2] 叶澜.扎实 充实 丰实 平实 真实——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2004(7).

猜你喜欢
满堂新课标语文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幸福满堂
幸福满堂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满堂儿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