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梅
(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上海,201700)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师,笔者经常会有两方面的困惑。第一类困惑来自自身。数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作为一名普通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去教数学?如何制订教学目标才能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吸引学生兴趣?另一类困惑来自外界与学生。“华人学生悖论”:中国教学环境落后,如大班教学,教师中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内容繁多、节奏快,习题艰深,高压力的考试,但这样的环境却培养了成绩优于西方同龄人的学生;TIMSS和PISA提出的“东亚现象”:东亚学生的数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但同时,东亚学生在数学信念、态度、情绪方面的表现有时候是倒数的。[1]有很多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教授数学,却不能真正吸引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枯燥,还是我们的教学手段出了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的产生归根究底是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出了问题。数学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作用等的看法。[2]教师的数学教育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决定着他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观与数学学习的动机和表现。
数学教师常见的教学理念:数学就是解题;数学就是解题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数学就是用一大套法则公式去解题;数学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这些观点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中所占据的比例不小,它们既不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认识,也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这些观点带来的是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只能在题海中埋头苦学,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这严重背离了“培养有知识、有能力、会学习、能应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1]
数学教育观转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行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提高与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学理念的转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同时这种观念也限制了我们的课堂。因为尊重,所以学生都听教师的,课堂慢慢地演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21世纪以来,上海的二期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它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适应课堂的局面,建立起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
现在的教师也的确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这种指导思想并没有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反省一下笔者这些年的教学生活,公开课“作秀”味道严重。这是因为教师还没有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观。其实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但也要注意,教师虽不是主体,但其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任何淡化教师作用的数学教育观都是不对的。
2.教育目标的转变。高考是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们的课堂就教什么;高考什么考得多,我们的课堂就什么练得多。二期课改指出一切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高考,而是学生本身。
数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创造才能,这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惜时间给学生思考,有些创造性的问题并不是能马上得到答案的,这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其次,数学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的能力。现在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是在构建空中楼阁,学生只是学会了做数学题,但是不能用数学思想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要让数学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适时引入一些实际案例,突出数学建模,强化数学实际应用。笔者在进行概率教学时引入了世界杯的主题:设计守门员扑点球的数学模型,并计算扑住点球的概率;世界杯小组抽签问题等。这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手段的转变。现代的教学课堂不再是一根粉笔唱主角了,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PPT、几何画板、Flash等多种软件的使用让课堂生动具体,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但很多教师包括笔者自己有的时候只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只是把板书的内容用多媒体来展示,电脑与黑板无异,这样做其实毫无意义。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某些章节如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析几何、函数等抽象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多媒体既然是辅助教学手段,就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
4.评价角度的转变。学生本身没有好与坏、高与低之分。但是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都会对学生乃至一个学校有好坏的划分标准,而现阶段主流的标准依然是成绩。成绩的好坏只是评价的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多角度的。
(1)全方位评价学生。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只从智育的角度进行评价就有失偏颇。普通中学学生内部成绩差距较大,与外校相比存在集体差距,如果只从单方面评价学生是有失公平的,这样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方面能力可能一般,但是其他方面并不一定就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更优秀。因此,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才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公平评价。
(2)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与事件的评价。传统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其弊端常常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就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内在联系。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取得进步,也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1] 张奠宙,李士锜,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仁义.论数学观、数学教育观与数学教育改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 马岷兴.对中学数学教学观转变的几点建议——从“一元二次方程课堂教学设计”征稿谈起[J].数学教育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