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华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西安 710062)
“禀庆”一词始见于唐代文献,在宋代、清代文献中频繁使用,且多见于诏文、表疏等公文性质的文献篇章。查阅其词义时,各类辞书均未见收录,不能找到其释义。本文试就“禀庆”一词的词义进行考释。
“禀庆”最早出现在崔致远所撰《桂苑笔耕集》卷1《贺封公主表》:“伏以遂宁公主德资元吉,考祥于归妹之占;唐兴公主、永平公主誉洽肃雍,禀庆于降嫔之典。伴嫦娥与独月,分婺女于双星,秀发青春,光浮碧落。”此表所讲为唐僖宗李儇登基后,于某年10月14日封其十一妹为遂宁公主,长女为唐兴公主,次女为永平公主。公主是皇权贵族的主要成员,围绕其身份所设定的等级制度、礼仪制度以及封地、封号等也是十分重要和严格的。此处“誉洽肃雍,禀庆于降嫔之典”两句即是称赞两位公主端庄典雅,深受皇室的福泽,因而得以加封。“降嫔”是说皇室之女下嫁。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可得,“禀”为述语,“庆”为宾语,“降嫔之典”在结构上为补语。显然,“禀庆”两个义素组合为述宾结构,同时由上下文义考察“禀庆”应理解为“秉受福泽”。
从文献中查找资料进行考释之余,还可利用已有工具书帮助释义。“禀”《说文解字·禾部》:“赐榖也。”它的本义是指官府赐人以榖,后引申为领受、承受。如《集韵·沁韵》:“禀,受也。”在阅读古籍的过程中,发现“禀庆”有两种写法,即“禀庆”或“稟庆”。据《王力古汉语字典》:“禀,‘稟’的俗体。”二者为正体和俗体的关系,意义上没有差别,可以忽略书写形式的不同。再者,“庆”《说文解字·心部》:“行贺人也。”其本义是祝贺、庆贺,后引申为福泽。如《汉语大词典》:“庆,福泽。《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通过对“禀”、“庆”两个构成义素的分析,可以确定“禀庆”一词可释为“秉受福泽”。
行文至此,“禀庆”的基本意义已然可得。在查阅、搜集文献资料时发现,“禀庆”这一述宾结构词语在文献中不单独使用,其后经常带有补语。下文将进一步分析“禀庆”后接补语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对其词义进行考释。
“禀庆”后接的补语表示上天,整个结构意为秉受福泽于上天。例如,《全唐文》卷12《降皇太子忠为梁王诏》:“皇太子忠,分景扶木,禀庆天津,早加宠树,礼绝群后。比因朝见,屡陈捴挹,论嫡庶之分,辨贵贱之礼,以贵则皇后有子,以贤则不敢当仁。”此表先对太子李忠大加赞扬,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实为剪除李忠对武皇后的威胁,将太子降为梁王。梁州就在今陕西南郑一带,离长安不远。例中“扶木”即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天津”在古时指银河。可见,此处是指李忠作太子时秉受了上天的福泽。又,卷14《册纪王慎刑州刺史文》:“惟尔使持节泽州诸军事泽州刺史上柱国纪王慎,禀庆星躔,分华帝圃,器表冲邈,轨鉴端凝。业蕴珪璋,艺包文武。”纪王慎是太宗的儿子,以善政闻,后被武则天杀害。例中“星躔”是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在此借指上天。再如,卷25《上圣祖及诸庙帝后尊号推恩制》:“国家文祖神宗,重熙累洽,无为之训垂佑,清净之德在人,慎宁后昆,累承大业。是用钦元符之景命,归清庙之延祥,禀庆真源,光昭圣烈。”“真源”是指真性、本性。自古我国就有君权神授的思想,皇帝治国有方往往被认为是顺应上天的本义,秉受上天的福泽。卷76《封延庆公主等制》:“门下:车服之制,载美周《诗》;汤沐之(阙)遵汉典备光内(阙)等并禀庆绛河,流芳彤管,秾华懿淑,雅志静专。”延庆公主是唐武宗李炎之女,武宗会昌四年(845年)四月获封。例中“绛河”指银河,又称天河、天汉。古代观天象者以北极为基准,天河在北极之南,南方属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称之。由此推之,此处是指延庆公主承福于天。此外,《全唐文》卷85《册魏王佾文》:“咨尔长男佾,通辉日月,禀庆霄汉,荫若木之凝华,派璿源之积润。天姿岐嶷,神授聪明,早彰乐善之规,夙有辨牍之智。”卷132《劝进疏》:“伏惟陛下资灵种德,禀庆至真,故纵惟神,生乃知圣,量包乎宇宙,智周乎品物,群生涂炭,跻之仁寿”。卷781《代李元伟崔京兆祭萧侍郎文》:“年月日,惟灵传芳华胄,禀庆灵源。汉朝辅相之流辉,梁室帝王之遗懿。”宋代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9《除皇帝偲制》:“皇弟、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偲,禀庆仙源,承华宝萼。孝悌得于天性,聪哲见于夙成。”以上四例,“禀庆”后分别接为“霄汉”“至真”“灵源”“仙源”作补语,此四者均表示天空、上天之意。
另外,“禀庆”后接的补语表示皇室、皇恩,整个结构意为秉受福泽于皇恩。例如,《全唐文》卷14《册纪五慎泽州刺史文》:“左卫大将军徐州刺史上柱国纪王慎,禀庆璇源,分华紫极,崇《诗》《书》而轨物,敦教义而明道。入典钩陈,恭肃表于清禁;出膺刺举,宽简洽于名。”此句中“璇源”即是皇族,可见本句中的“禀庆”应是承福于皇恩。又如,《全唐文》卷16《加太平公主实封制》:“太平公主延祥紫极,禀庆彤闱。月至溅宫,下金娥而毓照;星分汉渚,回宝婺以凝资。”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母亲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全天下的公主”。705年,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有功,而受封“镇国公主”。“彤闱”是朱漆宫门,借指宫廷。太平公主获封可显皇恩浩荡,对个人而言也是天大的福泽。《全唐文》卷775李商隐《上汉南李相公状》:“未有鸿雁成行,□□接翼,入共锵金鸣玉,出联大邑高封,拥甲多逾万人,列土尽方千里,政同鲁、卫,地则冉康,方将禀庆于高庙之灵,谁敢不忠于大君之侧!某爰初筮仕,即奉光尘,接班固于兰台,陪束皙于东观。”《樊南文集补编》也收录了这篇文章,并且在“方将禀庆于高庙之灵”之下引用荀悦《汉纪》“是高庙之灵使公觉朕也”作为解释。荀悦所作的注明确了李商隐文中所指秉受福泽于皇恩之义。
“禀庆”后接的补语是大方之家,整个结构意为秉受福泽于大方之家。例如,《全唐文》卷83《授温璋王式节度使制》:“武宁节度徐泗宿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朝议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徐州刺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温璋,禀庆德门,腾辉儒苑,节峻大玉,气敷早春。”温璋是唐初名臣温大雅六世孙,为政严明。温大雅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温大雅与弟大临、大有等俱以文学闻名四海,时人云:“诸温儒雅清显,为一时之称”。“德门”即有德之家,由此可以断定,“禀庆德门”是指秉受福泽于大方之家。
利用述宾结构后接补语这一句式,可以很好地解释“禀庆”秉受福泽的意义,然而文献当中这一结构也有变式。如《宋史》卷134志第87《顺安》:“王门禀庆,帝族惟贤。功存内治,德协静专。”此文是懿德皇后别庙中迎神所奏的乐章。不难看出,这里“禀庆”同样是秉受福泽之义,祈祷上天眷顾,保佑国泰民安。
综上,“禀庆”一词为古代书面语,并且多用于较为典雅、规范的文章之中。它自唐代出现,使用范围不甚广泛,词义并不显豁,经过层层分析,笔者认为,“禀庆”当收录大型辞书之中,解释为秉受福泽。
[1][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唐]李商隐.樊南文集补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丁度,等.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