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导向下建设长株潭低碳城市群的战略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式转移的视角

2014-04-17 01:25赵瑞霞胡黎明
经济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市群能源发展

文/赵瑞霞 胡黎明

一、引言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以快速城市化和加速承接沿海产业集群式转移为基础的,然而,快速城市化同产业集群式转移的进程对长株潭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必须摒弃发达国家在19世纪工业化初期采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而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即实行低碳城市群战略。我们认为低碳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该“集合体”以利用更少的环境资源,产生更少的环境污染,但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为目标。从大的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看,“低碳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更高空间组织形式。

二、碳排放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方式的新标识

从表面上看,碳排放量的高低是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但从本质上讲,更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

(一)农业文明:基于太阳能的低碳城市

在农业文明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主要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在漫长的农业文明里,太阳能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同时,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质有机体内。而这时的城市主要承担了经济过程中的交换这一环节的功能,可以认为它是最为原始的低碳城市,但其运转是低效的。

(二)工业文明:基于石化能源的高碳城市

工业文明的标识是人类对石化能源的发现和使用。在石化能源体系的支撑下,城市形成了火电、石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工业,并由此衍生出汽车、船舶、航空、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行业,这些高能耗的工业都可称之为高碳工业,即石化能源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人们对石化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不在意,事实上,以石化能源为基础的城市工业文明已悄然地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社会,石化能源是以高二氧化碳排放为代价的。人们发现:石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改变了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正在影响着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内在平衡性,同时,石化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生态文明:基于清洁能源的低碳城市群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构建全球的生态文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事实上,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以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为基础构建低碳城市群的动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容量有限性的认识,以石化能源为基础的传统城市工业经济体系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持续增长将超出地球大气层环境容量限制;二是对石化能源有限性的认识,全球石化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反应了资源的稀缺性,同时推动了石化能源的高效使用、清洁开发、节约利用,也给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等的开发注入活力;三是对城市发展趋势的认识,城市发展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社会成本,作为控制大范围生产系统的枢纽,低碳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对能源的高效利用、社会成本集中防治和工业生产的清洁制造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基于清洁能源的低碳城市群是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城市群的发展理念,正在全球范围逐渐获得认同。

三、国外低碳城市群建设的新动向及特征

“低碳”和“城市群”作为两种科学的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然而,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还是刚刚起步。对“低碳城市群”这一范畴,我们除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之外,还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经验。

(一)美国的行动与特征

从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中可以看出,美国冀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协议下,主导全球低碳经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就是新能源政策,而这一政策的执行是以美国的城市群包括东北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经纽约、巴尔的摩、费城到华盛顿的“波士华”城市群,以及五大湖南岸及周围地区,包括匹兹堡、布法罗、奥尔巴尼、底特律、克利夫兰和芝加哥在内的“芝匹兹”城市群为基础的。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低碳城市群规划以能源政策为核心。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积极推动碳排放交易制度。三是从国家的层面倡导低碳消费。四是充分利用民间力量,以“低碳社区”为构建低碳城市群的最小细胞。

(二)英国的行动与特征

英国是低碳城市群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集中了英国四个主要大城市即伦敦、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该城市群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低碳化的行动计划,特别是2007年伦敦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总的来说,英国的低碳城市群规划和行动方案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低碳城市群规划目标单一,即促进各城市总的碳排放量降低,并为此提出了量化指标。二是低碳城市群的主要实现途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三是低碳城市群规划的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四是低碳城市群规划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五是低碳城市群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并重。

(三)日本的行动与特征

日本是亚洲地区城市群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已形成典型的城市群。日本城市群被称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蓝图强调要实现日本的低碳社会,就必须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的低碳化建设为基础。具体来看,日本在低碳城市群的建设的特征主要有:一是低碳城市群目标的灵活性。二是低碳城市群实现途径中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三是低碳城市群规划重点领域的多元性。四是低碳城市群建设的政府主导性。

四、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重点

在中国城市论坛2009年北京峰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内涵发展”战略期,低碳引领城市发展新趋势。其实,在实践中各主要城市群的政策制定者们都已经开始把低碳的理念参透到了城市群的建设中。然而,低碳城市群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用系统的思想全盘考虑,结合各国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出战略构想。

(一)承接低碳产业转移

对于产业转移,学者们已经开始重视其由个体的企业迁移走向产业集群式转移这一新趋势,而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产业匹配的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事实上,我国当前的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进程正呈现出同步快速推进的趋势,但是,目前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实践中,却严重偏离了生态文明的目标,出现了“污染产业集群式转移”、“城镇化不可持续”的倾向。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在生态文明的导向下,在改变传统工业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基本发展逻辑。从产业转移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集群式转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放大效应必须有效治理;从城镇化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构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的全过程必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匹配,这一过程需要有产业转移的参与。

(二)构建低碳产业结构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这主要包括加快农业升级,发展低碳农业;调整工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二是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其三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长株潭城市群轨道交通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生物质能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应用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要抓住全球低碳经济的契机,加速其产业化。

(三)完善低碳基础设施

目前,三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的“五同”建设,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同治”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客观地看,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株潭应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以实现共建共享为目标,重点推进规划体制、管理体制、共建共享机制、融资机制和价费机制等五大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要求,推进基础设施领域政企、政资、政事、事企、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改革不合理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政府角色由基础设施的直接提供者转向促进者。积极构建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产业。

(四)培育低碳消费方式

湖南尤其是长株潭一直有着强劲的消费动力,但是在消费过程中缺乏合理引导,导致一些人在消费过程中自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比如“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等。这些消费习惯和行为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方式是消费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即由奢侈消费向低碳消费转变。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求改变当前一些人的不良消费观念,要倡导低碳消费理念,需从政府、居民、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核心是消费结构低碳化,须遵循低碳消费结构调整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的“三低”原则,使低碳消费成为直接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在理念。

(五)制定低碳发展政策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应当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政策支撑体系:第一,紧跟国家步伐,加强长株潭城市群能源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地方政策体系建设,促进低碳经济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第二,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第三,在低碳城市群战略导向下,加大政府财政引导性投入,建立包括低碳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具体措施的政府投入机制。第四,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对低碳城市群的支持。金融机构需要探索建立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信贷模式,加强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投资。

五、结语

产业集群式转移,是企业“抱团”迁徙的群体性行为,低碳城市群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匹配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二者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可以同步推进。在产业集群式转移与低碳城市群协同推进进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总体战略,可能会导致城市生态恶化、资源浪费、产业失配等问题,甚至对城镇化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外低碳城市群建设经验的借鉴,在生态文明的导向下,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设计具有借鉴意义的战略思路。

[1]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陈彩棉.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之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5.

[3]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4]周媛,彭攀.生态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低碳经济[J].理论月刊,2010,(4):39-42.

[5]赵瑞霞,刘友金,胡黎明.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6):129-131.

[6]乌跃良.国际经验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J].当代经济研究,2012,(04):86-90.

[7]刘友金,胡黎明,赵瑞霞.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1,(3):101-105.

猜你喜欢
城市群能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