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广峰
在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河北省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途径。抓好新型工业化,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事关河北长远发展的关键和要害。
必须调整思路,拓宽视野,把握好以下“十个关系”,打造河北省工业经济的升级版。
第一,既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又要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坚持“有中生新”不动摇,以优化供应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其向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稳固全省的“饭碗”;另一方面,要坚持“无中生有”不懈怠,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
第二,既要倾力打造顶天立地的“航空母舰”、“行业巨人”,又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微型企业。企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石,大企业是实力所在,中小微型企业是活力所在。一方面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大影响的“航空母舰”和“行业巨人”。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在搭建创业平台、优化要素配置、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具体措施,努力使更多群众成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变身为中小企业。
第三,既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全民创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充分调动和激发非公经济发展的活力。
第四,既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不断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又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产权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成果与人才自由流动的激励机制,深化对接产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交流机制,不断优化外部环境,为企业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企业战略与决策、成本控制、财务与资金以及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科学管理,不断优化内部环境,着力打造“百年老店”。
第五,既要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又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互促并进。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将非核心竞争业务外包,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尤其要在延伸制造业产业链上下功夫,打造从研发到生产到零部件配套以及从销售、维修、测试、物流到金融服务的产业链。另一方面,要着力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现代商务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六,既要注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又要着力发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重要作用。河北省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是投资拉动型、速度效益型的,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通过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还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一方面要狠抓投入尤其是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工业规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加强企业管理,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逐步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第七,既要立足现有重化工业格局,又要瞄准重点打造重化工业基地。重化工业是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河北历史地形成了偏重的工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重化工业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河北省现有产业基础,把原材料工业多的优势变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配套企业的优势,走产业延伸、产业关联、产业集群的路子,使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长”出新的产品、新的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另一方面,重点在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布局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化工业产业大项目,并按照循环发展要求,进行循环化改造,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打造类似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重化工业走廊,以此引领和推动河北省重化工业升级。
第八,既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又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支撑和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引擎和提升动力。一方面,要利用工业化发展成果和应用需求,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创新,带动信息技术与设备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全面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工业产品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商务交流网络化。
第九,既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并重,又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为工业化开辟新的空间。两者互相依存、互为动力。从河北省实际看,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都需要加力。一方面,要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重在优化结构、提升层次,进一步把总量做大、把竞争力搞强,为推动城镇化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动力;另一方面,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管理,实现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城市产业聚集力、经济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十,既要紧紧扭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又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河北省面临着加快发展、大气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等繁重任务。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省的目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加快项目引进、扩大市场主体、做大工业规模、提升产业级次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工业发展速度,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的理念,把工业领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运用市场、法律、政策、标准等手段,倒逼企业走“低碳、循环、绿色”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双赢。
在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的情况下,工业转型升级只有抓重点、攻难点、造亮点,才能纲举目张、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应重点做到以下“十个一批”。
第一,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河北省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引导各行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地位的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容量、整体素质、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河北来讲,只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实现“调强增量、调大总量和结构转型”的多重目标。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在发挥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在防止产业同构、结构性过剩、技术引进陷阱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河北省专项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扬长避短,集中突破,大力发展具有河北省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若干领域尽快取得突破,跻身国内乃至世界前列,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限制淘汰一批落后产业产能。落后产能过度依赖物质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效益低下、挤占市场,严重制约了我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腾笼换鸟”,是解决河北省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要严格落实“6643”过剩产能压减任务,加强政策指导和规划引导,为未来的发展腾出资源空间、土地空间、市场空间、人力空间,发展高质、高端、高效先进产能,促进大气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做大做强一批工业聚集区。工业聚集区是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汇聚点,是项目落地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摇篮。要围绕做大做强临港新兴产业集群板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板块、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板块、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集群板块四大重点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各地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着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全面提速工业聚集区建设进程,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五,发展壮大一批规模企业。没有一批规模企业的不断涌现和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就难以快速扩张;没有一批规模企业做后盾、做龙头,经济发展的基础就不稳固。要继续加大对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特大型企业集团的政策性倾斜和协调服务力度,确保土地、资金、能源、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企业汇集,促进其扩充总量、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对规模较大、有良好基础和较强实力并已进入成熟期的年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大型企业,应重点引导其抓好技术升级和产品开发,尽快进入新一轮成长期;对开始进入成长期、自身有一定融资能力但规模偏小,年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大型企业,应重点引导其形成特色,扩充市场份额;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极具成长潜力的创新型、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年营业收入超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小巨人”企业,应重点协助其解决资金困难,帮助其提高融资能力,促其快速成长。
第六,兼并联合重组一批重点企业。要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将有利于企业统筹配置国内外和上下游资源,集中各类创新要素,促进优势互补和产业链接,并在产业再分工中赢得主动,实现“核聚变”效应。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推动,大力实施企业战略重组,坚持“改一家活一家、改一家大一家、改一家强一家”的方针,以资产、产业、技术和资源重组整合为主体内容,重点抓好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工作,尤其是鼓励重点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促进各类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
第七,重点上市一批先进企业。从经济发展层面看,推进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境内外资金,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产业层面看,推进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企业层面看,推进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股份制改造和资金筹措,是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实现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是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河北省应加快制定出台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鼓励措施,按照“改制储备一批,辅导申报一批,上市发行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的工作思路,厚基础、排梯队、扶重点,形成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场外交易市场“多板齐上”的生动局面,力争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有较大突破,并早日消除空白县(市)区。
第八,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壮大一批“小而优”、“小而强”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为目标,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为支撑,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尽早步入发展快车道,不断放大和倍增企业规模。当前,要加快制定出台河北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力争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标杆企业、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第九,积极引导一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在民营经济,但希望也在民营经济。要遵循“制造与创造融合、传统与新兴并重、二产与三产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引领驱动效应,引导更多传统产业资本实施二次创业,转向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转向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等“微笑曲线”两端,实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把河北打造成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为此,必须实施区别性的特殊政策。比如,实行各级党政领导会见企业家制度,让企业家随时可与领导交流谈心;建立慰问企业家制度,把贡献突出者纳入党委政府年度慰问范围;制定河北发展功勋评比办法,根据贡献大小颁发不同层次的“河北发展功勋奖章”,对年纳税额累计全省前50位的企业家,在省主要媒体设立光荣榜广泛宣传,年纳税额累计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家可出席“两会”等重要会议和庆典,对年纳税额累计达到较大数额的企业家,可在城市醒目位置立功勋碑,以其名字冠名道路、桥梁等,让企业家有荣誉、有地位、有动力。
第十,倾力打造一批产业人才。应围绕实现人才培养引进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互促共进,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巨人计划’、技能大师培养工程、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人才、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重视培养现有人才,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创二代”,努力培育一批闯劲足、思维新、能力强的新生代企业家;着力抓好技工队伍建设,加紧造就一支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技工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培养选拔熟悉工业经济的干部充实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增强政府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加快构建本地人才脱颖而出、外地人才源源流入的良好机制。
加快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省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苦练内功、强筋壮骨,切实增强抓工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应重点做到以下“十个更加突出”。
第一,更加突出解放思想这个核心。经济发展“无工不富”。要深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河北跨越崛起,重点在工业、出路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也在工业”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省”作为河北绿色崛起的主导战略、核心战略,以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为突破口,以工业化带动和推进城镇化、带动和支撑信息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使命意识,大力倡导“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但求所得”的观念,必须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等狭隘观念,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等短视行为,要在全社会形成“工业为先、工业为重、工业为大”的共识与氛围,形成加快河北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更加突出“规划引领”这个前提。科学规划是引领、是龙头,只有科学规划,工业强省战略才能迈上科学发展的轨道。要尽快出台河北省《工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细化工作举措。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工业聚集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不断健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体系,形成各产业、各行业规划相结合,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预见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大规划落实和执行力度,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分析工业经济发展动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按照年度细化分解任务,确保以科学规划、组织领导的高起点,拉开工业经济发展的大骨架,以科学规划、组织领导的高质量,引领河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第三,更加突出“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工业强省,说到底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要坚持“项目为王”,善于从自身优劣势的转换中去发现好项目,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中去捕捉好项目,从产业链的延伸中去开发好项目,从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取向中去运作好项目。特别是精心抓好对河北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使全省工业产业和技术升级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分别实现突破,以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发展集约,以项目带动工业投资增长、发展提速、质量提升、后劲增强。要认真做好项目谋划、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尤其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对各设区市、各部门分包领导晒“成绩单”、亮“排行榜”,尽快把招商引资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着重推进“四个转变”,即从单纯追求招商引资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从单纯引进资金向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机制相结合转变;从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优化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技术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商会招商、企业家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转变;从招商引资以政府部门包办向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相结合转变。
第四,更加突出要素保障这个基础。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资源要素制约常态化背景下,必须创新思路,科学破解要素制约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坚持“开源节流、有保有压”,做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四两拨千斤作用,突出政策扶持重点,科学确定各类工业扶持项目,通过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大技改项目建设、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已签约重大产业链项目落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扩大投资。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健全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快金融创新,积极引进私募基金、信托等创业投资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债券,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应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征信系统,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加大用地支持力度。落实工业供地动态储备制度和集约用地奖励机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注重采取调剂、盘活、置换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内部挖潜,优先保障大企业、大项目及新兴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同时,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强对水、电、气等资源的科学配置,完善应急预案和综合协调机制,增强能源保障的有序性和长效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当前,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监测,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发展态势和重点企业运行状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应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第五,更加突出科技创新这个根本。在市场经济中,拥有技术即王者。实践证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逐步转变的过程,科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明显递增。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足,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产业技术研究和专利技术创造,集中力量突破若干新兴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形成创新成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慧的“大脑”和强健的“心脏”。应在突出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营造社会氛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研发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为载体,加快钢铁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联合体建设,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科技研发能力积累,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和水平。
第六,更加突出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尤其要发挥好政府对调整工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坚持引资、引智并举,“引进来”、“走出去”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特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进项目质量,优化引进资本结构,在加大优质增量投入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使总量扩张的过程同时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能力、增添发展后劲、推进转型升级的过程,借助外力加快工业发展。
第七,更加突出企业主体这个依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既是扩大投入的主体、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省,就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中心。要重点引导企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自身的发展,把握市场趋势,制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长期产品开发、项目投入、品牌创建等目标,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领域,加快战略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明确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的具体措施。针对河北省既有企业,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强引导。一是把创新作为企业壮大发展的动力,针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技术瓶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标准,促进企业从“制造”向“创造”、“智造”迈进。二是把“补链”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产业链观念,打破区域、行业和企业界限,促进产业上下游间、不同产业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和互动,促进企业不断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三是把招商引资、向外转移作为实现企业“蝶变”的途径,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对接联系以及与非洲、西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一方面,通过转让经营权、转让资产权益、出让股权等多种形式,吸引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另一方面,通过与境外合作伙伴合资建设等方式,加快推进河北省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实现企业“化蛹成蝶”。
第八,更加突出品牌建设这个抓手。品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重点产业甚至是一个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要围绕“走出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发展之路”,以优势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健全品牌培育数据库,加大品牌培育、扶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品牌扩张和品牌经营,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奖及省级品牌等,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社会公认度和竞争力的“河北制造”品牌,实现企业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根本性转变,使品牌经济的总量不断壮大,份额不断提高。当前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以产业特色明显、集中程度较高的县(市)区、工业聚集区为主体,大力推进区域性、专业性商标品牌基地建设,提高商标品牌资源集聚度,放大品牌集群效应。二是加快商标评估机构、商标交易市场和商标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运用商标权投资入股、质押融资,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三是引导支持企业使用自主商标品牌,并购海外知名商标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稳步提高自主商标产品的出口比例。
第九,更加突出优化环境这个引擎。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环境的竞争。加速推进河北省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环境优化,不断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一方面,应“让基层放开手脚抓发展、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消除一切阻碍工业发展和投资创业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执法。
第十,更加突出考核督导这个导向。考核督导工作是各项决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增加大企业培育、企业上市、品牌打造等加分项目和加分幅度,体现差别化考核原则,强化增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同时,应把“谋工业、抓工业”的绩效作为考察领导干部个人和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干部奖惩和选拔使用挂钩。另一方面,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新型工业化的进展情况,周密谋划安排工作计划,细化任务书和时间表,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挂图式作战,确保工业强省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