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三个维度

2014-04-17 00:04秦晋芳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性中华民族维度

秦晋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1)

中国梦的三个维度

秦晋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要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必须科学分析中国梦的三个维度:中国梦的宏观维度是世界梦,中国梦的中观维度是民族梦,中国梦的微观维度是个人梦。

中国梦;世界梦;民族梦;个人梦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理想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向往、目标和追求,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追逐与实现梦想的历史。因此,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科学分析中国梦的三个维度。

一、中国梦的宏观维度——世界梦

世界梦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构想,是对世界未来要达到状态的愿望和向往。世界梦是中国梦的世界关怀和世界情结,是在横向上对中国梦的延伸与拓展。从世界梦的内涵来看,世界梦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着世界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诸多对世界秩序、国际规则和世界发展前景的论述。

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世界构想。世界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这个理念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了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世界大同的理念要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互爱互助,消除纷争,建立没有战乱的大同世界。

第二,“和合”的世界秩序。“和”的概念,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提出。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婴指出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这就是说“和”是一种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和谐状态。《国语·郑语》最早出现“和合”一词:“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和”“合”联用,不仅突出了不同要素组成中的融合作用,强调了矛盾的事物中和谐与协调的重要性,而且成了不同要素融合最为理想的结构存在形式。在“和合”的世界中,不同民族、国家之间要做到“君子和而不同”,保留差异,倡导共识,和谐共处。

第三,共存共赢的国际准则。老子的《道德经》说:“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大国应当以谦和取得小国的依赖,小国应当以谦下取得大国的合作。人类唯有从相争相残转变为和衷共济,共存共荣,人类社会才有希望。

(二)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着世界梦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践行着中国的世界梦,为世界梦的实现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不断推动世界梦以更快的速度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访美期间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当代外交奉行的“和而不同”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并在联合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谐世界”成为建立全球国际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的指导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习近平同志继续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中国梦与世界梦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通过中国外交的不懈努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逐步建立,中国的世界构想和世界发展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和接受,世界梦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二、中国梦的中观维度——民族梦

民族梦是中华民族在民族兴起、壮大与发展的过程中,对民族未来走向与发展目标的较为清晰的认识、理解和规划。在我们多民族国家中,国家是我们各个民族共同的政治屋顶[1]。因此,民族梦就成为中国梦的核心,是对每个中国人梦想的提炼与升华。民族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民族梦具有时代性

民族梦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梦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是不同的。

近代以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梦具体表现为民族独立之梦,即摆脱帝国主义及其扶持下的封建军阀的奴役,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民族独立、自治和自决。民族独立之梦具体又表现为维新改良之梦、国家统一之梦、民族独立之梦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巩固国家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民族梦主要表现为民族富强之梦、国家统一之梦、政治民主之梦、社会和谐之梦等。其中,民族富强之梦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民族富强之梦又可以划分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之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梦、全面小康之梦、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梦等。

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梦的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应该进行具体理解与分析。当然,这些梦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也正是这一个个的梦想构成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

(二)民族梦具有稳定性

民族梦是中华民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发展的长远梦想和规划。民族梦一旦确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改变甚至放弃,反而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中更加坚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帝国列强欺凌、民生凋敝,中国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割地赔款、丧失主权,内部封建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生灵涂炭,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他们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才能振兴中华,于是确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

民族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比如实现现代化之梦,这是一个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追求的百年梦想。从洋务运动到实业救国,从戊戌变法到建立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到“三步走”战略,为了实现现代化,几代中国人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三)民族梦具有特殊性

中华民族的民族梦受到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性的影响,并与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有密切联系。近代以来,民族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具体表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国的民族梦与美国梦、非洲梦、德国梦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就是都追求民主、人权、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观念。当然,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石毓智先生把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归纳为七个方面,即“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2]。特殊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了中国梦的特殊性,使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在价值取向、发展轨迹、追求目标等方面表现出极大不同。

三、中国梦的微观维度——个人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个人的梦是个人在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生存环境下,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家庭、发展等方面设定的愿望与追求。个人梦是中国梦的微观表现,是中国梦在个人层面所表现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个人梦是不尽相同的,主要由个人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职业类别、生活经历、社交群体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个人梦也有共性,主要分为物质层面的追求与精神层面的追求两个方面,即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层次的提升。通过个人梦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个人梦的实现相对容易

个人梦是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发展等方面设定的目标与追求,能够通过个人努力,逐步实现这些追求,从而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相对于民族梦、世界梦而言,个人梦经过主体的不懈努力,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可以实现的。个人梦的实现周期一般比较短,有五年的、十年的、一生的等等。

通常情况下,个人在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前,会比较理性地衡量自己的现状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计划,以保证梦想能够顺利实现。另外,个人也只会在自己的生命周期之内规划梦想,设定奋斗目标,并努力使之实现,一般不会超越自己的生命周期。因此,个人梦的实现相对容易。

(二)个人梦与人性需求密切相关

个人梦是围绕人性需求实现的梦想,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按照马斯诺的人性需求理论,“人的动机活动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各种基本需要依其力量强弱或优先性的等级排列,驱动这个组织的主要动力原则是:健康的人的更有力量的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需要便会出现。”“人性就是按这个顺序由低级到高级逐个实现,前一个需要的实现是后一个需要实现的基础。”[3]

每个人人性需求确立和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梦实现的过程。人性需求中包含了生存欲、占有欲、责任感、同情心等要素,“这些要素既是类的人性要素也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个体性之中,由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生活背景相异,人性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这就决定了人性的实现不是同步的。”而与人性需求密切相关的个人梦的具体内容也是有差异的,个人梦的实现也不是同步的。[4]

(三)个人梦具有多变性

个人梦的实现是比较容易的,这就决定了个人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当一个梦实现了之后,个人就会设立新的目标与追求,继而开启一段新的追逐梦想的旅程。另外,个人梦与人性需求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个人最先设立的梦想是为了满足较低层次的人性需求,当这个需求实现之后,个人又会按照更高层次的人性需求为自己设立新的梦想。因此,个人梦具有多变性,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设立与实现的过程中,个人才不断得到成长与进步。

世界梦、民族梦、个人梦是中国梦的三个层次,民族梦是对个人梦共性的提炼与升华,世界梦是对民族梦的延伸与发展,民族梦是中国梦的核心。从进程来看,三个梦是同时进行的,个人梦最短,仅限于人的一生;民族梦次之,涵盖民族的历史;世界梦最长,横跨整个人类的历史。从实现的难易程度来看,个人梦最易,民族梦次之,世界梦最难实现。

习近平同志在观看《复兴之路》时把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总结为追求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其实整个中国历史也同时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梦想轨迹史。只要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

[1]周平.论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治理[J].晋阳学刊,2013(6):106-115.

[2]石毓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J].人民论坛,2013(14):46-47.

[3]Abraham H.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 Second Edition.New York:Harper&Row,1954.

[4]武加福.论党性与人性的契合[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1):89-92.

(编辑 张瑛)

D61

A

1673-1808(2014)01-0012-03

2013-07-04

秦晋芳(1975-),女,山西晋城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人性中华民族维度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光的维度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