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现代化国家

2014-04-17 00:04陈世阳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主现代化国家

陈世阳

(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北京 100084)

试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现代化国家

陈世阳

(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北京 100084)

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是国家形象塑造中最核心的要素。它是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他环节和要素起主导作用,指示着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向。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顺应了历史和时代潮流,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同时符合良好国家形象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形象本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国家形象目标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

国家形象塑造;目标;现代化国家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要素和环节。目标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它是全过程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运动的归宿;对其他环节和要素起主导作用,指示着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向。因此,要探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首先需要明确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这个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中国明确国家形象塑造目标的必要性

中国游客海外不雅行为的曝光,中国海外经营者屡遭抗议的报道以及中国海外形象并未显著改善的调研报告,凸显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批评部分中国游客素质和修养还不高,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旅游景区乱刻字、过马路时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常常遭到非议,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1]据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23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世界广播服务部门委托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加拿大著名的民调公司——环球扫描(GlobalScan)最新的年度国家排名调查显示,在21个被调查的国家民众中对中国持积极看法的比例为42%,比去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而对中国持消极看法的比例达到了39%,比去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在连续几年保持上升之后,中国的排名跌至自2005年该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点,排名第九。[2]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不清晰,未能向国际社会传递统一、明确的国家形象信息。目前关于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中国政府并没有统一的定位。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2月26日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描绘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目标:继续向世界说明、展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继续向全世界说明、展示中国人民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展示中国人民为维护安定团结和实现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形象;继续向世界说明、展示中国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3]1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开展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树立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形象”。[4]3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的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公共外交,努力引导国际舆论客观看待我国发展,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汤光鸿认为,不怕鬼、不信邪,改革开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邻为伴、与邻为善,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站在民主、正义、进步一边,就是中国目前的总体形象。[5]19有的研究者将某一特征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例如认为“和平崛起”或“负责任大国形象”或“和平、发展、合作”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1)

国家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的主体、客体、受众以及诸多环节,需要有明确一致的目标指引、统领整个过程,以便提高传播的效果。国际社会不同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中国,不断建构和解构中国的形象,而中国悠久的历史、多元复杂的民族与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面貌增加了国际社会解读中国的难度。因此,中国有必要明确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主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致的信息,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和认知。此外,国内众多主体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中,既有政府机构、企业组织、民间团体,还有个人。2009年11月23日,中国四个行业协会推出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投放到CNN上播放;2011年1月17日开始,国务院新闻办筹划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展示。2011年上海成立公共外交协会,聘请姚明为副会长,对外传播上海市形象。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中国企业和中国人以不同形式向世界传递着多元甚至冲突的中国形象。而国内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形象塑造的领导、协调机构,这就非常需要用明晰的国家形象目标引导、规范不同主体的对外行为,减少负面、干扰信息,在国际舆论中树立统一、积极的中国形象。

二、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目标的原因

第一,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变化过程[6]1,发端于欧洲,后扩散到全球,各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到这种潮流中,导致人类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行为等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化是人类的共同任务与使命;如何克服和超越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弊病,实现全球可持续、均衡、和平发展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因此,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目标顺应了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潮流,易为世界认可和接受。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民族复兴的历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共识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国富民强。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路径在哪里?答案是现代化。通过现代化,实现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建立现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制度。百余年来,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无不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后,这个目标又进一步明确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因此,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是对过去170多年中国人追求的目标的写照,也是未来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能最大限度获得国内外中国人的共识,凝聚共同的意志和力量。

第二,符合良好国家形象的要求。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各国普遍的目标。何为良好的国家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国际公众对一国国家形象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趋于积极。在当今国际社会,良好的国家形象应具备以下要素:现代身份、综合实力、国际贡献、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

一是现代身份。国际社会对现代国家的身份要求是:开放的、法治的社会,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到国际社会网络中。这种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国际政治社会化的要求与方向,体现了国际政治文化的核心精神;[7]94二是综合实力。国家形象是对国家实力的反映。国家实力构成了国家形象的客观基础;三是国际贡献。国际社会中,国家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为国际社会的维系和发展做出贡献;四是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国际制度、世界秩序成为衡量国家形象的主要指标。一国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需要遵守国际制度和国际政治文化。

中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与以上四个要素是一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印证了这一点。开放、民主、法治、市场的身份要素进一步确立和内化。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成为国家战略和全民共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基层民主、党内民主逐步展开;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战略,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市场体制成为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特征。其次,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国际影响显著增强,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最后,中国以一种“负责任”的国际态度对待自身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主动参与国际制度,融入世界。迄今为止,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7]23因此,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目标,符合国际社会对良好国家形象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

第三,体现了国家形象本质。以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形象塑造的目标,是由国家形象的本质决定的。国家形象本质上是一种主观认知,是受众对一国实际情况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因此,国家形象目标的确定应反映国家实际情况。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最重大的现实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实践。3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的面貌和形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和今后中国仍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现在和未来决定中国形象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客观存在依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

国家形象本质上还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是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中国的真正崛起是包含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是包括国家形象等软实力在内的全面建设。而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影响力和发展环境。因此,国家形象塑造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自然要服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以现代化作为其目标。

三、现代化国家形象目标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是中国不懈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树立了建设现代化国家形象的目标,并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这个目标的内涵。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化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四个现代化;在1980年代,现代化的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到了1990年代后,这一目标就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是新时期和未来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这个目标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根据党和政府的文件以及相关研究,这个目标的内涵和要求具体表现为:富强即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意味着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意味着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经济质量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50年,中国经济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农业占比可能在4%左右,工业比重不到40%,服务业应在60%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前40名,甚至名列前茅。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8]26-27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与核心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民主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完备,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到2050年,中国要建成民主、自由、平等、高效的现代政治文明,实现人人平等,人人享有体面的生活。[8]27

这里所讲的“文明”是指思想文化、社会和生态的进步与先进,包含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先进与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特质和价值追求,更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到2020年,中国的文明发展就具体表现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何传启认为,到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文明水平将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生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文化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进入世界前20名;社会现代化:养老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达到80%左右;大学普及率超过80%,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生态现代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9]202

“和谐”是人类新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发展模式[10]。和谐理念一方面体现为对内追求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11]另一方面体现为追求和谐地区、和谐世界。这是和谐社会的自然的对外延伸。“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种道路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总之,以“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体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多维统一,有利于凝聚中国人的共识,整合协调不同要素,赢得世界的认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注释

(1)冯霞,尹博.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北京社会科学,2007;王生才.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与大国形象塑造[J].高校社科动态,2007;青岭,李爱华.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6.

[1]汪洋副总理呼吁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20/c_124737296.htm.

[2]Views of China and India Slide While UK’s Ratings Climb: Global Poll[EB/OL].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 pipa/articles/brglobalmultiregionra/734.php?nid=&id=&pnt= 734&lb=.

[3]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站在更高起点上把外宣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1999-02-27(1).

[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7-03-18(1).

[5]汤光鸿.论国家形象[J].国际问题研究,2004(4):22-24.

[6]钱乘旦.世界现代化的历程·总论卷[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7]杨洁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纪念新中国外交60周年[J].求是,2009(19):18-24.

[8]何传启.2050,现代中国什么样[J].时事报告,2013(1):26-27.

[9]郭树勇.大国成长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0]徐统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素探讨[J].晋阳学刊,2005(6):33-36.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4(1).

Analysis On the Goal of Shaping China’s National Image:Modern Country

CHEN Shi-yang
(the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The go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it plays the leading role to other aspects and elements,indicating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image shaping.Modern country as the target of China's national image is complied with the trend of the history and the times,gains the maximum extent of consensus,and it conforms to the criterion of good national image,also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national image.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modern national image target is“prosperity,democracy,civilization,progress,harmony".

national image shaping;goal;modern country

D035

A

1673-1808(2014)01-0004-04

(编辑 张瑛)

2013-09-28

201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略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项目编号:12CXW037)阶段性成果。

陈世阳(1977-),男,湖北十堰人,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传播、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民主现代化国家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