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云,张歆柳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基于“国培计划”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实践探析
——以某“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
刘洁云1,张歆柳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而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则是教育教学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通过“国培计划”关注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充分发挥“导师制”互动交流作用,重视教师实际研究训练,完善、做实“后续行动研究课题”指导工作等实践探析,从而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的高质化。
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国培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50-56国家为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质量,从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全力推进以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承担和实施了各类培训任务,并不断总结和创新发展培训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各方面能力为主要任务。2013年,西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承担“宁夏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特色是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都是一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都有出色之处。但是通过需求调查发现:首先,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成为此次培训的重要任务;其次,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学生成长、学习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的重要保证[2]169-174。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为完成此次培训任务,在总结多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关注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互动交流作用;重视教师实际研究训练;完善、做实“后续行动研究课题”指导工作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从而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的高质化,为教师培训提供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和参考。
(一)关注受训教师培训需求,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前提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有着各方面的需求,了解教师的需求对教师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培训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主要任务,实现参训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质的突破,在培训开始之前完成对参训教师的需求调查。
通过对参训的128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其中小学数学教师72名,中学数学教师56名)调查发现,数学教师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需求最大,90%的教师都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提升自己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通过对受训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教育教学研究,从而导致一线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分析需求调查表可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忙于教学工作,缺乏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也没形成从教育教学中发掘问题的意识;其次,教师缺乏实施研究的理论指导、写作研究论文的重要方法,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能力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及课程,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
教师培训课程是培训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是根据教师需求精心设计而成。此次课程设计按照培训的目标和理念,依据以往培训的经验以及教师需求,通过培训课程小组讨论研究最终形成[3]。此次培训课程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与方法研讨、课题研究与选题专题讲座、文献查阅、导师论文指导、论文与课题汇报等课程。这些针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独特性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按照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设计的,与以往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大区别。教师在通过量身定制的课程培训后大多能以具有研究意识、问题意识、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身份出现在教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质的突破。因此,培训中精心地设计培训课程,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导师制”互动交流作用,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教师自身而言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从量到质的突变过程。但是在短短的培训时间中教师很难从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中完成从一个教学实践者到教学研究者的身份转变。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成功、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此次培训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制“导师制”培训模式。以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的教师资源为主,将参训的一线教师分成八个小组,由具体的八位导师进行指导,完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及身份转变。
在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通过导师指导,在与导师互动交流中完成论文、课题的选题,论文的构思及写作。在与导师的思想碰撞、交流过程中学习导师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导师从理论视角指导参训教师完成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使一线教师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这样的互动交流,一方面一线教师为导师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源,让导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换为具体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导师在完成研究的同时也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的策略,从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导师制”互动交流的作用,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教师实际研究训练,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有力支撑
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除了培训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培训获取好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相关研究[4]。为此,此次培训更加注重受训教师的实际训练,通过教师实际的研究使教师真正掌握研究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此次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对教师系统地讲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选题、写作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现等,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质的突破,为研究型教师的塑造提供有力支撑。在此次培训中为了使教师教学研究这项基本功落到实处,培训方案要求,通过教学研究系统课程的学习,受训教师必须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完成一篇结业小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结业。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不但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研究训练的机会,而且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完善、做实“后续行动研究课题”的指导工作,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有力保障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5]。以往培训更多的是培训完成之后培训方就不再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脱离了培训这个大的环境之后又被打回了原型,对教师能力的长足发展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此次培训,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基于教师终身学习,终生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提升的发展模式。
此次培训,在培训方案中就明确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的“后续行动研究课题”,通过学习和导师指导完成课题的设计。然后,在结业后的一年时间完成该课题的相关研究。这样安排的意图主要是使教师通过培训掌握研究方法后,在培训结束后继续进行课题研究,使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模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对教师的能力提升有了重要的保障。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在完成“后续行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培训方还安排课题中期考查调研工作,让受训教师和指导教师建立长期的互动交流,并能在专家指导下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教师培训是一个需要缜密设计的系统,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模式是培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上述基于“国培计划”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实践探析,总结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提升可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这种能力的提升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再通过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进行相应的研究才会使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有质的突破。这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双方的合作与配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取得成功。
(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靠双边的互动与参与
在培训中采用“导师制”的培训模式,这相对以往的培训模式是一个创新。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使培训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参训者与导师的互动交流,对参训者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指导教师的研究经验也为参训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给参训者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后续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导师与参训者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实际训练
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际训练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教师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并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转换为研究问题,通过实际的写作训练才会有能力的提升。此次培训中针对这一问题,给教师更多的训练机会,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有了更近一步的提升。
(四)提升教学研究能力需要后续跟踪
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并不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培训后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才是重要的。为此,在培训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对教师的后续跟踪。通过与教师建立研究指导的后续服务,时刻了解教师的研究动态,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并安排定期的跟踪调研,听取研究者的研究汇报,通过进一步的互动交流,帮助研究者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上得到真正的发展。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杨利平.强化“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努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2):7-8.
[4]毕渔民,冯莉.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7):14-16.
[5]李瑾瑜.基于伙伴协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尝试与省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20-24.
(编辑 申嫣平)
G451.2
A
1673-1808(2014)04-0099-03
2014-04-12
刘洁云(1989-),女,山西临汾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张歆柳(1988-),女,山西寿阳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