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人,邵红宇
(1.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4;2.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9)
高校图书馆座位管理是近几年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问题的主要症结是占座行为屡禁不止,即使采用数字化座位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使原本就紧缺的座位资源利用率降低,而且在大学生中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影响,这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负面影响。座位作为图书馆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其分配公平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每个学生的个人利益,更能体现公共资源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本文尝试从竞争与公平的角度审视现状,从管理理念与方法两方面的借鉴与创新来解决占座问题,使座位使用良性化。
占座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包括座位使用权的获取和座位使用权的行使两个阶段。部分探讨占座的学者将此作为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的对策的效用值得商榷。因为使用权的获取与使用权的保留两者明显不同,前者重在规则的制定,实施时间较短,后者重在行为监管,实施时间较长,前者易后者难;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后者执行结果影响前者的实施。作者对39所985高校及部分普通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查阅,现行的座位管理制度高度一致,本文根据查阅结果将占座行为定义为:已获得座位使用权的个人在不使用座位时用物品等保留该座位使用权超过20或30分钟的行为。通俗的讲占座就是在图书馆占着座位,人却在其他场合从事其他活动。这种一边拥有座位使用权占而不用,一边看着空座位而不能用的现象,不仅降低了座位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不满情绪。尽管管理者普遍实施了具有惩罚性的管理措施,但占座行为仍普遍存在,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竞争是两方或两方以上的个人或集团在一定范围内为争夺他们共同需要的对象而展开的较量的过程[1],并产生各主体获取不同利益的结果。座位管理竞争主要体现在座位使用权的获得上,具体表现为谁先来谁先分配到座位的使用权。当需求座位的学生人数少于座位数时,人人都可以获得使用权,这时竞争并不明显;当需求人数大于座位数时,竞争趋于明显,后来者无法获得使用权,要想获得使用权,只能在下一次座位使用权分配时比别人早到图书馆,竞争趋于激烈,直到部分人放弃需求,最终达到需求人数与座位数的动态平衡状态。由于获得使用权竞争比较激烈,大家都不愿意轻易放弃已获得的使用权,占座行为出现,座位易主越来越少,一个座位一天由一个人使用,图书馆座位成为少数人的用品,获得使用权的恶性竞争出现,座位分配的公平性受到了挑战。
基于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行为表现。有学者对学生占座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场统计,认同占座与反对占座的比例分别为37.2%和19.2%[2],实际座位使用率与占座率分别为41%、51%[3],这种消极行为多于积极行为的现象表明现行的座位管理无法让多数大学生产生公平感。基于国内学者的公平定义,公平就是利益实现方式的公正合理,其具有的特征之一是这种方式只允许成员之间在利益获得上存在合理的差距[4]。座位管理中的获利是座位使用时长,那么现行的管理制度产生的获利差异合理吗?图书馆座位数与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可用来衡量座位资源的稀缺程度,也可用来观察管理制度的公平性,这一比例散见于诸多论文,大多数在1∶7至1∶15之间。以现行的座位管理制度,在图书馆开馆时获得座位使用权可以使用一天即约15小时的座位,从时长角度看每日竞争获利差异为15∶0,从使用图书馆座位人数看每日竞争获利差异为1∶6至1∶14。依这两组数据可见,管理制度使竞争优胜者的获利达到了最大化,对于稀缺性公共资源的分配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公平性确有改进空间。
图书馆座位作为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稀缺性等特征[5],座位管理制度要体现这些特征就应具有共享性、有限性。共享性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使用座位资源,即便是竞争获得使用权的条件下;有限性就是对座位使用时长、次数等做出限定,比如每次使用不超过5小时、每天只能拥有一个未行使或正在行使的使用权。有限性是手段,共享性是目的。也就是通过对竞争优胜者获利的限制,实现竞争获得使用权环境下的座位公平使用。
座位使用权的时间属性是指在事前约定的时段内行使所有权,其时段不可延长。座位使用权的空间属性是指拥有使用权的学生在图书馆内使用权有效,离开图书馆使用权失效。座位使用权必须同时满足上述时间、空间两个条件才有效,即在约定的时间内在图书馆行使座位使用权。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占座行为。
传统的座位使用权的获取与行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者分离是指获取与行使分别实施。这种分离使座位使用权获取行为由即期变为即期与远期相结合,即期满足随机性需求,远期满足计划性需求。学生提前预约座位使用权,可避免图书馆开门时集中获取座位使用权出现的排长队或拥挤现象。获得使用权的学生提前或按时到图书馆使用座位,超过约定起始时间一定时段未能到达图书馆的行为视作放弃约定座位使用权。
采取类似地铁系统的双向登记门禁系统对读者出入都进行登记,可有效落实座位使用权的时间与空间二维属性。入口登记可及时发现未按时使用座位的预约者,出口登记可随时记录提前终止座位使用权的使用者,这些座位信息将由管理系统即时转入座位数据库供座位需求者预约。同时这种被动登记系统能准确记录座位使用信息,便于管理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改进。
近程预约是指在图书馆进行座位预约,它分为两种:一是在未进入门禁系统以前的座位预约,预约须经门禁系统登记后开始使用;另一种是进入门禁系统以后进行座位预约,预约成功即开始使用,不需再进行登记。远程预约是指利用网络或远程终端机进行座位预约,并按时到图书馆进行登记使用,未按时登记视作自动放弃,约定的座位使用权失效。
当使用座位的时间段由学生自主提前预约时,由于其随机不确定性,对某个座位来说其被预约的时段不一定是连续的,这样可能产生时间碎片。为减少或避免时间碎片,需对预约进行限定:预约只能选择座位区域,座位号由系统根据时间连续原则排定座位号;远期座位预约每一刻钟一个起止时刻;即期预约不限定起始时刻,但终止时刻根据学生选择的时长自动延长至起止时刻。
图书馆座位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应反映座位资源的特性,管理方法应与管理理念相适应。通过座位使用权的获取与行使的分离,实现座位远程、远期预约,方便学生获得座位使用权;通过座位使用权时长的限定,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座位使用权的机会,也使占座行为失去了效果;座位使用权的时间与空间属性的体现,从措施上消除占座行为;在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对竞争优胜者的获利限定实现有限资源的共享,实现更加公平的分配座位资源。
对使用座位时长、次数进行限定,肯定会造成长时间连续使用图书馆座位学生的不方便,但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他们的需求重在座位,而与图书馆的资料基本无关,可通过其他方式解决[6],因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是其主要任务之一[7]。共享意识对我们这种资源短缺、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的社会来说十分必要,学会共享、崇尚共享是青年应当具备的潜在素质,这样我们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因为青年是社会的未来。
[1]冯必扬.简论竞争的成因[J].唯实,1998(2):25-28.
[2]李怡宏.浅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基于对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204.
[3]徐 丽.试析高校图书馆的“占座”现象与座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辽东学院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2):67-69.
[4]冯必扬.公平与竞争关系探析[A].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
[5]刘立云,雷宏振,邵 鹏.高校图书馆座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优化解决方案[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02-105.
[6]蔡佳辰,秦 臻.高校“占座”现象归因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117-119.
[7]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育部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颁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