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2014-04-15 01:44陆艳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效初中历史自主学习

陆艳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 自主学习 协进学习 提升学习 巩固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7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和高效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更关注如何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何让历史课堂更具高效性,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笔者积极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在此,笔者以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教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设计了自主学习、协进学习、提升学习、巩固学习等主要教学流程,运用协进探究模式,努力实施高效教学。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课前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歌曲《梦驼铃》,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欣赏音乐,预习课文。

【教学随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播放歌曲《梦驼铃》,展现雄奇的大漠风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葡萄):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水果吗?

生:葡萄。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

生:西域。

师: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原的呢?

生:丝绸之路。

师: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主题就是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随感】 课堂导入要新颖,要能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葡萄入手,增强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顺利导出了教学主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内容:(1)西域的地理位置。(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3)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作用。

要求:依据前置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本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做记号,熟读相应的知识点,有困难时可进行讨论。

【教学随感】 前置学习的设置使基础知识得到充分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得到增强,从而做到先学后教,以教定学。

四、协进学习

(一)协进活动

教师出示四大探究任务,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

“地理探寻”:(1)运用地图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2)运用地图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人物专访——张骞”:从时间、目的、结果和意义四个方面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点。

“人物专访——班超”:(1)介绍与班超有关的成语。(2)分析班超经营西域的影响。

“丝路功勋”:(1)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与中原在哪些方面有了交流?(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汇报时表现优秀的组记一颗星,其他组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也记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获得的星最多,哪一组就获胜。教师将葡萄作为奖励奖给获胜组的同学。

学生根据探究任务,积极开展讨论。

【教学随感】 历史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一个概念。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辅之以地图,让学生有一个空间上的概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和丝绸之路的路线时,让学生结合地图汇报学习成果,更具直观性,也能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学生在协作中讨论,在讨论中分享,在分享中收获。

(二)协进成果汇报

学生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并适时引出或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1)分析西域的情况。西域相对中原地区而言,是比较荒凉且偏远的,有着复杂的地形和气候,且政治环境不稳定。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张骞和班超在当时为国效力出使西域是相当不容易的,是值得后人尊敬的。(2)要求学生思考:假设有人想把新疆从我们的祖国分裂出去。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可以拿出历史根据驳斥这些分裂分子呢?(3)简单比较张骞和班超。(4)归纳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西域和中原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学随感】 学生汇报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点的过程,学生的分组探究和汇报展示是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集中体现。但学生或多或少有欠缺的地方,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做一个旁观者,还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点评,并根据其汇报成果,适时地引出或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

五、提升学习

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深化主题:

(1)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关系如何?

答:汉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后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2)这条丝绸之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吗?

答: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它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3)为了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哪些资源开发呢?开发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答:可以开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矿产资源、物产资源等,开发时必须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实现和谐发展。

【教学随感】 通过回答问题(1),进行归纳小结,回归探究主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回答问题(2)和问题(3),引导学生由历史回到现实,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提问要巧妙,在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本来平谈或抽象的史实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巩固学习

学生做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进行巩固提高。

教师巡视答疑。

【教学随感】 学生当堂消化,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点,也锻炼了解题能力;学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产生了争取更大进步的愿望。

课后,笔者进行了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先学后教挖潜能

笔者在新授第一板块前设计了前置学习。前置学习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而设计,紧扣教材,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依据前置学习,阅读课文,并相应地在课本上做记号,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前置学习的设置使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完成了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梳理和熟悉。在该环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学生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通过前置学习反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据此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更有效,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如通过前置学习,笔者发现学生能很好地记忆西域的地理位置和丝绸之路的路线,但不能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因而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笔者让学生运用地图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和丝绸之路的路线。

二、课堂活动显能力

学生的小组探究和汇报展示是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集中体现。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结构、经历、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所以,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小组成员分享学习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学生相互启发。教师也应参与其中,可以参与讨论,也可以进行语言指导,及时发现最值得全班分享的思维火花。由小组成员选派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可以更大范围地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课堂离不开讨论,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讨论中,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平等的民主关系,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如讨论丝绸之路的影响时,学生能主动地联系到现在对丝绸之路的开发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三、积极评价促发展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都要进行即时评价。教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积极评价,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发展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语切忌单调重复,可以多样化(如“你真行”“不错,真棒”“你的答案真完美”“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的思维好敏捷”“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取经”“你的普通话让人听着真舒服”),可以因时因人而异,也可与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如投以赞赏的目光、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出大拇指等)。在本节课中,笔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采取了给小组打星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的实物奖励更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高效初中历史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