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发明刘立安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33)
依据《素问·咳论》浅谈脏腑咳嗽
尹发明1刘立安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33)
咳嗽作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独是肺脏的问题,而是关乎五脏六腑。中医讲求整体辨证,研究咳嗽病更要溯本逐源,既要看标又要重本。《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素问·咳论》对咳嗽病因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详述了咳嗽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并提出了五脏六腑间咳嗽的传变规律,论述了脏腑咳嗽的不同症状,给予医者一个更加广阔的辨证空间。
内经 脏腑 咳嗽
古时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方为咳嗽。显然咳和嗽分指不同的症状,前者重声,后者重痰。二者虽概念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黄帝内经》中的咳多指咳嗽,所以后世多将咳和嗽统称为咳嗽。《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即咳嗽病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不仅仅是肺的问题。故张介宾说:“咳嗽不至于肺,而亦不离于肺”。《内经》中的这个理论打破了咳病必肺的局限性,提示了咳嗽与脏腑的内在联系,为后世理解和治疗咳嗽开辟了思路。
1.1 肺脏为咳主《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肺病者,喘咳逆气”。故喻嘉言提出“咳者,肺之本病也”,明确地指出咳嗽的病位在肺。肺为脏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又主宣发肃降。邪气犯肺,气失宣降,上逆而咳。所以,咳嗽必然是肺气失宣的表现。张志聪说:“肺主气而位居尊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脏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致咳。”由此可见,作为相傅之官的肺脏与咳嗽有莫大的关联,凡咳必关乎肺。后世陈修园就此提出了“咳嗽无不关乎肺”的论点。
1.2 余脏为咳次《素问·咳论》说:“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五脏咳各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伴随症状的随经性。五脏咳多出现病藏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如“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脉起于心中,上挟咽,复从心系上肺,气通与喉,故心咳会出现上述症状。二是伴随症状与本脏部位相关。肺咳伴心胸气喘,心咳伴心痛,肝、胆咳伴胁肋痛,肾咳伴随胸背痛。三是脏咳皆关乎肺。肝心脾肾之邪犯肺发为咳嗽,虽肺为标,余脏为本,然无肺不咳。
1.3 六腑为咳重《素问·咳论》曰:“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六腑咳也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六腑咳由五脏咳病久传入。正如经文所说“五藏久藏,乃移于六腑”。二是伴随症状与该腑功能异常相关。如胃咳则呕,而胃气主降,胃气失常上逆而呕。膀胱咳则遗溺,而膀胱司小便,膀胱失约则小便不禁。三是藏传腑乃表里相传。五藏久咳传给与其互为表里的腑,如脾久咳传入胃导致胃咳。四是咳重传入三焦。五脏五腑都统归于上、中、下三焦,脏腑久病就转化为三焦咳,所以三焦咳应该是脏腑同病,比其他脏腑咳嗽要重。
2.1 五脏受邪致咳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与四时五气有相应的关系。夏天通于心,秋天通于肺,冬天通于肾,春天通于肝,仲夏通于脾,所以五脏各在其相通的季节里容易感受邪气而咳嗽。《素问·咳论》说:“五藏各以其时受病……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寒邪可致咳,风、湿、热诸邪亦能使人咳嗽,此处的“感于寒”当灵活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肺咳之外的其余脏咳,病本在各脏,病标在于肺。
2.2 他脏受邪传于肺致咳各脏在其所主的时令中先感受邪气而病,邪气可能会传入肺,致使肺气上逆而咳。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高世栻也曾说:“肝心脾胃,虽先受之,皆传于肺而为咳。”在不同的季节(时令),其所通之脏往往先受邪,随后就有可能传于肺引发咳嗽。“先”并不是必定,例如春季并非肝就一定先受邪,其他脏也可能受邪,只是在肝所主的季节它相对容易受邪。但是,无论是哪一个脏先受邪,都可能传入肺脏而咳嗽,即先受邪者先传入肺。
六腑咳嗽受病比较明了,《素问·咳论》说:“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五脏咳嗽久了,病情继续发展就会传给与其相表里的腑。这里的六腑咳嗽是脏腑同病之咳嗽,是病情入里,并非五脏咳的症状消失了,而是又有了相应腑病的症状。膀胱咳有咳而遗溺的症状,也很可能会有肾咳中之腰背相引而痛。因此,腑咳是表里同病,五脏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三焦虽为六腑之一,但并没有与之表里相配的脏。但是五脏五腑分属于上、中、下三焦,五脏五腑咳嗽严重就会传入三焦,转化为三焦咳。对于三焦咳的症状,《素问·咳论》说“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结合理论和临床,三焦咳也会出现大小便的问题。
咳嗽病因病机总的来说不外乎外感和内伤,《素问·咳论》更是总结为“此皆聚于胃,关乎肺”。五脏六腑咳嗽与肺和胃最为相关,肺为脏腑之华盖,胃为五脏六腑之本,外感于寒首先犯肺,内伤于冷食首先犯胃,而胃中邪气又循经传于肺,肺气上逆而咳。然而结合《内经》与临床来说,形寒饮冷是导致咳嗽的因素之一。湿、热、火、燥诸邪都能使人咳嗽,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秋伤于湿,上逆而咳”,而《素问·气交变大论》也有“岁火太过……少气咳喘”的记载。肝火犯肺、脾生痰湿、阴虚火旺而发的咳嗽也是屡见不鲜,所以脏腑咳嗽的病因病机不应局限于某一篇章,而要从整体上去把握理论,从而行于实践。
总之,脏腑咳嗽理论是《内经》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研究咳嗽机理及临床治疗有极高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1]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8
[2]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96
[3]赵进喜.《黄帝内经》与中医现代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1
[4]李国清.内经疑难解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7
[5]烟建华.内经学术精粹析要.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75
编辑:傅如海
R256.11
A
1672-397X(2014)07-0003-02
尹发明(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病及电针在临床上的应用。
刘立安,qdliulian@126.com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