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

2014-04-18 07:34:28栾晓康倪光夏
江苏中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洼田经口假性

栾晓康倪光夏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

栾晓康1倪光夏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6.67%。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

脑卒中后遗症 假性球麻痹 醒脑开窍 针刺疗法

近年来,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30例,并与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的30例相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13年3月至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9.33±10.80)岁;病程9d~8年。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8.80±9.04)岁;病程7d~5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符合假性球麻痹诊断标准:构音困难,吞咽困难,软腭反射消失,咽反射减弱或正常,情感障碍,强哭强笑;(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证实有延髓运动神经核以上部位的梗死或出血病灶;(3)意识清醒,能配合检查治疗和完成相关实验。

1.3 排除标准(1)其他导致吞咽障碍的疾患;(2)合并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3)意识不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双侧风池、翳风、完骨穴,取用0.3mm毫针,均针向结喉,震颤徐入2.5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min,以咽喉部麻胀感为宜,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廉泉、夹廉泉。廉泉向舌根方向刺入1.5寸,夹廉泉向喉结方向刺入1.2~1.5寸,以上3穴均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内容及标准

3.1.1 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患者端坐,喝下30m 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3.1.2 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1分: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且不能经口进食;2分:误咽严重,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3分:误咽减少,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4分:在安慰中可少量进食,但仍需经脉或胃管补充营养;5分:1餐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补充营养;6分:3餐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补充营养;7分:3餐食物经口进食,不需静脉或胃管补充营养;8分:除特别难吞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分: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10分:正常的摄食吞咽能力。

3.2 临床疗效标准痊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显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有效:饮水试验评定未达到2级,但较治疗前提高1级或1级以上;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2 组洼田饮水试验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对照组30治疗组304.20±0.71 2.60±0.97*△治疗前治疗后4.50±0.68 3.07±1.08*

3.4.2 2 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对照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较(±s)

表2 治疗组、对照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对照组30治疗组306.10±1.69 8.23±1.04*△治疗前治疗后6.57±1.52 8.10±0.84*

3.4.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近年来该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而递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病是指脑桥或脑桥以上部位发生病变,造成延髓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位神经支配,而出现以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为主的一组病症。患者常因误吸引起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假性球麻痹尚无特效疗法。

假性球麻痹属中医学“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有记载:“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本病是在肝、脾、肾三藏亏虚的基础上,产生风、火、痰、瘀,最终导致风痰瘀血阻痹脑络、舌本,窒塞咽喉,关窍阻闭,神气失导而发[1],即此病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石学敏院士根据中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病机,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上开窍启闭,以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在取穴上以阴经腧穴为主,注重操作手法的量化规范。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用穴规律,选取风池、翳风、完骨穴。3穴均为近脑腧穴,均有濡脑养髓的作用。其中风池穴乃治风要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之会,可条达阳经之气,故针刺风池可以熄风潜阳、清头利窍;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又是手足少阳经交会穴,能祛风通络、化痰散结;完骨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可祛风通络、疏风清热。3穴同用,共奏养脑髓、通脑窍、利机关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风池、翳风可刺激迷走神经感觉纤维,产生的兴奋可刺激皮质脑干束的调节作用,帮助吞咽功能的恢复[2]。脑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也有证据表明针刺风池、翳风穴可改善双侧椎基底动脉、枕动脉、颈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血液循环[3]。

本组病例治疗结果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均有疗效,而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1]张惠利,朱立春,王文刚,等.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现代文献回顾性研究.中国中医急症,2013(3):31

[2]陆军伟,孙建华.颈项针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262

[3]董树生,么玉文,赵玉宝.红花注射液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疗效观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3):155

编辑:华由 王沁凯

R743.305

A

1672-397X(2014)07-0061-02

栾晓康(1987-),男,硕士研究生,针灸推拿学专业。

倪光夏,xgn66@163.com

2014-02-25

猜你喜欢
洼田经口假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医药前沿(2021年15期)2021-07-16 10:07:02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49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7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西南军医(2014年1期)2014-02-03 0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