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福
摘 要:新课改呼唤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立体性,以此实现高效课堂。初中思品课是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选择和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笔者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思品课 理论知识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62-01
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入作为新授课的准备和衔接环节,对新课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没有生气和创新的导入,学生学习的欲望很难一下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很难一时集中。所以,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片山野,导入就是这片山野中的新绿和鹅黄。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生命最宝贵》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未成年人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让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笔者在网上搜集有关珍爱生命话题图片,如医院护士手中的新生儿、四川地震中遇难家属的悲痛神情、老人生命垂危时对生命渴望的眼神,这些图片,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用幻灯片的形式放映给学生,学生此时的感情与珍爱生命产生了共鸣,这时候教师板书课题,进行新授,会让学生对一下学习环节有更多的期待和渴望。多媒体手段,在此处不是多用,而是帮助学生唤醒潜在的经验和体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补充资源,丰富内容
初中生抽象能力稍有具备,但是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缺乏感知和理解。尤其在思品课中,教师一味的口授,不但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觉枯燥、难理解。思品课是培养学生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教师要通过课外资源,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延伸,通过相近的实例信息,促使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触动和体验,这样思品的教学目的就可以达到了。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的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我国建国60年来科技飞速发展的资料,如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87年9月29日,龙羊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57年中国第一辆吉普车在长安诞生……“神舟八号”火箭成功发射;互联网看电视、玩游戏、发邮件等进行有效整合,然后制作成幻灯片,并且每张图片都有字幕解说,配上《春天的故事》轻音乐旋律,让学生进行感知。学生通过图片资料,各种感官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的发展和科技力量的腾飞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兴趣。
3 营造氛围,激活情感
思品课是一门与学生心灵和感受密切相关的课程,只有通过情境渲染,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与课本内容产生共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的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收集和制作一些关于爱国的图片和资料,进行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例如,可以用视频软件或者Flash播放万里长城、故宫、天安门、兵马俑等历史性建筑,以及我国古代的爱国人士,如文天祥、收复台湾的回族英雄郑成功、视死如归的刘胡兰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身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而骄傲。
4 化难为易,提高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猫画虎”,一部分学生没有从内心深处去真正感受和体验学习过程。教学效率低下的真正原因是课本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能够切身去领悟文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多媒体数学手段能够整合教材上那些平面、枯燥的内容,使课本内容化难为易,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使课堂显得轻松、活泼又充满活力。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DVD播放CCTV1关于3·15打假晚会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真切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法律意识,也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中国的任何一个公民都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总之,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给课堂教学带了发展的曙光。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两面性,不是每个课堂必须有了多媒体才是好课堂,也不是课课必须要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用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真正的辅助作用。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旧店中学,山东 平度 266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