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100)
✿其他论著交流✿
抗病毒治疗90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效果分析
王红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100)
【摘要】目的对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患者依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口服双环醇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转阴率为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HBV-DNA转阴率为5%,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分析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下降恢复正常,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治疗效果
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并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伴随多器官损害的疾病。此病非常容易引发肝硬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而乙肝肝硬化通常伴有肝源性糖尿病[1-2],临床上一般采用内科常规降糖与保肝方式治疗该病,但收效不好。基于此,我院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满意,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源自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诊治的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90例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32例,年龄在25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2.27)岁,病程在4.8到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7±2.5)年。HBV-DNA检测均为阳性,ALT为62-196U/L,AST为81-314U/L,ALB为30.7-46.9g/L,TBIL为38.0-115.8umol/L,FPG为8.5-10.9mmol/L。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40例患者(对照组)双环醇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治疗,50例患者(分析组)对照组+阿德福韦酯胶囊口服治疗。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均合理控制饮食,实施常规治疗,无降糖药物。对照组:服用75-150mg/d双环醇片+ 250mg/d的熊去氧胆酸胶囊;分析组: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服用10mg/d阿德福韦酯胶囊。以上治疗持续24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1.3检测指标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TBIL、ALB、AST、ALT、FPG、2hPG等各项指标。运用AB AppliedBiosystems美国7300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100IU/ml为检测下限;运用贝克曼AU58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肝功能血糖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1.4评价标准
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控制血糖,说明显效;肝功能以及血糖均出现好转,说明有效;肝功能以及血糖都没有得到控制,说明无效。显效与有效一并归为总有效率中。
1.5统计学方式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通过SPSS14.0软件进行,以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表示计量治疗与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数据。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分析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HBV-DNA转阴率以及FPG对比
经治疗,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HBV-DNA转阴率为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HBV-DNA转阴率为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与FPG水平对比
表2 分析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2.2分析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在肝功能TBIL、ALT、AST以及ALB恢复情况上,分析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高病毒载量、HBVDNA持续阳性以及ALT增高或反复波动是主要危险因素,其中HBV-DNA持续阳性,高病毒载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3],即越容易出现肝硬化表明HBV-DNA载量越高;还有在预测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癌变因素方面,HBV-DNA载量也是重要因子,原因主要是HBV不断复制以致肝组织长期反复出现炎症反应,病变从损伤肝功能中表现出来。作为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有着维持机体血糖稳定的作用。如果患有乙肝肝硬化,并且严重损伤肝脏,容易造成机体血糖代谢紊乱,使FPG以及2hPG出现异常波动,继而出现肝源性糖尿病[4]。
目前,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机体损伤较小,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当治疗由慢性乙肝引发的氨基转移酶升高时,双环醇片可以清除机体中的自由基,对肝细胞膜线粒体有保护作用,肝损伤减轻,加快肝细胞的再生修复速度;熊去氧胆酸则通过其细胞保护作用、膜稳定作用、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保护胆道细胞和肝细胞,在治疗肝病上有着较好的效果;而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HBV-DNA酶的活性,达到对乙肝病毒活性进行抑制[5]。以上几种药物联合运用,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药理效果就更加明显。本研究中50例分析组经治疗,3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例患者HBV-DNA转阴,转阴率为84%,显著优于对照组80%(总有效率)和5%(HBV-DNA转阴率)。同时,肝功能TBIL、ALT、AST、ALB以及FPG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分析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抗病毒护肝综合疗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护肝疗法[6]。
总之,在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上,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HBV复制,使HBVDNA转阴,肝功能恢复,血糖下降恢复正常,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旭红.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62-163.
[2]吴晨曦.肝源性糖尿病5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8 (15):126-127.
[3]万继红,段红岩,范海威.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9):63-63.
[4]程留芳.重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03):171-173.
[5]轩杰,唐江燕,王淑琴等.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70例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01): 48-49.
[6]郭诊利.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