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济友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高校后勤合同工入会问题探讨
齐济友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后勤工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提供着坚实的保障,然而,作为后勤事业的主力军,后勤合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加入工会组织上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高校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是实现学校、后勤部门和后勤合同工多方“共赢”的必然需求。高校工会应着眼学校和谐稳定发展大局,通过强化法制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依法科学维权和建立长效机制等途径,切实解决高校后勤工入会难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后勤合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增强后勤合同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努力为后勤队伍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构建后勤和谐劳动关系。
高校工会;后勤合同工;和谐劳动关系
后勤工作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提供着坚实保障,后勤队伍的和谐稳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迅猛扩张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合同工人数逐年增多,已成为高校后勤事业的主力军。然而后勤合同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加入高校工会组织这一基本权利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正确面对并有效解决后勤合同工的入会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建设一支稳定的后勤队伍,促进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必须明确高校后勤合同工的概念。高校后勤合同工主要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与高校后勤部门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关系的非事业编制劳动者。高校后勤合同工与有事业编制的、或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非事业编制但学校承认的正式工而言区别明显。
据有关统计显示,大多数高校后勤合同工人数比例已占后勤总人数的80%以上,是后勤服务人员的绝对主力。他们工作在后勤部门的方方面面,是后勤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和原有正式工因退休而逐步减少等因素影响,对后勤合同工的经验、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后勤合同工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结构等整体状况上正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以前低学历、年龄偏大逐步向中高学历、年轻化方向发展;由从事工作时间长、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高的岗位逐步向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方向发展;由主要来源于本校教职工、家属、农民工逐步向社会待业青年、下岗职工方向发展,这些都日益提升了高校后勤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后勤合同工在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高校后勤发展中显示了重要力量,但他们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待遇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远不相符,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正式工相比,在参与学校、后勤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上权利有限,在薪酬方面偏低,在文化活动参与面上较低,在接受培训再教育上机会很少,甚至还存在劳动合同签定不规范、劳动时间不规范、工作环境差、职场歧视等现实困境。
(一)高校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切实维护合同工合法权益,针对企事业单位合同工加入工会组织的迫切需要,制定发布了《关于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及机关的劳务工加入工会的通知》、《关于组织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的规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这些法规为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组织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和具体指导。保障合同工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最大限度地把合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工会维护合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法律赋予工会的神圣职责。从后勤合同工个人来看,加入工会组织是他们的权利;从高校工会来看,吸收他们加入工会则是职责内的义务。
(二)高校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必然需求
从合同工个体发展来看,有了工会这个贴心的“娘家人”,在组织上有依靠、在生活上有依托、在诉求上有渠道,有利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在和谐的环境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从后勤部门和学校发展来看,促进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优势,有利于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后勤队伍,有利于促进后勤合同工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推进后勤工作和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从高校工会组织自身发展来看,全面落实“全覆盖”任务,把广大后勤合同工团结到工会组织中来,打破了工会会员组成中只有正式工会员的状况,为工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让工会组织面临的服务群体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工会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有利于扩大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目前,高校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通过分析发现,后勤合同工在加入不加入工会组织的问题上,有合同工自身的原因,有高校的原因,更有工会组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党政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对高校的评价定位体系也主要是围绕着这四大职能的实现情况来确立的。受此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首先对教学、科研重点关注,而对管理、服务重视不多,对后勤部门的重视尤少,更谈不上重视作为“局外人”的后勤合同工了。后勤合同工大多处在服务岗位上,工作相对简单,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求总体上不高,而且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剩余劳动力在增多,当前在劳动力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主观上更难以受到足够重视。而且,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后勤逐步实行了经济成本独立核算,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后勤部门要按每月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从这个方面来讲肯定是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对推动合同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是刻意抵制。
(二)高校工会的影响力、主动性不高
受制于体制机制的约束,当前,中国工会为工人的“发声”整体偏弱,甚至在一些劳资纠纷中集体“失语”,工会的影响力总体不高。在高校,正式工主要“吃的是财政饭”,经济上与学校并无多大矛盾,他们基本上也都能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高校工会维权压力并不大。在教学、科研“唱重头戏”的高校,工会的地位及影响力同样有限,对后勤合同工的吸引力不大。在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的问题上,工会组织大多还在消极观望,有的认为合同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入会后,给工会的管理带来许多不便;有的认为工会作为联系学校和合同工的中间组织,解决入会问题势必处于两难的境地;有的认为合同工入会了,势必带来一系列的维权问题,如规范劳动合同、福利待遇和调解劳资纠纷等,这些都涉及高校、高校后勤和合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两头不讨好”,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因此,一些高校的工会组织和干部对后勤合同工入会持消极思想,存在观望态度,这样就加大了后勤合同工加入工会的难度。
(三)后勤合同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
总体上,后勤合同工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法律规定一知半解,对工会的职能和作用知之甚少,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诉求不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认为,高校工会只是正式工加入的组织,他们没有权利入会;有的认为,即使加入工会,工会组织和干部也不会将自己和正式工一视同仁,更不能或不会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人认为,自己是“临时工”,没法预料以后能在学校干多久,自己有可能随时被学校解聘,或者主动辞职,加入工会组织,自己势必受到一定的约束,还是不入会的好处多;有的即便是加入了工会,思想上也没有相应的工会会员意识,难以取得应有的会员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会员义务。而且,在高校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等因素影响,有些高校目前只与外聘员工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合同缺乏规范性、长期性,合同工存在流动性大、工作状况不稳定的现象,难以产生对工作的强烈认同感,更难有加入工会的积极性。
总的来看,高校和后勤合同工的终极利益是一致的。从个体来看,就是要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要通过高校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来实现;从学校来看,就是要实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每个个体的诚实劳动来共同完成。但客观上,个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影响和制约着后勤合同工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工会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履行维护、参与、建设、教育职能,在做好后勤合同工入会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后勤和谐劳动关系。
(一)强化法制观念
高校工会应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优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密配合学校,促进后勤合同工劳动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为此,高校工会要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强化高校自身和后勤合同工双方对加入工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促进后勤合同工的入会工作,切实维护他们自愿加入工会组织的权利。要强化和谐观念,通过文体活动等,加强他们与正式工的交流,同时,强化学校和合同工双方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观念,促进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二)做好宣传工作
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大学校”的作用,在向学校及决策层、后勤部门宣传引导时,重点强调建立一支稳定的后勤队伍,吸引合同工入会,事关学校稳定和谐发展的大计。结合《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条例,向学校阐明如果按正常程序签订劳动合同,能够依法解决劳动争议,进一步使学校及用人单位明确后勤合同工入会的好处。在向后勤合同工宣传加入工会的意义时,要突出说明工会组织的职能和工会干部的职责,使他们懂得只有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成为高校的工会会员,自身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对工作和生活更有利。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增强后勤合同工主动加入高校工会组织的意愿。
(三)依法科学维权
高校工会要注重引导后勤合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科学维权。以“六五”普法为抓手,以《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重点,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后勤合同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促进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教育他们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组织他们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增强工作的认知感和满足感。
(四)建立长效机制
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是建立稳定高素质后勤队伍的保证,要切实提升高校后勤合同工素质,建立其在岗成才的长效机制。高校工会应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做到后勤合同工培训有计划,各项保障有措施。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依法提取工会经费并合理使用。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为提升后勤队伍素质服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在后勤合同工队伍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进行表彰和奖励,可配合学校,对后勤合同工中的优秀人才进行内部职称评定和颁发内部等级证书等,以激励和带动全体员工更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稳定发展。
总之,高校工会应从本职工作出发,着眼学校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把后勤合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树立并践行“共建共享”、“共创和谐”的工作理念,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努力为后勤合同工营造互相友爱、协调融洽的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后勤合同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努力为后勤队伍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苏小桦等.论高校工会与务工人员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2).
(责任编辑:王友才)
D412.6
A
2095—7416(2014)02—0006—03
2014-01-21
齐济友(1978-),男,安徽安庆人,大学学历,安庆师范学院工会办公室主任,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