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美君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武美君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问题,如缺乏自信、缺乏自制力,存在人际沟通障碍、生活迷茫等。针对引起这些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学生自身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抓好入学教育;推崇鼓励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重点关注问题学生,转变其心态和观念;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授课相结合;加强就业指导,缓解学生就业焦虑情绪;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充分有效利用。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心理教育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2484所[1],其中普通高职(专科)院校达1266所,占一半以上。通过对学生的多方面接触和了解,深入沟通与交流,发现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大一,新生报到阶段,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动力十足,但缺乏自制能力,做事无法坚持,经常三分钟热度,计划常常做了改,改了做,永远不如变化快,导致大学第一年就在各种尝试、摸索、放弃、再尝试中度过。
大二,逐步适应大学生活阶段,新鲜感褪去,激情消失,各种矛盾出现。生活开始缺少目标,学习开始缺少动力,进入浮躁迷茫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大三,开始无所适从,在升本与就业之间犹豫彷徨摇摆不定。很多同学对自己了解不够,定位不准,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充满恐惧,想要有所作为,又不想太辛苦。部分同学临近毕业才发现虚度了光阴开始悔恨,后悔没有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实力累积足够雄厚来与其他同学相抗衡赢得就业机会。
(一)家庭原因
家庭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引发问题的关键。而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无法改变的。
部分家庭存在家长教育严厉、要求过高、太过苛刻的问题,无形中给学生以过大的压力。有些家长打骂孩子,使得孩子身体负担过重;有些家长实行软暴力,使得孩子精神压力过重。严重的学生甚至自闭,逃避家庭,逃避学校,逃避生活,逃避社会,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解放自己。家长适当的期望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但方式不得当、尺寸拿捏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二)社会原因
一方面,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节奏加快,就业岗位日趋饱和,与毕业生数量相比岗位较少。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增28万达727万,再创历史新高[2]。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感到迷茫,没有方向感,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岗位,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再加之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历方面并无较大优势,故缺乏自信,容易看低自己。
另一方面,当今时代为信息化时代,网上流传的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负面、消息往往会引起更大的反响,也相应地引起同学们更多的关注,导致产生不良影响。
(三)学校原因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一个区别在于,学生基数较大,且有部分是中学期间成绩一般、自制力较差的同学。这样一群自觉性不是特别高的群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学习,一起生活,客观上需要学校好好引导,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但由于人数众多,学校很难对所有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一一分析。
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与技能发展,而往往忽略心理素质发展,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来解决学生内心的问题,或者即使设置了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关注,无法让学生产生足够的信任来敞开心扉提出自身问题,因而也就无法解决问题。
(四)学生自身原因
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与定力,学习方法不得当。很多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依然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多以死记硬背为主,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缺乏钻研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差,中学时代,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备战高考,进入大学,不再有高考的压力,不再有家长和老师的逼迫,自然有松口气的思想,学习神经放松,再加上大学粗犷式的学生管理方式,一些学生经常逃课,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等。
首先,抓好入学教育。在开学伊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转变高中的思维模式和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以尝试的,什么是明令禁止的,在划定的大范围内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不能做出格的违反国家、社会、学校规定的事情。在开学伊始就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能力和心态是工作所必备的,因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故应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其次,推崇鼓励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成绩平平,学习能力一般,但学生身上还有很多其他优点,比如多才多艺,反应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善于沟通,善于交际,有创新思维等,往往潜力无限,但缺乏自信,不敢尝试。这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找到潜在的不足,去引导他们发扬优势,改正劣势,鼓励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补足存在的不足,激发生活热情,提升自信心,敢于制定目标并为此努力。
第三,重点关注问题学生,转变其心态和观念。对于问题学生,要耐心引导,努力挖掘深层次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对待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表现较差就予以放弃。因高校学生人数较多,这就需要所有的高校辅导员都密切关注自己学生的动向,发现学生存在异常行为时,积极找其谈话交流,在对其感受表示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出自身的实际想法,在肯定学生感受的同时以合适得当的方式指出其中潜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抗消极情绪,走出思想的死胡同。并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密切关注,定期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观察心路发展历程,保证发展方向是积极向上的,避免出现极端问题。
第四,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授课相结合。因高校学生数量较大,单单依靠高校辅导员的力量较显薄弱,可借助众多高校教师的力量,在课堂上授予相关课程知识之余,穿插心理教育,结合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不断上进的心态,避免灌输消极思想,杜绝错误的引导。也可利用课间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既可与学生拉近距离,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为学生灌输正能量,使其专业课程学习与心理辅导教育两不误。
第五,加强就业指导,缓解学生就业焦虑情绪。面对未知的社会,学生依然懵懵懂懂,需要学校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动态、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具体的就业形势与发展动向,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适合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中意的工作努力争取,不轻言放弃。对于就业走向社会增强信心,消除抵抗情绪。
第六,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充分有效利用。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辅导室,但利用效率偏低,应聘请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并定期开展活动,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联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学生上门咨询,积极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可定期开展讲座,归纳总结近期各高校学生正面与反面案例素材,正面教材可让大家学习,反面教材则起到警示作用。也可通过讲座并当场进行小测试的方式,来了解本校学生心理现状,掌握学生动态,以确定心理教育工作动向和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634/201305/151636.html.2013.05.
[2]新华网.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EB/OL].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12/09/c_118473459. htm.2013.12.
(责任编辑:马银华)
G441
A
2095—7416(2014)02—0168—02
2013-12-18
武美君(1988-),女,山东泰安人,管理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