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中之重。朗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朗诵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随之深入体悟文章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诵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对朗诵训练的推行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朗诵训练 训练方法
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口舌发音转化成声音表达的一种活动,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说:“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朗诵是小学生成功完成阅读训练的基本功,是整个阅读学习的起点,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最重要手段。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充满感情地朗诵,能够代替学生对课文寓意的记录,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洗涤,从而使其达到语言、文字、背景、内涵的高度统一。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传授学生交际的工具。因此,语言表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在小学生语文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
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朗诵被忽视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缺少朗诵训练经验,教师经常在学生的阅读方法不正确或者朗诵次数不够、感情投入不足的时候,就马马虎虎通过了。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朗诵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反而容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朗诵在阅读训练中被一笔带过,整个阅读训练直奔主旨大意等目标作分析,小学生的朗诵读音不够准确、不够流利、没有感情等现象大量存在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朗诵训练,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美好的直达心底的朗诵环境,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一、以情动人,树立榜样
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水平,老师范读是关键。小学生往往以老师为榜样,在学习过程中总会自觉向老师树立的榜样和标准靠拢。老师在范读过程中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榜样的兴趣,自觉发现改正自身朗诵中的错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朗诵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朗诵训练中,应当首先范读,努力做到身临其境,依靠自己的动作和声音,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情不自禁地进入该场景,教师、学生、作者的思想在这一情境中产生共鸣。
老师在范读时,应当要求小学生闭上眼睛,揣摩意境,边听老师朗诵边思考文章的含义,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这样才能听出文章的节奏,尤其是类似《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情感色彩浓重的文章,更应当以朗诵体悟课文中的情感思路。假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范读得平淡无味,甚至磕磕绊绊,那么如何深切表达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在送别周总理的时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如何能够感受到周总理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达到此效果,老师在阅读训练中,就应当自己先在范读中进行情感充沛的朗诵,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学生,一起感受,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历程。
二、理清思路,循序渐进
对一篇课文的理解,首先要深入感悟,在朗诵的基础上体悟感情、了解内容,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这样才能在朗诵中传达感情,准确科学地表情达意。朗诵训练应当紧紧围绕课文本身,逐字逐句,理清课文层次和作者思路,联系实际,这样才可以很好地抓住朗诵的基调。
老师依靠范读,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握字词的音调,掌握轻重音、停顿的时间点、语调的高低、语气长短等,在深入分析掌握课文内容后,依靠对文字段落的训练,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依靠朗诵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对重点语句的讲解,应当联系上下文,在实际环境中分析。掌握语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联,明白每一个自然段的含义,这就需要小学生能够跟读课文,学习老师对课文中词语、句子、段落的描述和表达,教师应重复性地多做范读,这样才能突出语言特点。
三、创设情境,凸显个性
小学生具有探险好奇的天性。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牢固的需求,那就是成为冒险家、科学家,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种需求十分热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朗诵训练,而且要让小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简单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朗诵有可能会给小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彰显个性带来一定束缚。
如何让学生在朗诵训练中尽情发挥?小学生更希望能够依据对事物的认识,从自己成长的经历出发,结合家庭生活的背景,在朗诵中以更加个性化的语调和更充沛的感情抒发对课文的理解。
基于这一点,老师在朗诵训练中就应当主动创设情境,再现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本意,自主感受作者心境,自由朗诵。只要孩子们对感情表达合理就算做成功,就应当给予夸奖。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为例,“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在朗诵这些文字昂扬、意境优美的段落时,应当创设情境呼唤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对祖国的热爱,为文章选择背景音乐,卓有成效的朗诵训练能够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学生内心,使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体悟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的心境,再现文章的本源。
四、延伸训练,夯实基础
针对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水平,教师在朗诵训练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循序渐进和结构性调整:首先,让学生能够认识文字,提高朗诵的正确率;其次,让小学生能够顺畅地朗诵课文,对文章基本含义有所了解;再次,反复阅读,投入情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最后,让学生背诵重要段落,丰厚语言基础。
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后广泛运用普通话进行生活语言训练,是提高小学生朗诵水平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小学生的日常对话中,因为地方方言用语的存在,往往对字词的读音出现偏差,或者因为咬字过重、过轻出现语言表达生硬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带动和引导小学生们随时随地用普通话,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整体朗诵水平。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朗读方法,投入感情进行朗诵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8,04.
[3]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成才之路,2010(22).
[4]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