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设冲突,引导质疑

2014-04-10 12:31廖剑峰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廖剑峰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运用质疑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会,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端,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呢?我认为,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让他们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养成质疑习惯,学会质疑方法。

一、培养“质疑”的意识

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存在矛盾冲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从课题入手是破解目标冲突的有效办法,因为课题是一堂课主要学习内容的浓缩,是教学问题所在。因此,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剖析,提出自己想知道和想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自己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自觉将这个目标看成自己的学习责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其好奇心,投其所好”,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提出的较好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赞扬,如“这个问题提得好”,“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爱动脑筋”等,揭示课题后,教师要善于设置冲突,以“你想说些什么?还有问题吗?”激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角度对课题质疑,以“我想知道……”的语气质疑。当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众多疑问进行整理,确定切实可行的课时学习目标。学生会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欣慰,为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更主动积极地学习。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是关键,开始时,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教师都应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严禁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扼杀其质疑意识。

二、创设“质疑”的情境

教学中,教师在设置冲突之后,引导学生,从旧知识与新内容的联系中找出它们的区别,发现“问题”,产生新的疑问,引导学生抓住新知识的“难点和关键”,创设愤悱情境质疑,从而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孔乙己》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很显然,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是一组矛盾词语,准确理解这对矛盾词语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因此,可抓住这对矛盾词语进行质疑——议疑——析疑——解疑:孔乙己既然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的,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许是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结尾处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无疑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随着疑问的产生,学生自主尝试开始了,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比,解决问题。不仅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而且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自主发展。

三、教给“质疑”的方法

学生敢“质疑”了,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其质疑水平。教师可先做好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让学生“有法可依”。 例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时,发现学生对奶奶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一句理解模糊,“这样”指代什么?是指“我流泪”?还是指“爸妈逼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好像都有道理。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把“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句话放回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反复咀嚼品味,最终比较准确地体会到奶奶这句话应该是对爸妈说的,爸妈逼孩子去要回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一点儿都不尊重孩子,严重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反映了奶奶对这种做法虽然不满,但是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这样,通过质疑既使答案更加明确,又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学生没有疑难发问,也没有对疑问的回答和解释后的喜悦,则说明学生没有思考,教师没有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对中学生来说,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得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疑问成为创新的动力,让创新之花开在语文课堂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